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剂:
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可以将物质均匀分散的东西。我想在没有物质概念的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会认为一些可以搅拌的机械工具就是分散剂,因为它可以将清水搅浑、将整体分散;从人类学会酿造、染色、冶炼,直到中世纪的炼金术士时期,这期间的人们更偏向将分散剂当做一种使液体看起来更加均一的物质;如今,科学发展到有了化学学科的今天,出现了相对规范的定义:分散剂是指加入到粒度测量介质中能提高颗粒表面与介质间亲和性,使颗粒在介质中达到易浸润又保持分散状态的物质;或能产生空间位阻在颗粒表面形成完整覆盖层从而防止颗粒间团聚的物质。
分散剂的分类:
分散剂有很多种,初步估算,现存世界上有1000多种具有分散作用。按其结构来区分,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电中性型;高分子型(包括高中低分子量)分散剂。常用的分散剂有无机分散剂,如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金属皂类;有机小分子分散剂,如各类表面活性剂(包括洗涤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高分子分散剂,如聚丙烯酸钠盐,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石蜡等。
分散剂的原理:
分散剂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加快“团粒”解聚速度,缩短分散时间;二是延缓颗粒再次团聚的时间,保持颗粒长时间处于分散状态。大部分分散剂都是通过湿润、研磨与分散、偶联和包裹稳定的过程来达到分散填料的目的。下面分三部分介绍具体的作用过程:
A. 分散剂作用于固体粒子分散过程
1. 固体粒子的湿润过程,分散剂吸附于固体颗粒的表面,降低固-液之间的表面张力,使凝聚的固体颗粒表面易于湿润。
2. 粒子团的分散或破裂,分散剂通过作用于粒子团上的静电、范德华力或氢键等力的作用,使粒子团渗透水产生渗透压,降低粒子团间的粘结度和破裂所需机械工,从而逐渐起到分散剂对粒子团的分散作用。
3. 阻止固体微粒的重新聚集,在固体粒子表面形成双分子层结构,外层分散剂极性端与水有较强亲和力,增加了固体粒子被水湿润的程度,固体颗粒之间因静电斥力而远离。
B. 表面活性剂在水介质的分散稳定作用
1. 对非极性固体粒子的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剂加入悬浮体后,由于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而且表面活性剂的疏水键可以通过范德华力吸附于非极性固体颗粒表面,亲水基伸入水中提高其表面的亲水性。使非极性固体粒子的湿润性得到改善
2. 对带电质点的分散稳定作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质点表面带有同种电荷,当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与质点表面相同时,由于静电斥力而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易被吸附于带电的质点表面,但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质点间的范德华力较强,能克服静电斥力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通过特性吸附而吸附于质点表面,此时会使质点表面的zeta电势的绝对值升高,使带点质点在水中更稳定。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质点表面带有相反电荷,若使用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质点间所带电荷相反,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质点表面电荷会被中和,使静电斥力消除,可能发生絮凝;但表面活性剂浓度较高时,在生成了电性中和的粒子上再吸附了第二层表面活性剂离子后,固体颗粒又重新带有电荷,由于静电的斥力又使固体微粒重新被分散。
C. 表面活性剂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稳定作用
质点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主要是靠空间位阻产生熵斥力来实现的。对于非极性的质点,以克服质点间的范德华力而稳定分散于有机介质中。对于有机颜料的表面处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 使用有机胺类对有机颜料进行表面处理
2. 使用颜料衍生物对有机颜料进行表面处理。
分散剂的应用:
分散剂的世界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无论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还是科研事业都充斥着各类分散剂的身影!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衣物、碗筷洗涤,所用的洗涤剂就是一种典型的分散剂。洗涤剂通过剥离、包覆污渍,使它们分散在水中,从而完成洗涤的目的。
科研工作中,从反应前加入分散剂使反应物均匀分散后通过相关化学反应生成均一形貌的产物,到反应后加入分散剂通过相关分离手段提取生成产物,再到后续功能测试中加入分散剂使产物性能更加稳定,都离不开分散剂的帮助
1、生物质(松木)颗粒燃料质量标准——从原料这方面看
可以说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原料构成是生物质燃料质量的根本,原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品的外观颜色,使用效果等,目前颗粒原料主要有农业废弃物和林业废弃物等两大类,农业废弃物主要以秸秆、花生壳、稻壳、糠醛渣等原料为主。林业废弃物的原料主要有林业树枝,一般有栎木、杨木、桐木、橡木等粉碎后加工,家具厂的边角料,一般以优质松木、樟子松、红木等刨花锯末, 从应用情况来看,以木质类颗粒燃料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所以采购生物质颗粒燃料时,要了解他的原料品种,木质颗粒好于非木质颗粒类燃料。
2、生物质(松木)颗粒燃料质量标准——从热值这方面看
