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tui(《诗经》)、zhui(《尔雅》)、益母、充蔚、益明、大札(本经》、臭秽(《尔雅》刘歆注)、贞蔚(《别录》)、苦低草(《千金方》)、郁臭草(《本草拾遗》)、夏枯草、土质汗(近效方》)、野天麻、火钦、负担(《经效产宝》)、辣母藤(《履chan岩本草》)、郁臭苗(《救荒本草》)、猪麻(《纲口》)、益母艾(《生草药性备要》)、扒骨风(《分类草药性》)、红花艾(《岭南采药录》)、坤草(《青海药材》)、枯草(《药材资料汇编》)、苦草、田芝麻棵、小暑草(《江苏植药志》)、益母篙(《东北药擅志》)、陀螺艾(《广西药植图志》)、地落艾(《陆川本草》)、红花益母草、四棱草(《中药志》)、月母草(《喀四川中药志》)、旋风草(《陕西中药志》)、油耙菜、野油麻(《湖南药物志》) 【处方名】:益母草、坤草、制益母草、酒益母草
念sī,声母s,韵母i。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蛳粉的味美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汤料由螺蛳、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种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制而成。正宗的螺蛳粉不放螺蛳肉,只是汤用螺蛳熬成。螺蛳粉最大的特色为其汤底带有辣和腥的味道。螺蛳汤是以柳州青螺为原料,加上猪筒骨再配以多种香料(有些会加入中药)熬制成汤。由于各家所卖螺蛳粉的汤底不同,因此不同店家的螺蛳粉味道也略有不同。
1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答案】手指
2一个黑孩,从不开口,要是开口,掉出舌头。【答案】瓜籽
3人脱衣服,它穿衣服,人脱帽子,它戴帽子。【答案】衣帽架
4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答案】冰箱
5两只小口袋,天天随身带,少一只,就把人笑坏。【答案】袜子
6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扯破。【答案】蒜
7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答案】雨伞
8身穿大袄,野草吃个饱,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答案】绵
9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绿船上。【答案】荷花
10颜白如雪,身子硬如铁,一日洗三遍,夜晚柜中歇。【答案】碗
11有面没口,有脚没有手,虽有四只脚,自己不会走。答案桌子
12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答案】香皂
13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答案】西瓜
14.不怕细菌小,有它能看到,化验需它,科研不可少。【答案】显微镜
15.像大蝎子,抱起似孩子,抓挠肚肠子,唱出好曲子。【答案】琵琶
16.是笔不能画,和电是一家,要知有无电,可去问它。【答案】测电笔
17圆筒白浆糊,早晚挤一股,兄弟32,都说有好处。【答案】牙膏
18.上不怕水,下不怕火;家家厨房,都有一个。【答案】锅
19一个老头,不跑不走;请他睡觉,他就摇头。【答案】不倒翁
20.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答案】桥
21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爱吊嗓子。答案公鸡
22先修十字街,在修月花台,身子不用动,口粮自来。【答案】蜘蛛
23有头没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答案】鱼
24.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答案】青蛙
25.大姐长的真漂亮,身穿桔红花衣裳。七颗黑星上面镶,爱吃蚜虫饱肚肠二妹最爱嗡嗡唱,百花园里忙又忙。后腿携带花粉筐,装满食品喂儿郎。三姐身披黄衣裳,腰儿细来腿儿长。飞到田间捉害虫,尾巴毒针塞刀枪。答案瓢虫,蜜蜂,黄蜂马蜂
26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答案龟
27一物长来真奇怪,肚皮下面长口袋,孩子袋里吃和睡,跑得不快跳得快。【答案】袋鼠
28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把活干。答案大象
29.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答案螃蟹
30四蹄飞奔鬃毛抖,拉车驮货多面手,农民夸它好伙伴,骑兵爱它如战友。
31头像绵羊颈似鹅,不是牛马不是骡,戈壁滩上万里行,能耐渴来能忍饿。【答案】骆驼
32说它是虎它不像,金钱印在黄袄上,站在山上吼一声,吓跑猴子吓跑狼。答案】金钱豹
33身穿皮袍黄又黄,呼啸一声百兽慌,虽然没率兵和将,威风凛凛山大王。【答案】虎
34黑夜林中小哨兵,眼睛限像两盏灯,瞧瞧西来望望东,抓住盗贼不留情。答案猫头鹰
35头戴大红花,身穿锦衣,好象当家人,一早催人起。答案公鸡
36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摆,水上划船。答案鸭
