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锌对人体的作用,氯化锌的药用用途

 2023-08-07  阅读 520  评论 0

摘要:氯化锌的药用用途氯化锌曾经以“锌黄油”而著称。氯化锌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学品,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氯化锌很容易绑定水,有良好的吸水性,因此是保持水纯度的理想化合物。氯化锌也是良好的电导体,因此是一种有

氯化锌的药用用途

氯化锌曾经以“锌黄油”而著称。氯化锌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学品,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氯化锌很容易绑定水,有良好的吸水性,因此是保持水纯度的理想化合物。氯化锌也是良好的电导体,因此是一种有用的电子化合物。由于它可以提供给植物和动物需要的锌,又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膳食化合物。

水处理

氯化锌可以帮助减缓水对其他金属的腐蚀速度。此外,饮用水,燃气和油中也包含氯化锌。

农业

为了让农作物长的更好,就必须具有充足的锌。土壤缺乏锌的地区可以给农作物采用锌解决方案。生产商使用氯化锌作为螯合剂与其他化合物结合生产出这种锌产品。

助焊剂

电焊工使用含氯化锌的助焊剂帮助焊接两块金属。这种助焊剂可以作为清洁剂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这可以很好的增加焊接牢度。

干电池

干电池使用氯化锌糊糊帮助控制电子和提供电能。氯化锌还有防潮和防腐作用。由于生产成本低,它很适合用于间歇电源设备,如闪光路障灯,导航设备和电子手表等。

氯化锌有什么危害

锡条本身无毒

但是焊锡时产生的气体是有毒的,有松香油、氯化锌等气体蒸气产生。

焊锡主要成分是“锡”,也会有其他金属在里面,因为铅的危害性越来越被重视,所以现在市面上基本上都是无铅焊锡丝,有铅焊锡丝也在逐步的被禁用。

焊锡过程中对人危害最大的就是铅烟,铅烟毒性很大,需要重点防护。现在市场主流的焊锡都是中空的,内部含有松香,那些气体是松香融化时所散发出来的,味道有点难闻也具有微弱的毒性

氯化锌的药用用途和作用

工业上可以用来给金属除锈。因为氯化锌加水后水解生成酸。另外,不加水可以作为辅助剂用于焊接工业。有机化学里,可以作为催化剂使用。因为氯化锌是强Lewis酸。还可以做干燥剂,用于金属防潮防腐。因为它十分亲水。想起来的就这么多......以上

氯化锌药用作用

所谓“镪水”,是盐酸的俗称。在锡焊时,是用与锌反应过的盐酸溶液即氯化锌溶液,涂在焊件表面再进行焊接的。氯化锌在焊接中起到清洗、还原、保护焊件表面金属和焊锡的作用。单纯的“镪水”(盐酸)是起不到这种作用的。

氯化锌是啥

zhcl表示的是氯化锌

氯化锌是干什么用的

氯化锌 (ZnCl2) 就是一种锌盐。它的用途如下:

1.

作为干电池的“电糊”。日常使用的干电池是一种锌锰电池,也叫碳锌电池。构造:负极为锌做的圆筒,做成筒状的目的是用来储存电解液等化学药品。正极是一根碳棒,它的周围被二氧化锰、碳粉和氯化铵的混合剂所包围,总称为“碳包”。碳包和锌筒之间充填着氯化铵、氯化锌的水溶液和淀粉等组成的糊状物,称为电糊。电池口上用沥青、松香等配成的封口剂封牢;

2.

钢化纸;

3.

木材防腐剂;

4.

媒染剂;

5.

有机合成工业的脱水剂;

6.

有机合成工业的缩合剂;

7.

生产香兰素、兔耳草醛、消炎止痛药物、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剂;

8.

作聚丙烯腈的溶剂;

9.

染织工业用作媒染剂、丝光剂、上浆剂;

10.

纺织工业用作生产棉条桶、梭子等材料的原料(棉纤维的助溶剂),可提高纤维的粘合力。染料工业用作冰染染料显色盐的稳定剂,用于生产活性染料和阳离子染料;

11.

用作石油净化剂和活性炭的活化剂;

12.

用于浸渍木材使具有防腐性阻燃性。用作硬纸板和布制品的阻燃剂;

13.

用于电镀;

14.

冶金工业用于生产铝合金、轻金属脱酸、处理金属表面氧化层。

15.