如果是相同原料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就要看它的热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一般杂木类木质颗粒燃料热值在4000-4200大卡之间都属于正常,如果热值偏低则证明其质量差,或者木质原料掺的有其他低热值原料。松木类看燃料热值一般在4100-4500大卡之间,热值高则质量好,反之则质量差。花生壳类颗粒燃料热值一般在3400-3800大卡之间,如果热值低则说明花生壳原料质量差,热值高则说明掺的有木质类原料,如果你以花生壳颗粒的价格卖到高热值的颗粒燃料则你赚了。稻壳类颗粒燃料热值在3000-3300大卡之间,这个不过多叙述,判断依据同上。秸秆类颗粒燃料热值在3000大卡左右属于优质秸秆颗粒燃料。以上是几大类常见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热值质量判断依据
3、生物质(松木)颗粒燃料质量标准——灰分判断标准
各种原料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灰分不一样。下面将几大类常见的颗粒燃料灰分标准总结如下:杂木颗粒燃料灰分在3-5%,松木颗粒燃料灰分在2-3%,樟子松颗粒燃料灰分小于1%,花生壳颗粒燃料灰分在8-12%,稻壳颗粒灰分在10-20%,关于灰分对质量的影响,第一是由其原料种类决定,第二由加工过程的操作方法决定,第三由原料的质量决定。灰分越小则质量越高,适用范围越广。
4、生物质(松木)颗粒燃料质量标准——水分对质量的影响
生物质颗粒燃料属于机械压制产品,含水量低则质量好,含水量低则不易燃料,容易燃烧不充分,冒黑烟,热利率降低的缺点。所以水分越低越好,当然各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都有一个基础水分,在合理范围都是没问题的。
5、生物质(松木)颗粒燃料质量标准——只选择对的,而不是盲目选择某个单项参数高的
很多人再采购生物质颗粒燃时有一个误区,认为热值高就代表这个颗粒质量好,其实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其实最适合你的,经济性最强的就是好颗粒,为什么这样说,比如你是链条式锅炉,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要求不高,我们就没有必要买最贵的樟子松颗粒或者松木颗粒,要我说,应该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颗粒,比如花生壳颗粒,或者花生壳压块产品,再比如你的是生物质颗粒燃烧机,对颗粒的要求则高一点,只要选择轻微结焦的颗粒就行,而不能选择价格低,灰分高,热值低的杂木颗粒或者花生壳颗粒。壁炉颗粒则需要购买质量好的松木颗粒,最佳的选择则是樟子松颗粒。所以我们总结的原则是,最适合自己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就是好的,只有通过详细的判断选择合适自己燃烧设备的生物质颗粒就行
维觉口罩是一次性医用口罩,是正规口罩。
医用口罩都是透气的一般情况下医用口罩分为一次性的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都是透气的,只是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外科口罩透气性会更好一些,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的作用比较强,相对的来说透气性会差一些。
一般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当中的一些非油性颗粒,对于预防一些经呼吸道传染的疾病防护的作用,防护的级别都是比较高的。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对于普通人群来说,预防一些呼吸道传染的疾病效果也是比较好的,而且透气性会更好一些。医用口罩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超过有效的佩戴时间,而且口罩一旦发生了污染,变形,破损的情况,也需要及时的进行更换。
非医用KN95口罩有用,主要用于职业粉尘防护,也可以防病毒。KN95是中国标准的口罩,需符合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标准,要求对0.3微米直径的非油性细小颗粒,阻隔效果达到95%以上。
KF94和N95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KF代表的是韩国标准,N代表的是美国标准。
2.KF94是韩国生产的一款用于过滤油性和非油性物质颗粒大于94%过滤效率的口罩,而N95口罩是美国标准生产的过滤颗粒效率达95%以上。但是N也代表是非油性颗粒物质的意思。
3.因此KF94和N95区别还在于KF94是可以过滤油性颗粒物,而N95口罩只能过滤非油性颗粒。
4.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形势下KF94和N95在防护病毒能力上N95的效果更好,因为N95可以过滤直径0.3微米的飞沫颗粒,KF94过滤的飞沫颗粒是0.4微米。
可以的。
n95口罩阻隔颗粒物的原理:
n95口罩其实属于呼吸器(respirator),呼吸器是一种呼吸防护设备,在设计上相较于普通口罩来说贴合面部更加紧密,可以非常有效地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
其中,n表示not resistant to oil,可以用于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
非比麸小麦纤维素颗粒很好,小麦纤维素颗粒,又叫非比麸,主要成分就是小麦纤维素,是从麦麸中提取纯天然的纤维素做成的一种制剂,这里面90%以上都是不可溶性的纤维素,非比麸经提炼后几乎完全除去存在于传统纤维素内的植酸 ,因此小麦纤维素令服用者更为健康。
KF94口罩是具备有防治病毒的功能的,这种口罩实际上是由韩国生产的具有N95标准的,预防或者防治非油性颗粒吸入的口罩。
kf94这种口罩也是符合国际的N95标准的,在我国推行的七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诊治方案里,推荐使用N95标准口罩。
颗粒在氧化剂气体(氧气)流动夹带下的碰撞
氧化剂气体(氧气)流动中夹带的可燃或非可燃固体颗粒的碰撞是潜在的燃烧点火源。这种点燃可能是由于容易燃烧的可燃颗粒,在撞击时被点燃,进而点燃管道系统中材料;也可能是颗粒加热并随后与系统非金属材料如塑料和橡胶接触、碰撞过程中产生的易燃颗粒或碰撞过程中动能的直接转换导致点火。
颗粒冲击被认为[1]是氧气管道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燃烧激发机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