37身体肥,头儿大,脸儿长方宽嘴巴,名字叫马却没毛,常在水中度生涯。【答案】河马
38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里有。【答案】猴
39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从小就会吃子,长大吃虫叫哇哇。答案】蝌蚪
40.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答案】燕子
41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锥,专吸树枝水。【答案】蝉
42.背着包袱不肯走,表面坚强内里柔,行动迟缓不拖拉,碰到困难就缩头。答案螺丝
43一条牛,真厉害,猛兽见它也避开,它的皮厚毛稀少,长出角来当药材。【答案】犀牛
44.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处窜。【答案】刺猬
45.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报它内行。【答案】蜻蜓
46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是喵喵喵,黑夜巡逻眼似灯,粮仓厨房它放哨。【答案】猫
47腿长胳膊短,眉毛盖着眼,有人不吱声,无人叫唤。【答案】蝈蝈
48身穿鲜艳百花衣,爱在山丘耍儿戏,稍稍有点情况紧,只顾头来不顾尾。【答案】野鸭
49小飞虫,尾巴明,黑夜闪闪像盖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答案】萤火虫
50一顶透明降落伞,随波逐流飘海中,触手有毒蜇人痛,身上小虾当眼睛。【答案】海蛰
1、桫椤
桫椤又叫蛇木,是桫椤科蕨类植物,可以长成大树的形状,其茎干直立中空,叶片呈螺旋状分布在茎干顶端,形状奇特,而且桫椤起源于恐龙时代,距今已有1.8亿年,有着活化石的美誉。
2、千岁兰
千岁兰又叫百岁兰、千岁叶,属于裸子植物,仅分布在非洲西南地区的狭长近海沙漠中,千岁兰的构造奇特,仅由两片叶子组成,且叶片不脱落,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千岁兰已经存活了近三千年。
3、莫哈韦丝兰
莫哈韦丝兰是生长在美国莫哈韦沙漠中的植物,生长速度极其缓慢,一般一年的时间,才能长高1厘米,而且莫哈韦丝兰的茎干上有上千个花蕾,排列密切,每当茎干衰老死亡后,株体上就会形成一个圆环,最大直径约6米。
4、沙棘
沙棘是胡颓子科落叶灌木,在我国生长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果实营养丰富,被称为维生素C之王,而且沙棘在两亿年前就存在于陆地上,是唯一能在砒砂岩生长的树木。
风筝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风筝是用细竹条作骨架,贴上鲜艳的纸或丝绸,再画上画。到了宋代,清明节放风筝就成为一种我们喜爱的活动。
香包
古时候 ,每当端午节,家里的长辈用棉布、丝绸等材料制成香包,在里面填上带香味的药材,戴在小孩子 的胸前或挂在床头,可以除病 求福。等过了端午节就把戴过 的香包扔掉,表示弃除疾病 。 所以你在路上看到别人扔的香 包,可千万不能捡啊。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
空竹
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种著名的民间玩具。用两根小竹棍拴线,缠在木轴上抖动,空竹高速旋转而发出声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为春季的玩具了,人们在胡同里、院落中抖响空竹,悠扬悦耳的声响便在北京城内此起彼伏。
挂虎与大座狮
挂虎、大座狮是民间用来辟邪的挂饰,用泥土和纸浆制成,有黑白、彩色两种,线条的变化很多,色彩的对比强。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挂虎从戏中的面具变化而来,后来被农民挂于门上,用以迎新驱鬼。
泥叫叫
泥叫叫是一种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颜六色,外表涂上油后,又黑又亮又好看,适宜儿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种,如:鸟哨、鱼哨、猪哨等。
贵州黄平泥哨
陶响球
陶响球是一种重要原始乐器,也是最早的声音玩具。出土的陶响球都是陶质的球形,中间是空的, 里面装有弹子或沙粒,摇动时哗哗作响。
九连环
起源于古代民间,在清代,妇女儿童都喜欢玩九连环。九连环被国外认为是人类发明的最巧妙的玩具之一,其奥妙是开解方法的巧妙和复杂。
拨浪鼓
拨浪鼓本来是一种古乐器,后来失去奏乐的作用,成为儿童的玩具。拨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于两侧的小球击鼓发声。各个地区的拨浪鼓形状不一,有长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还有四鼓叠加的,发声时高高低低,响亮悦耳。
山西布艺玩具
打腰鼓
陀螺
不倒翁
弹弓
万花筒
吹糖人
小鸡窝(北京)
河北新城泥公鸡
旋木娃娃(山东郯城)
刻花葫芦(甘肃 )
白釉彩绘陶猫(山西运城)
水斗(江苏无锡)
民间玩具之一:岁时节令玩具