用于晒图纸的生产。

氯化锌的药用用途是什么

氯化锌(zncl2)是氯和锌的化合物,该名称亦用来称呼它的水合物。氯化锌一般为无色或白色,有极强的水溶性和吸湿性,甚至会潮解,应在干燥处密封储存,避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

氯化锌具有溶解金属氧化物和纤维素的特性。熔融氯化锌有很好的导电性能。灼热时有浓厚的白烟生成。氯化锌有腐蚀性,有毒!氯化锌的用途很广泛,它可以用作有机合成工业的脱水剂、催化剂,以及染织工业的媒染剂、上浆剂和增重剂,也用作石油净化剂和活性炭活化剂,由于氯化锌与丝绸、纤维素等材料的亲和性,它可用作衣料的防火物质,也可用在织物气味洁净剂,氯化锌可以攻击金属氧化物(mo)生成mznocl2,这就是它作为金属焊剂的原理。

还用于电池、硬纸板、电镀、医药、木材防腐、农药和焊接等方面。近年来随着小型电器的不断增多,同时石油、有机合成等工业发展迅猛,需要量也在大量地增加,从而促进了氯化锌工业生产的发展。

氯化锌是什么药

常用的吸附剂有以碳质为原料的各种活性炭吸附剂和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类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分子筛、天然黏土等)。

  衡量吸附剂的主要指标有:对不同气体杂质的吸附容量、磨耗率、松装堆积密度、比表面积、抗压碎强度等。用于滤除毒气,精炼石油和植物油,防止病毒和霉菌,回收天然气中的汽油以及食糖和其他带色物质脱色等。

  工业上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分子筛等,另外还有针对某种组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吸附材料。气体吸附分离成功与否,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吸附剂的性能,因此选择吸附剂是确定吸附操作的首要问题。是将木炭、果壳、煤等含碳原料经炭化、活化后制成的。

  活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药剂活化法和气体活化法。药剂活化法就是在原料里加入氯化锌、硫化钾等化学药品,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进行炭化和活化。气体活化法是把活性炭原料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通常在700℃以下除去挥发组分以后,通入水蒸气、二氧化碳、烟道气、空气等,并在700~1200℃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使其活化。活性炭含有很多毛细孔构造所以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因而它用途遍及水处理、脱色、气体吸附等各个方面。

  吸附剂的作用原理

  1)絮凝作用原理:PAM用于絮凝时,与被絮凝物种类表面性质,特别是动电位,粘度、浊度及悬浮液的PH值有关,颗粒表面的动电位,是颗粒阻聚的原因加入表面电荷相反的PAM,能使动电位降低而凝聚。

  2)吸附架桥:PAM分子链固定在不同的颗粒表面上,各颗粒之间形成聚合物的桥,使颗粒形成聚集体而沉降。

  3)表面吸附:PAM分子上的极性基团颗粒的各种吸附。

  4)增强作用:PAM分子链与分散相通过种种机械、物理、化学等作用,将分散相牵连在一起,形成网状。

  吸附剂的概念

  能有效地从气体或液体中吸附其中某些成分的固体物质。

  吸附剂一般有以下特点:大的比表面、适宜的孔结构及表面结构;对吸附质有强烈的吸附能力;一般不与吸附质和介质发生化学反应;制造方便,容易再生;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等。

  吸附剂可按孔径大小、颗粒形状、化学成分、表面极性等分类,如粗孔和细孔吸附剂,粉状、粒状、条状吸附剂,碳质和氧化物吸附剂,极性和非极性吸附剂等。

  常用的吸附剂有以碳质为原料的各种活性炭吸附剂和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类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分子筛、天然黏土等)。

  衡量吸附剂的主要指标有:对不同气体杂质的吸附容量、磨耗率、松装堆积密度、比表面积、抗压碎强度等。用于滤除毒气,精炼石油和植物油,防止病毒和霉菌,回收天然气中的汽油以及食糖和其他带色物质脱色等。

氯化锌治疗什么病

左边金字旁,右边一个易,合在一起就是锡

xī]

(金属元素)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锡,金属元素,一种有银白色光泽的的低熔点的金属元素,在化合物内是二价或四价,不会被空气氧化,主要以二氧化物(锡石)和各种硫化物(例如硫锡石)的形式存在。元素符号Sn。锡是大名鼎鼎的“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便发现并使用锡了。在我国的一些古墓中,便常发掘到一些锡壶、锡烛台之类锡器。据考证,我国周朝时,锡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了。在埃及的古墓中,也发现有锡制的日常用品。

