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园参在收获或移栽过程中遗漏在参园中的人参,在多年撂荒的老参地里又自然生长了若干年,后被发现采收做货,也称之为“池底参”或“池底子”。
遗留在参地里的老园参,参地被撂荒一二十年以后,次生林、二茬林树木和伴生植物已经长起来,变成了荒芜的野生环境,这样的环境和野山参的生长环境极其相似,老园参在这样的野生环境中再自然生长几十年,实质上已经是半野生人参,所以常常有人将发现的“池底子”误认为就是小野山参。
人参种子怎么种植?
一、播种:
1、播前先整地作畦,高23-33里米,宽126-133厘米,畦间作业道为2-2.66厘米。
2、采用撒播,每平方厘米0.5克,播后,覆土3-4厘米,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至5月上旬出苗。
3、春播在4月上、中旬播种。
4、夏播在7-8月果实成熟时,采下立即播种。
5、秋播在11月播种。
二、催芽
将1份种子混拦3份河沙,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提高出苗率。随即装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内或室外适当场所催芽,注意经常检查翻倒,控制好温度和温度播种,吉林抚松常于6月下旬播干籽(上年采收干藏种子)
三、移栽
1、春栽4月中、下旬、宜于越冬芽萌发前栽完。
2、秋栽10月中、下旬,宜于土壤封冻前栽完。
四、气候间距
出苗前,应搭前檐高100-133厘米、后檐高66-100厘米棚遮荫。随起,随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6-12)厘米,平栽或斜栽,覆土5-9厘米。搭棚分全荫棚、又透棚、单透棚或双透大棚等荫棚种类,可根据气候、土质及地势条件选择。
五、田间管理
1、畦面覆盖,出苗后,盖碎稻草或半腐熟落叶。
2、松土除草,一般每年进行3-5次,防止土壤板结,消除杂草病株,培土扶苗。
3、追肥,开沟根侧施有机肥。
4、疏花摘蕾,留种田,开花初期疏掉1/3-1/2花序中部花蕾;生产田,开花前全部摘蕾。
5、越冬防寒,封冻前畦面培土或覆盖落叶,厚5-15厘米。参畦四财或风口处搭设防风障。
林下参是在林下种植的人参总称,包括林下籽,林下趴,移山参等。林下趴又称趴货,是园参在做货后移到林下再生长的一种人参。移山参是原本的小山参或林下籽货再移栽后的人参。林下籽是林下参品质最好的品种,如果年龄够可称山参。它是从种到产出一直没动过,所以它的品质被称为林下野山参。
人参是一个统称,现在我们会看到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野山参、移山参、生晒参、白参、红参、西洋参,我们怎么来区分呢?这些名称是根据人参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生长期、加工方法等不同来区分的。
野山参:是野生的人参,现在非常稀少,价格非常昂贵,但功效强。
移山参:由野山参幼苗移栽到参地后再人工培育,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移山参产量比较低,价格比较高。现在市场上所谓的野山参,很多都是移山参。
园参:是人工种植的人参,产量高,价格比较低,市场上最多。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分为白参、红参。白参包括生晒参、糖参等。
生晒参:园参洗净晒干而成。
糖参:园参经沸水浸烫后,浸糖汁中,然后取出晒干而成。这类参糖尿病人群慎用。
红参:园参洗净蒸2~3小时,取出烘干或晒干。高丽参也是红参。
西洋参:又名花旗参,原产于美国、加拿大等,现在中国也有种植。
6年
正宗的人参生长速度是非常缓慢的,生产6年的时候就已经到达成熟季节,其中的营养成分也到了一个最高分,人参皂苷完全形成,如果再长大也只是个头和体积的增加,其中的营养成分没有任何的改变。
人参的种子在收取之后就可以用来播种,但是人参的种子需要21个月才能发芽,在这当中会有8至9个月是催芽期,如果催芽的方法不当,人参的种子不会发芽。在催芽的时候,建议大家把人参的种子播种在5厘米的土壤中,并且湿度要保持在35%左右,外界的温度不可以有太大的变化,应该保持在17~18度之间,只有符合了以上的这些条件人参中才能正常发芽。
红萝卜
胡萝卜(学名:DaucuscarotaL.var.sativaHoffm.),又称红萝卜或甘荀,为野胡萝卜(学名:DaucuscarotaL.var.carota)的变种,本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根肉质,长圆锥形,粗肥,呈红色或黄色。二年生草本,高15-120厘米。茎单生,全体有白色粗硬毛。基生叶薄膜质,长圆形;叶柄长3-12厘米;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复伞形花序,花序梗长10-55厘米,有糙硬毛;总苞有多数苞片,呈叶状,羽状分裂;伞辐多数,结果时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线形;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花柄不等长,长3-10毫米。果实圆卵形,长3-4毫米,宽2毫米,棱上有白色刺毛。
林下觅参是指不是在林下种的籽参,而是把以长几年的人参移栽到林下继续生长的人参。这种人参在市场上很常见,主要是这种参要比林下籽货个体要大许多,有卖相。但没有林下籽货的灵性。生长年龄跟林下籽货差不多,但此种人参不能称为林下野山参。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