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版中医基础理论不全怎么办,中医基础理论常见问题

 2023-06-05  阅读 703  评论 0

摘要:中医基础理论常见问题1 基础医学方面,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2 临床医学方面,自东汉《伤寒杂病论》问世,奠定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以后,

中医基础理论常见问题

1 基础医学方面,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2 临床医学方面,自东汉《伤寒杂病论》问世,奠定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以后,中医临床医学名家辈出,并逐渐趋向于学科分化,向专科发展。

3方剂学方面,是专门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常见问题汇总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中医基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黄帝内经》 中医基础 理论形成 的标志 《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中医基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难经》约成书于西汉代,是对《内经》一书 的补充和完善。

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一、《黄帝内经》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

二、《难经》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三、《伤寒杂病论》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

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

四、《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

《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四部书被称为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它们都是我国秦汉以前的医药经验总结。

中医学基础问题

古代医学起源于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同疾病进行斗争的探索与经验,并发展提升为理论,创建了中医学体系。

上古时,神农尝百草著《本草经》;伏羲制九针而著《黄帝针灸》;黄帝岐伯论经脉著《素女脉诀》;《尚书》谓之“三坟”,《礼记》称之“三世医学”。殷商时期考古发掘的甲骨文里有“疾首”、“疾身”、“疾足”、“风疾”、“疟疾”、“蛊”(腹中寄生虫)等疾病的记载,并发明汤液药酒治疗疾病。

春秋末,李耳著《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道乃自然。”战国时,《庄子》说:“人之气,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管子》亦说:“气通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又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几为人?”《吕氏春秋·达郁篇》说:“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

战国末期盛行阴阳五行说及天人相应观点,诸子百家著书立说。《汉书·艺文志》有《扁鹊内经》和《外经》著录,出现了《脉法》。至秦汉时,《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已成书,中医学体系逐步形成。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问题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津血同源。“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中经常接触的问题。

血和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源”。由于汗由津液化生,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说,《灵枢·营卫生会》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论。注意此题考点,气血津液间的关系。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e9fAG4GBlRaA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6214秒, 内存占用1.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