中文名:锡

外文名:tin, stannum

化学式:Sn

原子量:118.71

熔 点:231.89℃

沸 点:2260℃

原子序数:50

CAS号:7440-31-5

所属周期:5

莫氏硬度:1.5

溶解度:微溶于水

元素数据

CAS号:7440-31-5

安瓿中的锡粒

元素类型:金属元素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16.3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 0.009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大西洋表面 0.0000023

地壳中含量:(ppm) 2.2

氧化态:

Sn+2,Sn+4

原子序数:50

质子数:50

锡箔

摩尔质量:119 g/mol

所属族数:IVA

电子层排布:2-8-18-18-4

核电荷数:50

电子排布式: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6 4d10 5s2 5p2

外围电子层排布:5s2 5p2

电子层:K-L-M-N-O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2730

化学键能

单位(kJ /mol)

Sn-H 314Sn-C 225

Sn+2-O 557

Sn+4-F 322

Sn+4-Cl 315

Sn-Sn 195

电离能

单位(kJ /mol)

M - M+ 708.6

锡珠

M+ - M2+ 1411.8

M2+ - M3+ 2943

M3+ - M4+ 3930.2

M4+ - M5+ 6974

M5+ - M6+ 9900

M6+ - M7+ 12200

M7+ - M8+ 14600

M8+ - M9+ 17000

M9+ - M10+ 20600

晶胞参数

a = 583.18 pm

锡工艺品

b = 583.18 pm

c = 318.19 pm

α = 90°

β = 90°

γ = 90°

元素性质

锡,碳族元素,原子序数50,原子量118.71,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在约公元前2000年,人类就已开始使用锡。锡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4%,几乎都以锡石(氧化锡)的形式存在,此外还有极少量的锡的硫化物矿。锡有14种同位素,其中10种是稳定同位素,分别是:锡112、114、115、116、117、118、119、120、122、124。

金属锡柔软,易弯曲,熔点231.89℃,沸点2260℃。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白锡为四方晶系,晶胞参数:a=0.5832nm,c=0.3181nm,晶胞中含4个Sn原子,密度7.28克/立方厘米,硬度2,延展性好;

灰锡为金刚石形立方晶系,晶胞参数:a=0.6489nm,晶胞中含8个Sn原子,密度5.75克/立方厘米;

脆锡为正交晶系,密度6.54克/立方厘米。

在空气中锡的表面生成二氧化锡保护膜而稳定,加热下氧化反应加快;锡与卤素加热下反应生成四卤化锡;也能与硫反应;锡对水稳定,能缓慢溶于稀酸,较快溶于浓酸中;锡能溶于强碱性溶液;在氯化铁、氯化锌等盐类的酸性溶液中会被腐蚀。

锡是银白色的软金属,比重为7.3,熔点低,只有232℃,你把它放进煤球炉中,它便会熔成水银般的液体。锡很柔软,用小刀能切开它。锡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易被氧气氧化,所以它经常保持银闪闪的光泽。锡无毒,人们常把它镀在铜锅内壁,以防铜与温水生成有毒的铜绿(碱式碳酸铜)。牙膏壳也常用锡做(牙膏壳是两层锡中夹着一层铅做成的。近年来,我国已逐渐用铝代替锡制造牙膏壳)。焊锡,也含有锡,一般含锡61%,有的是铅锡各半,也有的是由90%铅、6%锡和4%锑组成。

展性

锡在常温下富有展性。特别是在100℃时,它的展性非常好,可以展成极薄的锡箔。平常,人们便用锡箔包装香烟、糖果,以防受潮(近年来,我国已逐渐用铝箔代替锡箔。铝箔与锡箔很易分辨——锡箔比铝箔光亮得多)。不过,锡的延性却很差,一拉就断,不能拉成细丝。

其实,锡也只有在常温下富有展性,如果温度下降到-13.2℃以下,它竟会逐渐变成煤灰般松散的粉末。特别是在-33℃或有红盐(SnCl4·2NH4Cl)的酒精溶液存在时,这种变化的速度大大加快。一把好端端的锡壶,会“自动”变成一堆粉末。这种锡的“疾病”还会传染给其他“健康”的锡器,被称为“锡疫”。造成锡疫的原因,是由于锡的晶格发生了变化:在常温下,锡是正方晶系的晶体结构,叫做白锡。当你把一根锡条弯曲时,常可以听到一阵嚓嚓声,这便是因为正方晶系的白锡晶体间在弯曲时相互摩擦,发出了声音。在-13.2℃以下,白锡转变成一种无定形的灰锡。于是,成块的锡便变成了一团粉末。

