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孩2岁多,体质差,总是反复感冒,每次去医院要么是开一大堆药,要么就是输液,小病大治,搞得人体质更差。后来从经验丰富的朋友那里学到食疗法,感觉很有效,建议你可以参考一下。
风寒感冒初期,一般都是打喷嚏、流清鼻涕,说明体内寒气很重。此时建议用姜丝+红糖煮水喝,水开后就立即关火,否则太辣小孩不愿意喝。还可以加几根带须的葱白,效果更好。红糖姜水驱寒效果显著,发高烧时还可用此法发汗退烧。
如果还有咳嗽,喝完红糖姜水后隔一小时可以喝雪梨水止咳化痰(用半只雪梨切成小块+一小碗水,煮水喝)。如果咳嗽时喘得比较厉害,可以在煮红糖姜水时不放葱白,改成放一瓣蒜头,可以止喘。
最好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帮助驱寒气。
体寒的人阳虚,阳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则易从寒化、可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2)养生原则。
祛阳法寒,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3)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黄帝内经》中说:“肝气虚则恐”,意思是肝脏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惧,又指出:“心气虚则悲”,这是说心脏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现悲哀的情绪。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去忧悲、防惊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环境调摄: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耐春夏不耐秋冬,故阳虚体质者尤应重环境调摄,提高人体抵抗力。有人指出,若在夏季进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20分钟所得的紫外线将能使用一年。对于年老及体弱之人,夏季不要在外露宿,不要让电扇直吹,亦不要在树阴下停留过久。
加强体育锻炼:因为“动则生阳”,春夏秋冬,每天进行1~2次,具体项目因体力而定。
饮食调养: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药物治疗:偏心阳虚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汤;偏脾阳虚者,选理中汤;偏肾阳虚者,宜服金匾肾气丸。至于阳虚体质的人是指体内阳气不足、代谢热量不够充份的一种体能状态,适合食用淫羊藿、韭菜、杜仲、鹿茸、菟丝子、胡桃、羊肉、虾肉等药膳食品,但这类食物多具温性,所以对于阴虚火旺证候、发热病患等则应忌
中医认为人体有阳气与阴精两种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阳气具有温煦人体,温养肌体的作用,同时还有所向抵抗外来邪气的作用,阴精是人体生命的基础,具有化生阳气,保持身体的丰满等作用,阳气不足,其温煦能力不够,就容易导致肌体较常人怕冷,不能温养四肢,就可以出现肢体温度较常人低,即肢冷的现象。中医所说“阳虚生寒”即是这个道理。所以,经常性的畏寒肢冷,在中医多从阳气不足或阳虚来辩证,认为是阳气虚衰所导致。人体的阳气来源主要是脾阳与肾阳,脾胃主人体饮食物质的消化吸收。脾阳不足,人体不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摄入热量不足,生命本源之温煦能力减弱,亦可出现畏寒肢冷。肾阳不足,失于温煦,故腰痛而酸,畏寒肢冷。
西医认为,怕冷是由于机体内甲状腺素分泌不足,铁元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甲状腺素是由碘和酪氨酸为主要原料经甲状腺合成分泌的激素,具有产热效应,能加速人体内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增加热量;甲状腺素还能使人体的基础代谢率提高,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产生体热抵御寒冷,所以甲状腺素分泌多的人不太怕冷。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红蛋白又担负着机体氧的运输代谢功能。妇女月经期会导致铁的流失,如膳食中又缺乏铁则易患缺铁性贫血。缺铁使营养素得不到充分氧化,产热不够就会感到冷。
畏寒怕冷是指人体不是因外在因素、病毒性感染等情况下,出现比正常人更为畏惧寒冷,手足发凉,多见于老年人及妇女。还有一种叫做“低体温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觉畏寒怕冷,面色苍白,口唇色紫,呼吸减慢。
畏寒怕冷是指人体不是因外在因素、病毒性感染等情况下,出现比正常人更为畏惧寒冷,手足发凉,多见于老年人及妇女。还有一种叫做“低体温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觉畏寒怕冷,面色苍白,口唇色紫,呼吸减慢,血压偏低,四肢发凉,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心跳骤停。
畏寒怕冷可能由贫血、低血压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而导致,但大多数畏寒怕冷、四肢发凉的人属于亚健康状态,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营养缺乏,衣着不当,缺乏运动,好静少动所引起。合理营养,增进热能食物,可明显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
1、注意起居饮食,预防和减轻冷感症,除了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服外,还应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尤其是从事久坐或久立工作者,应重视工间活动,多做手脚和腰部运动,如伸伸腿、弯弯腰、甩甩手等。通过肌肉运动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以产生更多的热量来抗寒。
2、平时宜多吃富含铁质的食品,如动物肝脏、羊肉、狗肉、牛肉、鱼、蛋、黑木耳、大枣、乳类、豆制品和绿色蔬菜等。
3、除了摄入充足的热卡外,还应多食些海带、海蜇、虾皮及海鱼等含碘多的食物。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