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黄豆3000g 辅料卤水1碗
步骤
1.把黄豆洗好,泡一整天。
2.泡好的豆子,磨成浆。
3.放入大锅,最好用柴烧火,因为这样的好吃。
4.豆浆烧开后,扯火。
5.凉半小时的时间。
6.浇卤。把几滴卤水滴进盛有豆浆的勺子里,那勺子慢慢在锅内转动,过几分钟在换一勺,直到感觉勺子在锅里推不动,就差不多了,时间大概在半小时左右。浇好卤,盖上锅等半小时。
7.准备筛子和包袱。
8.把豆腐脑倒进来,用包袱盖好,控水。上面也可以放稍微重一点的东西,水下的快。
9.20分钟后,成了。
卤水点豆腐:
豆腐是这么制作的,把黄豆浸在水里,成泡胀变软后,用磨机加工成生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只有借助卤水才能使豆蛋白质团粒聚集在一起形成豆腐脑。将豆腐脑放到透水纱布挤压出水分,然后将包袱放到木质磨具里挤压一段时间这就形成了豆腐。卤水有盐水卤、石膏卤等。
反应原理:
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即胶体的聚沉,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
卤水学名为盐卤,是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主要成分有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氯化钠等,味苦。蒸发冷却后析出氯化镁结晶,称为卤块。是我国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凝胶,把水分析出来。用盐卤做凝固剂制成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称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
步骤1
800克黄豆提前泡一天,挑去被虫啃以及发黑没有泡开的钢豆,淘洗几遍备用。
步骤2
按照未泡发豆与水比例1:8,200克豆1600克水(这里泡发的豆子比实际重,估摸着放水,按照干豆与水比例打完就可以了)豆浆机按果蔬汁键,把所有黄豆都打成豆浆。
步骤3
过滤出豆腐渣。
步骤4
用白布继续过滤一遍豆汁,把豆腐渣包入白布继续挤汁。
步骤5
被榨干的豆腐渣,可以炒着吃。
步骤6
把豆浆表面的浮沫撇掉,开火熬开(注意:豆浆80度的时候没熬开会有假沸现象,所以熬豆浆小火多次沸腾才可以)。
步骤7
煮开的豆浆自然冷却,我放了个温度计大概80-85度之间可以点豆腐,如果没有温度计,室温大概放8分钟再点。
步骤8
卤水,200克生豆用1袋卤水,1袋卤水用150克凉水化开,这里用4带卤水,600克凉水。
步骤9
化开的卤水,一点一点的倒去豆浆中,边到边顺时针的搅,边搅边看豆花的情况,慢慢开始凝固,别着急,一定要一点一点的倒慢慢搅拌,不然卤水会倒多,当出现图片这样与水分离,大块的豆花,并且水透彻就好了(如果水颜色黄了就说明卤水放多了)盖上盖子放10分钟。
步骤10
拿出模具,铺上布,把豆花捞进去,再盖上白布,包裹住。
步骤11
豆腐放入下面有洞洞的模具,以便水份排出,上面压点重物,等一个小时就可以脱模了。
步骤12
豆腐成型(想吃硬一点的豆腐,可以多压一会儿)。
卤水学名为盐卤,是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主要成分有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氯化钠等,味苦。蒸发冷却后析出氯化镁结晶,称为卤块。是我国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凝胶,把水分析出来。用盐卤做凝固剂制成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称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
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
学名为盐卤(亦被称为工业卤水),是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主要成分有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氯化钠等,味苦,有毒。蒸发冷却后析出氯化镁结晶,称为卤块。工业卤水经过提纯后可成为食用卤水,是我国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凝胶,把水分析出来。用盐卤做凝固剂制成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谚语云: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