由于锡怕冷,因此在冬天要特别注意别使锡器受冻。有许多铁器常用锡焊接的,也不能受冻。1912年,国外的一支南极探险队去南极探险,所用的汽油桶都是用锡焊的,在南极的冰天雪地之中,焊锡变成粉末般的灰锡,汽油就都漏光了。

锡不仅怕冷,而且怕热。在161℃以上,白锡又转变成具有斜方晶系的晶体结构的斜方锡。斜方锡很脆,一敲就碎,展性很差,叫做“脆锡”。白锡、灰锡、脆锡,是锡的三种同素异形体。

锡具有惰性,不和空气、水反应。和稀盐酸反应缓慢,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锡;与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热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锡(IV);与浓热硝酸生成β-锡酸。[1]

来源用途

锡是大名鼎鼎的“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便发现并使用锡了。在我国的一些古墓中,便常发掘到一些锡壶、锡烛台之类锡器。据考证,我国周朝时,锡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了。在埃及的古墓中,也发现有锡制的日常用品。

我国有丰富的锡矿,特别是云南个旧市,是世界闻名的“锡都”。此外,广西、广东、江西等省也都产锡。1800年,全世界锡的年产量仅四千吨,1900年为八万五千吨,1940年为二十五万吨,现在已超过六十万吨。

但与锡相生相伴的,是砷,其化合物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根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公开论文资料显示,在我国,砷作为锡的伴生矿由于利用价值不高,70%以上都成了被废弃的尾矿。截至2008年,我国至少有116.7万吨的砷被遗留在环境中,这就相当于百万吨的砒霜被散落在旷野中,任雨水冲刷,注入河流,渗进土壤。

用途

金属锡主要用于制造合金。

锡与硫的化合物——硫化锡,它的颜色与金子相似,常用作金色颜料。

锡与氧的化合物——二氧化锡。锡于常温下,在空气中不受氧化,强热之,则变为二氧化锡。二氧化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可用于制造搪瓷、白釉与乳白玻璃。1970年以来,人们把它用于防止空气污染——汽车废气中常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但在二氧化锡的催化下,在300℃时,可大部转化为二氧化碳。

锡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00年,古时候,人们常在井底放上锡块,净化水质。在日本宫廷中,精心酿制的御酒都是用锡器作为盛酒的器皿。它具有储茶色不变,盛酒冬暖夏凉,淳厚清冽之传。锡茶壶泡茶特别清香,用锡杯喝酒清冽爽口,锡瓶插花不易枯萎。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锡用来做保鲜罐头.

锡器的材质是一种合金,其中纯锡含量在97%以上,不含铅的成份,适合日常使用。锡器平和柔滑的特性,高贵典雅的造型,历久常新光泽,历来深受贵族人士的青睐,在欧洲更成为古典文化的一种象征。

锡是排列在白金,黄金及银后面的第四种贵金属,它富有光泽、无毒、不易氧化变色,具有很好的杀菌、净化、保鲜效用。生活中常用于食品保鲜、罐头内层的防腐膜等。

锡是一种质地较软的金属,熔点较低,可塑性强。它可以有各种表面处理工艺,能制成多种款式的产品,有传统典雅的欧式酒具、烛台、高贵大方的茶具,以至令人一见倾心的花瓶和精致夺目的桌上饰品,式式具全媲美熠熠生辉的银器。锡器以其典雅的外观造型和独特的功能效用早已风靡世界各国,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锡在我国古代常被用来制作青铜。锡和铜的比例为3:7。

元素历史

金属锡

锡对人类历史有直接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青铜,然而它也可以作为其自身使用,一个锡环和朝圣瓶在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80-1350)的埃及坟墓被发现。中国人开采锡大约在公元前700年,在云南地区。纯净的锡也被发现于马丘比丘,印加人的山上城堡。

