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流量计算公式:氧流量和氧浓度的换算公式是吸氧浓度%=21+4X氧流量(L/min)。
吸氧浓度=21+4x氧流量氧气吸入浓度氧气在空气中占20.93%,二氧化碳0.03%,其余79.04%为氮气,氢气和微量的惰性气体。
掌握吸氧浓度对纠正缺氧起着重要的作用,低于25%的氧浓度则和空气中氧含量相似,无治疗价值;高于70%的浓度,持续时间超过1-2天,则发生氧中毒。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并存者,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氧气纯度很高对人是有毒的。
氧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浓度过高是会引起中毒的。主要是氧气可以产生氧自由基,会损伤生物膜结构,导致人类衰老,长期吸入高浓度的氧气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氧疗需谨慎,医学上的氧疗多采用60%以下的氧气,避免纯氧对人体的伤害。
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过高对人体是有毒害作用的,吸入的氧气过量可能会导致生物体死亡。身体组织暴露在活性很强的氧分子中,会使蛋白质、脂类和DNA受损,促使细胞死亡、加快衰老。
区间测速超速10%以内予以警告,不罚款、不记分。
普通车辆高速公路外罚款扣分如下:
1、超速处罚超过规定时速10%以内,予以警告;
2、超过规定时速10%以上未达20%的,处以50元罚款,记3分;
3、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30%的,处以50元罚款,记6分;
4、超过规定时速30%以上未达50%的,处以200元罚款,记6分;
5、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未达70%的,处以1000元罚款,记12分,可以并处吊销驾驶证;
6、超过规定时速70%的,处以2000元罚款,记12分,可以并处吊销驾驶证。
:
2018年新增交通法规得最多的就是扣3分的条约。私家车扣分的门槛从20%下降到了10%,只要超过10%,均视为扣3分处理。并会根据不同的限速要求,扣对应的罚款。
超速危害严重,当机动车行驶速度为60公里/小时时,一般人从意识到危险到实施刹车动作反应需要0.7秒至1.0秒钟,反应距离约17米;当以12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人的反应距离约为39米,成倍上升,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珍爱生命,杜绝超速。
:
:
吸氧副作用可能是会出现氧中毒的症状。表现为肺部的不适症状,如胸闷、咳嗽、咳痰,继而会出现口干、胸骨后不适等不适症状。如果长时间吸高浓度的氧,也有可能会引起脑型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眩晕以及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回答:有限空间氧气超标后果?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有限空间作业如果氧气超标是怎么个情况。首先一般人们认为,氧气是人呼吸必须要的气体,当氧含量低于15%时,人的呼吸就有困难,如果长时间低于这个值,可能对人会有生命危险。但不是氧气浓度越高越好,由于氧气是助燃气体,它超过一定的浓度,也会发生爆炸,所以医院用的氧舱特别不允许有火源存在。所以此题的答案就是:有限空间氧气超标一旦遇到火源或高温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1、氧含量的安全范围是19.5%-23.5%。
2、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中的氧含量20.9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0.9%,19.5%是最小的允许氧气含量,20.9%时氧气浓度正常,如果工作环境本身属于富氧环境,最高也不要超过23.5%。
氧气(oxygen)是氧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化学式O2,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常温下不是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但在高温下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这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仅次于氟有关。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是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熔点-218.4℃,沸点-183℃。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 。液氧为天蓝色。固氧为蓝色晶体。
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壳质量的48.6%,是丰度最高的元素。在烃类的氧化、废水的处理、火箭推进剂以及航空、航天和潜水中供动物及人进行呼吸等方面均需要用氧。动物呼吸、燃烧和一切氧化过程(包括有机物的腐败)都消耗氧气。
但空气中的氧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得到补充。在金属的切割和焊接中。是用纯度93.5%~99.2%的氧气与可燃气(如乙炔)混合,产生极高温度的火焰,从而使金属熔融。冶金过程离不开氧气。为了强化硝酸和硫酸的生产过程也需要氧。不用空气而用氧与水蒸气的混合物吹入煤气气化炉中,能得到高热值的煤气。医疗用气极为重要。
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远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的甲烷,可致冻伤. 毒性:属微毒类。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有单纯性窒息作用,在高浓度时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达到25~30%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急性毒性:小鼠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兔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