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中根皮指的是,中药材中根皮指的是什么

 2023-07-05  阅读 747  评论 0

摘要:中药材中根皮指的是什么答:狼毒软膏是一类药剂的通称,是由植物狼毒中提取的膏类药剂,主要用于各种皮肤病的外涂治疗。现代研究表明,中药狼毒亦具有抗癌的作用。植物狼毒的根及茎皮可作为工业原料用作造纸等。狼毒

中药材中根皮指的是什么

答:狼毒软膏是一类药剂的通称,是由植物狼毒中提取的膏类药剂,主要用于各种皮肤病的外涂治疗。现代研究表明,中药狼毒亦具有抗癌的作用。植物狼毒的根及茎皮可作为工业原料用作造纸等。狼毒派洛松软膏对皮肤疾病引起感染的葡萄球菌、念球菌(霉菌、真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预防皮肤感染。

药材中的“根皮”包括

1、按生产目的不同进行区分,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经济林;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2、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经济林树木的果实、种子、花、叶、皮、根、树脂、树液,为食品、轻纺、医药和某些重工业提供多种原料,加工提炼可制成数千种油脂、淀粉、糖料、饮料、香料、漆料、蜡料、胶料、鞣料、纤维、药品等产品,是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资。

中药材中根皮指的是什么药

棉酚(gossypol),分子式为C30H3(1Os,是棉株体及其近缘植物体内的多酚物质,存在于植株各部的褐色点状色素腺体中。棉株各部分棉酚含量与其色素腺的数目呈正相关。

通常一般的棉花植株,除花粉、种壳和木质部外,其他部分都有色素腺,在花器官、棉子仁和根皮中多酚色素腺℃为密集,所以棉酚含量也较多。 根是合成棉酚的主要器官。在陆地棉种仁中,棉酚含量一般为1。

2%-1。4%,品种间会有一定差异。游离棉酚具有杀虫性能,对棉铃虫、烟夜蛾、红铃虫等具有抗性,对某些微生物、铃病、苗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棉酚对病虫侵害和不良环境具有高度抗性和适应性,它是棉属作物进化的保护性状之一。

棉酚具有防腐、抗氧化、抗聚合的作用,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还可制作镇咳、男性节育以及防治癌症等药物。棉酚是黄色粉末或结晶,性质很不稳定。游离状态的棉酚有毒性,结合状态的棉酚一般无毒性。

实际上棉酚是属于低毒物质,不过其毒性有一定的积累作用。动物连续食用棉酚后,可出现累积中毒。 所以可采用间隔食用法,有助于毒素排出,可减少毒性积累。长期以来,由于棉仁饼内含有棉酚,对单胃动物有一定的毒性,故未能很好利用。

近年,虽有些单位曾试图在动物词料中搭配一些棉仁饼,以降低词料成本及补充蛋白质的不足,但因棉仁饼未经过脱毒,对使用的安全性尚无可靠保证,曾有少数单位因搭配量偏多而出现过不良后果。 据有关资料报道,棉酚引起的中毒症状表现为: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凝血酶蛋白偏低,腹泻,毛发脱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及血浆蛋白降低等。

严重时会使心肌损伤,引起内脏充血和水肿,胸腔、腹腔体液浸出,出血,直至死亡。一般口服0。01%,无不良影响,能正常生长。口服0。01%-0。 02%,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等症状,超过0。

03%会引起中毒。因此,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棉酚安全浓度小于0。03%。据测定,一般机榨棉仁饼游离棉酚含量在0。06%-0。08%之间,土榨棉饼在0。2%-0。4%,均超出了规定的卫生标准0。03%。

因此,棉仁饼应该经过脱除游离棉酚后再利用较为安全。

中药材中根皮指的是什么意思

简要介绍两种树根去皮方法:

一、雨淋日晒法这是利用“湿涨干缩”的原理,促使韧皮纤维与木质部分离。对那些经过雨淋、日晒、风吹而不变形、不裂口的树根或灌木根(例如:枣树根、椿树根、桐树根、独梨树根、酸枣根等等),最好放在露天,任其风吹、日晒、雨淋,让其自然干燥。经过一个夏天之后,木质干透,根皮崩裂,韧皮纤维与木质部分离,而后用不太快的刀子剥去根皮,既干净、光滑,又能保持木质部表面的花纹和纹路。尤其是酸枣根和独梨根更为突出,不妨一试。

二、水泡法即腐烂法和脱脂法。对那些容易变型和裂口的树根和灌木根,如妈梨很(又名黑格灵)、刺梅根等等,最好放在活水中浸泡4一6个月,即可促使根皮腐烂,又可防止变型、裂口、虫蛀。浸泡时每隔一至两个月翻个检查一次,视其根皮腐烂程度而决定浸泡时间,以皮烂易脱落为好,趁湿将皮剥去,而后放在阴凉处凉干,切忌暴晒。这种方法会使某些木质颜色变得......