当铜与约百分之5的锡铸成合金,它就会产生青铜,不仅会使熔点变低,也能使其更易于加工,但生产出来的金属则会更坚硬,是工具和武器的理想材料。青铜器时代是一个被认可的文明发展的阶段。青铜是如何被发明的我们不知道,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流域的人们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使用它了。

锡,tin,是个古英文字,Sn的符号由stannum而来,这是锡的拉丁名,史前时代即已发现。因为它既不会生锈,又能抵抗外来的侵蚀,制罐头仪器就得用它。装食品的锡罐是在铁皮上面镀了一层0.0005英寸厚的锡做成的。锡罐年产量至少有300亿只。

在自然界中,锡很少成游离状态存在,因此就很少有纯净的金属锡。最重要的锡矿是锡石,化学成分为二氧化锡。炼锡比炼铜、炼铁、炼铝都容易,只要把锡石与木炭放在一起烧,木炭便会把锡从锡石中还原出来。很显然,古代的人们如果在有锡矿的地方烧篝火烤野物时,地上的锡石便会被木炭还原,银光闪闪的、熔化了的锡液便流了出来。正因为这样,锡很早就被人们发现了。

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是金,但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最早发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金属却是铜和锡。锡和铜的合金就是青铜,它的熔点比纯铜低,铸造性能比纯铜好,硬度也比纯铜大。所以它们被人类一发现,便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这便是“青铜器时代”。后来,由于铁的发现和使用,青铜在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中才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这并没有使锡在人类发展史上,变得无足轻重,相反,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它在工农业生产中,以及尖端科技部门中,有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古老的金属正日益重新焕发它的青春!

在地壳中,锡的含量是较少的,平均含量只有0.004%,所以锡是一种比较稀贵的金属。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锡矿床的形成和地壳深处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大约距今7千万年到1亿年前,地球上岩浆活动剧烈。岩浆由地下深处上升时,由于温度、压力等的改变,岩浆中一些易凝固的矿物首先结晶出来,剩下的残余岩浆的一部分侵入岩石空隙中,其中的锡的化合物发生水解生成含锡的锡石。一部分继续向上运动,特别是其中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的岩浆,活动能力特别强,它们就象是锅炉里的高压蒸汽一样,见缝就钻,无孔不入。而锡元素却有个“怪癖”,就是最喜欢和氟氯等挥发性物质“交朋友”,它们结合生成挥发性化合物。当这些气液状态的物质沿着裂隙侵入到周围的岩石中时,在高温高压下由于物质的置换反应而使一部分锡元素结晶出来形成锡矿床;这时,剩下的最后一部分含挥发性物质的气液继续前进,一直冲到凝固着花岗岩的顶部或花岗岩体以外的地方,逐渐变为热水溶液。这时,由于环境的改变,锡的氟化物和氯化物同时发生水解,也形成了锡矿床。当然,上面所说的并不是锡矿的全部成因,有的时候,在靠近地表的地方,由于长期受地下水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还会使与锡共生的硫化矿物变成氧化矿物,从而变成锡石——氧化物矿床。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仅是原生锡矿床的一般成因。但是,锡矿床的演变并未以此停止,特别是那些靠近地表的锡矿床,经过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会进一步演变成“次生锡矿床”。

此外,锡还会和好多种矿物结合在一起,形成锡的共生矿床。

现在,已经发现的锡矿物在18种左右。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叫做锡石,是目前炼锡的主要原料。在自然界里,纯净的锡石是很少的,常见的锡石大多数都是深棕黑色或褐色,这是因为它们含有铁、锰等元素之故。锡石的硬度较大,用小刀也刻不动;此外,锡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常压下,几乎不溶解于任何化学溶剂。所以锡石任凭风刀霜剑和日晒雨淋的破坏。容颜仍旧不改。

锡石还不是锡。锡石要经过矿工的辛勤劳动,从地下开采出来,并用各种方法去掉它所含的杂质,然后把锡石和焦炭、石英或石灰石放在一起燃烧,最后得到的才是金属锡。

金属锡很柔软,用小刀就能切开它;具有银白色的光泽,它的展性很好,能展成极薄的锡箔,厚度可以薄到0.04毫米以下。不过,它的延性比较差,一拉就断,不能拉成细丝。它的熔点很低,只有232℃,因此,只要用酒精灯或蜡烛火焰就能使它熔化成象水银一样的流动性的液体。

