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篇中有:萊垍頭條
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萊垍頭條
夏伤于暑,秋为痎疟。萊垍頭條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萊垍頭條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條萊垍頭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卷二] 标幽赋中有:條萊垍頭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萊垍頭條
《针灸大成》继承了《黄帝内经》薪火相传的衣钵:萊垍頭條
冬伤于寒,春......;垍頭條萊
春伤于风,夏......;萊垍頭條
夏伤于暑,秋......;萊垍頭條
秋伤于湿, ......。萊垍頭條
注意!无论《黄帝内经》还是《针灸大成》,“秋伤于湿”后,没有言“冬......如何?”萊垍頭條
落笔千秋刘勇创编歌诀释语:萊垍頭條
先认识生僻字。萊垍頭條
痿(音尾)指身体某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的病:下痿。阳痿。條萊垍頭
飧(音孙)指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垍頭條萊
《黄帝内经》及《针灸大成》中四季的“春、夏、秋、冬”分别对应“风、暑、湿、寒”属“六气”或“六淫”的部分内容。條萊垍頭
中医的“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属自然界的六种正常气候变化。萊垍頭條
中医的“六淫”或“六邪”同样指风、寒、暑、湿、燥、火,为六种外感病邪的合称。萊垍頭條
在常态下,六气的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引起气候反常。頭條萊垍
当某些人及先天体质不佳等,如当期饮食起居、衣服被褥等等未虽季节及时调整,都可能导致一时自身抵抗力低下,成为致病的因素。萊垍頭條
对比《黄帝内经》与《针灸大成》,有两处文字表述不同。萊垍頭條
《黄帝内经》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萊垍頭條
《针灸大成》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垍頭條萊
《黄帝内经》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頭條萊垍
《针灸大成》秋伤于湿,上逆而咳。條萊垍頭
从编歌诀的视角,《针灸大成》每句八个字相当规整,故我认为采纳《针灸大成》的内容为佳。萊垍頭條
该《针灸大成》中每句八个字,我创编的歌诀每句五个字,所以得剔除不影响表述的三个字。萊垍頭條
首先“于”字,其次“必”字全部剔除,其它需要剔除的字,具体而定。垍頭條萊
在考虑合辙押韵及不添或少添加字,达到二者兼得目的,我采取了以春、夏、秋、冬四个字为提纲挈领的藏头字,同时峰回路转地用了两个韵,无伤大雅,便于整体达到巧记的效果。萊垍頭條
故此,本歌诀短小精悍,以春、夏、秋、冬四个字为提纲挈领,便于巧记!最大限度地全部采用了原文,我只添加了一个“震”字,便将《黄帝内经·四季伤歌》的中医常识普及与众。萊垍頭條
落笔千秋刘勇--创编《黄帝内经·四季伤歌》:萊垍頭條
春伤风夏泄,萊垍頭條
夏伤暑秋疟,條萊垍頭
秋伤湿咳震,萊垍頭條
冬伤寒春温。萊垍頭條
第一句:春伤风夏泄。萊垍頭條
《针灸大成》原文“春伤于风,夏必飧泄”,我选取能够表述清楚的关键字“春伤...风,夏...泄”组成歌诀。頭條萊垍
春季伤于风,风为百病之长,夏季必造成泄泻。萊垍頭條
泄泻:以腹泻、便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條萊垍頭
第二句:夏伤暑秋疟。萊垍頭條
《针灸大成》原文“夏伤于暑,秋必疟”,我选取能够表述清楚的关键字“夏伤...暑,秋...疟”组成歌诀。萊垍頭條
夏季伤于暑,暑,热也——引自《说文》,秋季必得疟疾。條萊垍頭
《礼·月令》孟秋之月,寒热不节,民多疟疾。萊垍頭條
经查《百科词典》疟疾:感染疟原虫引起的,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垍頭條萊
第三句:秋伤湿咳震。頭條萊垍
《针灸大成》原文“秋伤于湿,上逆而咳”,我选取能够表述清楚的关键字“秋伤...湿,...咳”组成歌诀。條萊垍頭
这句我添加了本歌诀中,唯一的一个“震”字。萊垍頭條
经敝人脑细胞反复搜索运行,以求最佳目的,前有春、夏、秋、冬四个字为提纲挈领的序,后有峰回路转地用两个韵,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萊垍頭條
所以本句的韵,最好参照第四句“温”字。頭條萊垍
人体“咳”时,必引起咽喉的震动、震颤,故此我在“咳”字后添加了“震”字。萊垍頭條
秋季伤于湿,上逆而咳。頭條萊垍
经查《百科词典》湿邪:萊垍頭條
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萊垍頭條
湿邪致病引起外湿病。頭條萊垍
外湿病多见于长夏季节,此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时期。垍頭條萊
第四句:冬伤寒春温。頭條萊垍
《针灸大成》原文“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我选取能够表述清楚的关键字“冬伤...寒,春...温...”组成歌诀。萊垍頭條
冬季伤于寒,春季必温病。萊垍頭條
中医的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性质属于阴,其气清冷,寒邪侵犯人体,导致阴寒偏盛,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垍頭條萊
温病: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萊垍頭條
一年基础课程,两年实验及临床中医程博士 頭條萊垍
温病学派优点:萊垍頭條