1、民间岁时节令玩具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几千年来,农业一直是立国之本,所以对农时的节气节令非常重视,它们贯穿於人们的生活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岁时节令民俗。在各种岁时民俗活动中,都少不了民间玩具的参与。现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下:
春节:是一年一度中最为热闹的节日,各种民间玩具在过年前近一个月时间就开始销售。春节庙会是民间玩具最为集中的热卖之地。在北京传统庙会上,常见的传统玩具有近百种,如风车、花灯、空竹、陀螺、削木玩具、风筝泥塑、纸花、益智玩具等等 。
二月二:河南人祖庙会卖「泥泥狗」各类泥玩具。
立春:民间有春鸡(多为布制和泥哨)、春牛(捏泥玩具)。
清明:放风筝。寒食节(原是在清明前的一、二日。后来,民间将它与扫墓祭祀的清明 节合二为一。):北方有面塑「寒燕」。
端午节(五月初五):各种香包。
七夕:七月七「乞巧节」,宋代都城卖「摩合罗」等泥玩具。
七月十五:北方黄河流域普遍有送「面羊」习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民间使用月饼模和巧果模制作月饼和点心。
北京和南京有泥塑「兔儿爷」和「兔子王」等玩具。
十月至年底:开始准备年货,包括各种玩具。
民间玩具之二:人生礼仪玩具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都经历了人生礼仪,甚至当人还未出生时,妇女们就开始了「乞子」活动。从出生到满月、周岁,再到成人、恋爱和结婚、祝寿、葬礼,玩具艺术都伴随著这一系列人生礼仪。
1、乞子活动:由希望生子的妇女到当地的娘娘庙等神庙烧香祭拜,并买回象徵子嗣的「大阿哥」或「泥泥狗」一类的泥玩具。
2、生子和满月:这是人生重要的开始阶段,当孩子出生时,亲友们都将送来贺礼,祖母和姥姥更是忙碌,这些礼品中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日用品和玩具,如童衣、童鞋,布老虎、童枕等。
3、周岁: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中国民间从南到北都有「抓周」习俗,让孩子自己任意抓取身边摆放的物品,其中不乏小儿玩具。
4、成长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玩的玩具很多,甚至用来镇宅拴魂的石狮子都成了孩子的玩具。羊拐、布娃娃、布口袋、翻花、连环玩具、陶模等等都是孩子离不开的玩物。有的地方在孩子长到12岁时,举行成丁礼,以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5、结婚:新婚夫妇在结婚当天会受赠大量礼品,心急的亲友会送来小孩用的物品和玩具,以表达对新人「早生贵子」的祝愿。其中的布猴和布虎是最常见的;一对雌雄布猴的作用是男女婚配的暗示。其他如面塑(面花)等更是少不了的装饰。
6、丧葬:早在史前时代的原始墓葬中,已有用玩具陪葬的习俗。后来演变为葬礼上,人们送来面塑(北方)和纸扎人,这是为「喜丧」之家准备的东西,山西至今仍有为寿终之人在棺材中放置纸泥制作的「寿星公、寿星母」偶人的习俗。如果某人是暴毙而亡,则要请戏班演皮影戏为其招魂。
7、人的一生,孩提时代是使用玩具的主要时期,玩具也主要是为孩子们制作的,但这些出自成人之手的玩具,也陪伴了成人和老人。
民间玩具之三:日常生活游戏娱乐玩具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孩子们的生活,玩具无处不在。游戏活动是展现玩具的作用和风采之处。各地均盛行的体育活动如来源於古代的蹴鞠 —— 足球、踢毽、跳绳,还有小孩子玩的「过家家」(一种模仿成人生产和劳动的游戏,由孩子们扮演不同角色)、「骑竹马」(以竹竿为马,骑於胯下的小儿游戏,成语「青梅竹马」即形容两小无猜的友情)、「乞巧节」(每年七夕是传统的「女儿节」,小女孩要拜月,听大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乞求自己能像织女一样的手巧)、「丢手绢」、玩「嘎拉哈」(即「羊拐」—— 羊关节骨)、「跳皮筋」、「拼七巧板」、「玩打仗」(小男孩模仿战斗的集体游戏,小兵器是这种游戏的主要道具)、跳格子(也叫跳房子)、荡秋千等等都是民间玩具使用的场合。
日常的家居生活也是玩具陈设之地,人们从庙会上买来的各种玩具摆放在家中——泥塑和陶瓷神像、大阿哥、栓来的娃娃都被供奉在正厅之位。墙上贴著年画《升官图》,老人们还在玩著古老的「水浒叶子戏」 (以水浒人物作装饰图案的纸牌游戏)和连环玩具,这一切仿佛是一首悠然自得的田园牧歌
应该是七叶一枝花(学名:Paris polyphylla)为百合科重楼属的植物。别名蚤休、蚩休,重台根、整休,草河车,重台草,白甘遂,金线重楼,虫蒌,九道箍、鸳鸯虫,枝花头,螺丝七、海螺七,灯台七,白河车,螺陀三七,土三七,又名七叶莲。其特征是由一圈轮生的叶子中冒出一朵花,花的形状像极了它的叶子,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外轮花及内轮花,外轮花与叶子很像,约有6片,而内轮花约有8片,七叶一枝花的叶序属轮生叶,片数有个体差异、从4片到14片都有,“七叶”只是名称。花的结构特别:叶心如轮状会开花,花萼为绿色,花瓣呈细丝带状。台湾早期用来治蛇毒与疮疡肿毒等症状。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