此外,锡既怕冷也怕热。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锡在不同的温度下,有3种性质大不相同的形态。在-13.2~161℃的温度范围内,锡的性质最稳定,叫做“白锡”。如果温度升高到160℃以上,白锡就会变成一碰就碎的“脆锡”。锡对于寒冷的感觉十分敏锐,每当温度低到零下13.2℃以下时,它就会由银白色逐渐地转变成一种煤灰状的粉,这叫做“灰锡”。另外,从白锡到灰锡在转变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灰锡有“传染性”,白锡只要一碰上灰锡,哪怕是碰上一小点,白锡马上就会向灰锡转变,直到把整块白锡毁坏掉为止。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锡疫”。幸好这种病是可以治疗的,把有病的锡再熔化一次,它就会复原。

历史上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912年,斯科特、鲍尔斯、威尔逊、埃文斯、奥茨一行人登上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探险,他们带去的汽油全部离奇地漏光了,致使燃料短缺,探险队遭到了全军覆灭的灭顶之灾。原来汽油桶是用锡焊接的,一场锡疫使汽油漏得无影无踪,造成这样一场惨祸。

那么,既怕热又怕冷的锡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金属锡可以用来制成各种各样的锡器和美术品,如锡壶、锡杯、锡餐具等,我国制作的很多锡器和锡美术品自古以来就畅销世界许多国家,深受这些国家人民的喜爱。

金属锡还可以做成锡管和锡箔,用在食品工业上,可以保证清洁无毒。如包装糖果和香烟的锡箔,既防潮又好看。

金属锡的一个重要用途是用来制造镀锡铁皮。一张铁皮一旦穿上锡的“外衣”之后,既能抗腐蚀,又能防毒。这是由于锡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和水、较难各种酸类和碱类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目前,镀锡铁皮不仅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上,如罐头工业,而且在军工、仪表、电器以及轻工业的许多部门都有它的身影。

在工业上,还常把锡镀到铜线或其他金属上,以防止这些金属被酸碱等腐蚀。

锡还有许许多多的亲朋好友。锡和它们混合在一起,可以合成许多种性质各异用途广泛的合金。最常见的合金有锡和锑铜合成的锡基轴承合金和铅、锡、锑合成的铅基轴承合金,它们可以用来制造汽轮机、发电机、飞机等承受高速高压机械设备的轴承。

青铜,这一古老的合金,它目前主要用来制造耐磨零件和耐腐蚀的设备。

如果在黄铜中加入锡,就成了锡黄铜,它多用于制造船舶零件和船舶焊接条等。素有“海军黄铜”之称。

至于锡和铅的合金,那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它就是通常的焊锡,在焊接金属材料时是很有用的。

在印刷工厂里,所用的铅字,也就是锡的合金。不过由于激光印刷技术的推广,铅字将被逐渐淘汰掉。

锡不仅能和许多金属结合成各种合金,而且还能和许多非金属结合在一起,组成各种化合物,在化学工业上,在染料工业上,在橡胶工业上,在搪瓷、玻璃、塑料、油漆、农药等工业上,它们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还用锡制造了许多特种锡合金,应用于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半导体器件、超导材料,以及宇宙飞船制造业等尖端技术部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我国锡矿资源十分丰富,锡矿的探明储量为2600万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4,是世界上锡矿探明储量最多的国家。

我国的锡矿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南部、广西东北部和西北部。其次是广东、湖南和江西等省。尤其是位于云南哀牢山区的个旧市,是世界已知最大的锡矿藏之一,锡产量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锡产量的70%,素有“锡都”之称。

总之,锡,这古老的金属。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用途将越来越广泛,前景将更加广阔。

锡是人类使用的最古老的金属之一,随着锡的工业用途不断拓展,锡的开采、选矿、冶炼和加工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锡产业。今天,古老的锡仍然是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关键稀有金属,号称“工业味精”,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电器、化工、冶金、建材、机械、食品包装等行业。世界锡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尼西亚、秘鲁、巴西、马来西亚、玻利维亚、俄罗斯、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截至2011年,我国锡矿查明资源储量约150万吨,占全球的28.85%。我国锡矿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湖南、内蒙古、广东和江西,这六省区锡矿资源储量约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98%。

经历了2010年的强劲复苏之后,2011年,我国精锡消费总体进入平稳时期。2011年1-12月,全国锡累计产量为155,855.34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89%。2012年1-6月,全国锡累计产量为70,156.87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a63AG4DBVJXBVE.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4948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