药用根皮的药材是

植物的表皮,只指所有包括叶在内的表面的一层薄薄的模,那个要用显微镜才可以看到,那树皮则是指树干,树枝上的那层大约有1毫米厚的表层,可以用工具割下来表层,根皮就更是简单易懂了,指的是树根表面那层表皮,植物的皮是不可以用药的,而树皮和根皮(如果那种植物可入药的话)则可以做以药用。

以根皮入药的中药材是什么

《左传》里有一则涉及槐树的记载令人印象深刻:“晋灵公不君。……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这则记载说的是,晋灵公派鉏麑去刺杀宣子赵盾,但鉏麑见赵盾乃“民之主也”,不愿杀之。残害忠良即为“不忠”,违背君命即为“不信”,陷入如此的两难之境,最后他选择了自杀而死。这些都不难理解,但使我不解的是,鉏麑为何不触墙柱、不触桑榆,而偏要触“槐”而死呢?这个问题看似荒唐不经,但当从“槐”的文化意蕴入手去探究它时,会惊奇地发现,鉏麑触“槐”而死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槐,《说文》曰:“木也,从木鬼声”。它作为一种常见的树木,材质细密,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器物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因此它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槐树的记载:“东三百里,曰首山……木多槐”。《穆天子传》也有记载:“(天子)遂驱,升于弇山……而树之槐”。《管子》也有记载:“五沃之土,其木宜槐”。槐树频频在这些古老的典籍里出现,它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可见一斑。正因为槐树作为一种常见的、功用多样的树种很早就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所以可以想见,在人们的聚居地,槐树的数量就要相对较多。这样一来人们聚在一起休憩、游戏、议事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常常坐在槐树下面。

  久而久之,这就会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习惯被长期遵守就可能演化为制度。早在周代就有了“三槐九棘”的制度:左九棘,为公卿大夫之位;右九棘,为公侯伯子男之位;面三槐,为三公之位。因此世人就以“槐棘”来指三公九卿之位了。《抱朴子·审举》篇中就有这样的用法:“上自槐棘,降逮皂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任昉《桓宣城碑》也有“将登槐棘,宏振纲网”的说法。我们还知道,中国古代一般把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古人又把槐和鼎联系在一起,用“槐鼎”来比喻三公之位,或者用来泛指执政大臣。如《后汉书·方术传论》有“越登槐鼎之位”的说法;《宋书·王弘传》也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记载。由此可见,槐树已经逐渐成了政治地位的象征。由于“槐”字的写法是“木”字旁放个“鬼”,就有人从阴阳五行的角度出发,认为槐树能沟通鬼神,民间也有“老槐报凶”的说法,但这并不是主流,而其“天人感应”的理念与汉代盛行的谶纬学说消息相同,同样也具有强烈的政治意涵。

  槐从一种常见的树种逐渐被赋予了象征权力与地位的政治含义。除“槐棘”“槐鼎”之外,还出现了其他一长串类似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汇,如“槐卿”“槐兖”“槐宸”“槐掖”“槐望”“槐绶”“槐岳”“槐蝉”“槐府”“槐第”,等等。“槐棘”“槐鼎”被用来代指三公九卿这样的高位,而三公九卿作为帝王的肱股之臣又要求具备崇高、庄重、忠诚、仁义等伦理道德素养。这样一来槐树就又进一步与上述政治伦理寓意发生了联系。例如,《世说新语》载:“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听(厅堂)前有一老槐,甚扶疎。殷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在这里,殷仲文望着槐树慨叹它“无复生意”显然是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悲凉情绪。著名的唐传奇《南柯太守传》中的“大槐安国”是古槐树下的一个蚁穴,如果将其“富贵荣华,南柯一梦”的主旨与槐树的政治文化意蕴结合起来理解,就更能体会作者李公佐的匠心独运。

