泥鳅是可以不去内脏进行食用,但是在吃的时候也尽量不要将内脏摄入到身体内部,应该要避免食用到,不过在做的时候可以先不去除掉,因为去除起来是比较麻烦和困难,而且也是清洗不干净,所以在做的时候就需要将泥鳅整个放入到锅里面去煮,大部分都是会做出来泥鳅汤来饮用。
泥鳅的做法有很多种,家庭中最简单又有营养的做法有以下三种:
生姜泥鳅汤
将泥鳅放在水中,摘少许植物油在水中,使泥鳅吐出泥土。换水洗去黏液,剖腹去内脏,控干水分,加清水两碗,煮沸后改中火煮,汤汁浓缩到一半时,用盐、吠情调味即可。泥鳅汤汤计鲜香,肉质鲜嫩。
泥鳅豆腐煲
将豆腐切成4小块;除去泥鳅的肋及内脏并清洗干净。将泥鳅略煎一下,放入砂锅;再把豆腐、姜丝入锅,加入适量清水,以小火煮20分钟,再放入葱花、盐,稍煮一下即成。豆腐要最后放人,这样才能保持鲜嫩。可经常与枸杞子结合炖补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补效果。一般清洗泥鳅可以取适量活泥鳅放入清水中,滴入几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换人清水,待它排去肠内泥水异物后洗净备用。
泥鳅鱼汤
把活的泥鳅放在碗里并把盐和南瓜冲放在一起盖好盖。3分后,以带盐的南瓜叶柔后漂—漂。在锅里放香油炒后倒肉汤熬,并倒在筛子上用木勺杆揉搓,使肉掉在下面,骨头和皮留在上面。在场里冲清酱、辣椒酱或大酱调味,并放胡椒粉和生姜。放绿豆芽、蘸菜、葱,再加佐料的牛肉重熬。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美味又滋补,还易获得,价廉物美。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
经测定,每100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22.6克,脂肪2.9克,碳水化合物2.5克,灰分1.6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3毫克,硫黄素0.08毫克,核黄素0.16毫克,尼克酸5毫克,还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70毫克,维生素B130毫克,维生素B2440毫克,还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2]
叫红跳鱼,俗称“红狗岭”(汕头叫“赤领”)。潮汕调鱼有血色、黄色、灰色、红色等品种。
“赤领”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被誉为"水中人参"。
这种鱼深得潮汕人的喜爱,最常见的做法是用它来焖菜脯,煮熟后的红调鱼颜色与黄调灰调有明显区别,只有两个字形容 “过攀”!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60厘米;根茎短,主根纺锤形;掌状复叶3~6轮生茎顶,叶柄长3~8厘米,无毛;小叶3~5,膜质,中央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8~12厘米,侧生小叶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4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具细密锯齿,齿具刺尖,上面疏被刺毛,下面无毛,侧脉5~6对;小叶柄长0.5~2.5厘米;伞形花序单生茎顶,具30~50花,花序梗长15~30厘米;花梗长0.8~1.5厘米;花淡黄绿色;萼具5小齿,无毛;花瓣5;花丝短;子房2室,花柱2,离生;果扁球形,鲜红色,径6~7毫米;种子肾形,乳白色。
泥鳅,又叫鱼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入药。泥鳅又被称为“水中人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
泥鳅别名有:鱼鳅、泥鳅鱼、拧沟、泥沟娄子。
泥鳅是鳅科、泥鳅属鳅类。体长形,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须5对(吻须1对,上颌须2对,下颌须2对)。眼小,侧上位,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鳃孔小。鳞甚细小,深陷皮内。侧线完全。侧线鳞多于150。鳔很小,包于硬的骨质囊内。背鳍短,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胸鳍距腹鳍较远,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10。腹鳍不达臀鳍,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5-6。臀鳍具不分枝鳍条2,分枝鳍条5。尾鳍圆形。
水中人参指的是芡实,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常见于池塘、湖沼中,在中国的南北方都有种植,从黑龙江至云南、广东。
水中人参属性
水中人参是睡莲科芡属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也不耐旱,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度至30度之间,水深度在30-90厘米,喜欢在水流动性小,水源充足,水面不宽,便于排灌的池塘、湖泊、水库里生长,土壤要肥沃。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