  当我们了解到槐具有崇高、庄重、忠诚、仁义等政治道德含义时,我们就会明白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许多重要场所、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场所往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了。据说汉宫中即多种槐树,唐朝宫廷更是普遍。《容斋随笔》载:“唐贞观中,忽有白鹊营巢于寝殿前槐树上。”说明皇帝寝殿前也有槐树。唐时因天街两畔多槐,百姓们因而称之为“槐衙”。《旧唐书·吴凑传》:“官街树缺,所司植榆以补之。凑日:‘榆非九衢之玩。’亟命易之以槐。”也能说明槐树在唐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古代有“社坛立树”的习俗。《尚书·逸篇》载:“太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可见槐树作为社树还具有祈祷吉祥福祉的功能。槐树也会出现在监狱、法庭周围。如骆宾王在《在狱咏蝉》诗序中说:“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可知在关押骆宾王的“禁所”附近就“有古槐数株”,在这样的地方种植槐树,一方面可以提醒百姓进入法律机关时要庄重肃穆,一方面也可以提醒官员要对君王忠诚、对百姓仁爱。

  唐诗中有很多描述槐树种植地点的诗句。例如,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有“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之句;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有“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之句;白居易《寄张十八》有“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之句;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有“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之句,《春归昌谷》有“春热张鹤盖,兔目官槐小”之句。从上述诗人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代不仅是宫观旁的驰道才种槐树,似乎所有的官道两旁都是可能种植槐树的,而且李贺诗中的“官槐”一词,把“官”字与“槐”字直接并列,更能体现槐树与政治的关系。

  这些记载说明,槐树确实可能具有崇高、庄重、忠诚、信义、仁爱等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是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政治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了解了这些之后,对于“鉏麑为何触‘槐’而死”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答了。鉏麑之所以触“槐”而死,首先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赵盾家的周围要有槐树,而这个条件是满足的,因为他是朝廷重臣,官邸周围很可能会种植槐;其次,有槐树并不代表鉏麑必须要撞死在上面,他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死法,如“以头抢地”等。但鉏麑没有那样做,而是选择了以触“槐”而死来明志。当他陷入了“忠”与“信”的抉择之时,他不能对不起国君更不能对不起人民,他只有选择死来成全自己的“忠”与“信”;于是他选择了死而且是触“槐”而死,因为槐树是忠诚与信义的象征,只有触“槐”而死才能表明和寄托自己的“忠”与“信”。笔者对自己的这一解释,一开始尚不自信。后来我读到梁锦奎先生《听剑楼笔记·花影》一书,看到梁先生对这个问题的解读与我小异而大同,更使我坚信自己的理解不误。

  由于“槐”与“怀”同音,槐树逐渐还具有了怀来人才的寓意。郑玄曰:“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人才是国君治国理政的助手,必须德才兼备,槐树作为招揽人才的象征,也体现着鲜明的政治道德蕴含。槐树能够“怀来人”同理也就能“怀来神”。《太公金匮》载:“武王问太公日:‘天下神来甚众,恐有试者,何以待之。’太公请树槐于王门内,有益者入,无益者距之。”槐树竟然还具备了评判神之有益无益的神奇功能,这可能是其招揽人才寓意的延伸。

  正因为如此,槐树后来与科举文化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唐李淖《秦中岁时记》载:“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这则谚语表面上是借槐花记录节候,但其时开放的花卉不计其数,为何偏偏选择槐花?这就与槐树具有官运亨通的吉祥寓意密切相关。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还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阁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阁者多至入相,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据之者,余为学士时目观此事。”当时的“学士”为了图吉利,争相入住“槐厅”,也是因为槐树具有官运亨通的吉祥寓意。从举子的角度看是官运亨通,从君主的角度看就是得到了满意的人才。唐宋文学中对槐树的这一寓意也有不少描绘,如武元衡《酬谈校书》有“篷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之句,杨万里《槐》有“阴作宫街绿,花开举子忙”之句,使用的正是槐树的这层寓意。

药材中的根皮包括哪些

雪山之下生长的药材有:药材虫草(冬虫夏草)、贝母、雪莲和产自丽江鲁甸的当归、人参、天麻、云木香等。

长长的,上边有鳞片,像穿山甲的尾巴为红毛五加皮。药材基原为五加科植物红毛五加的茎皮或根皮。植物形态为红毛五加落叶灌木,高达3米。枝黄棕色,密被刚毛状针刺。

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7厘米,通常具2~3刚毛状针刺,基部近枝处具一轮红棕色刚毛状针刺;小叶五片,罕有3~4片,无柄或近无柄,近基部背面通常簇生刺毛状针刺;小叶片近膜质,倒卵形或倒披针形,有时稍呈菱形,长2.5~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为不整齐的重锯齿,两面光滑,幼时下面主脉具刺毛。伞形花序单生,着生于枝的顶端;总花梗短;花多数,甚小;萼片5,具不明显的5齿裂;花瓣5,倒卵形;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5,下部结合,中部以上分离。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f81B24FDVJVB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1596秒, 内存占用1.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