温病学派医家注重实践,敢于突破创新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中医的发展。综上所述,温病学派作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它完善了中医基础理论,同时也开创了中医传染病学的先河,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缺点:与伤寒杂病论联系太深。萊垍頭條
瘟病应该是温病。如果是瘟,当指瘟疫。而温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传染病。在中医界,温病相当于伤寒体系的阳明病及阳明的合病。萊垍頭條
温病学派是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以明清时期的5大医家及其代表作为特征的著名学派。以下列出这5大医家及他们的温病学派代表作:萊垍頭條
1. 明代末年的吴又可,代表作 “瘟疫论”;萊垍頭條
2. 清朝叶天士,代表作“温热论”;頭條萊垍
3. 清朝吴鞠通,代表作“温病条辨”;萊垍頭條
4. 清朝薛生白,代表作“湿热病篇”;萊垍頭條
5. 清朝王孟英,代表作“温热经纬”。條萊垍頭
重庆话里“温丧”的意思有两种,第一种,原义是指“由温病儿死亡”,比如猪温丧就是指猪得了猪瘟而死亡。萊垍頭條
第二种意思,“温丧”重庆人骂人或动物的语言,诅咒其死亡的意思。例句说明:张大妈家的猪乱窝屎窝尿,张大妈就骂它你个死温丧不爱干净,你个发温的。萊垍頭條
字典对‘温’字的解释是: 温 wēn 萊垍頭條
①不冷不热,(温暖):温水.[温饱]衣食充足.[温度]冷热的程度,也省称'温":气温,低温,体温.。條萊垍頭
②性情平和(温柔;柔和).。萊垍頭條
③使东西热:热酒.。垍頭條萊
④复习:时常复习学过的理论和知识.。條萊垍頭
⑤中医指温热病:春热,冬热.(6)同"瘟". 萊垍頭條
1.两者一级学科就不同,中医学就是中医学一级学科(专业代码:1005),中西医临床医学(注:这是本科叫法)是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专业代码:1006)。萊垍頭條
2.学习内容有一定差别,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从课程设置、课时、课程要求上综合来讲大概是40%西医+60%中医,中西医临床医学则是60%西医+40%中医,课程上中西医临床医学比中医学多学习西医妇科学和西医儿科学,也就是说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课程学习中西医内外妇儿共八门+中西医耳鼻喉+眼科+中西医骨伤科(后三者共三门),而中医学不学习西医妇科和儿科,学习中医内外妇儿+西医内外+中医耳鼻喉+眼科+中医骨伤科。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大概是50%中医+50%西医,和五年制的差别表现在课时和课程要求上。頭條萊垍
3.中西医临床医学一般大概是只能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有的中医院不欢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学生。总结:还是推荐中医学专业,要么中医要么西医,中西医结合有点坑,于考研也有利。垍頭條萊
更新于2018年1月:萊垍頭條
1.对于学术学位,中医学(1005)和中西医结合(1006)是两种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学术学位(1006)下分两种二级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1)和中西医结合临床(100602);对于专业学位,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是中医学专业学位(1057)下属的二级学科(专业代码:105709),没有“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学位。所以,要当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应考取105709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属于中医学执业类别;要搞科研的,应考取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学术学位或者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学位,两者区别在于科研方向偏基础或偏临床。至于本科,由于医学在本科阶段不存在专业学位,所以本科的中医学(专业代码:100500k)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代码:100600k)这两个专业属于两个不同的一级学科,当然本科毕业也可以当医生,要再另外规培而已。萊垍頭條
2.对于科研,说一下中西医结合(1006):中医药大学或者部分医科大学的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1)和中西医结合临床(100602)科研实力自然是不行的,出来后主要还是从事临床的多,而且还要规培,不划算。而综合性大学(比如复旦)的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1)和中西医结合临床(100602)科研实力相对较强,研究方向主要是中西医现代科学研究(复旦以脑科学为主),考得上的话出来以后自然是搞科研的。3.对于当医生而言,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105709)属于中医学专业学位(1057)下属二级学科,执医考试内容与中医学不同,执医证属于“中医学”类别的“中西医”范围。执业环境看地区,像在江苏,中医和中西医医师其实没有什么差别。《中医药法》出来后,中西医结合专业依然会长期被承认,不用担心。升职方面,在江苏,中西医结合分科的高级职称已经打通,不存在你从“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变成“中西医结合”副主任的情况,所以也不用担心。因此,在江苏,对于做医生而言,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已经没什么不同。萊垍頭條
唯一不同在于,你从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考到中医学研究生(指1057专业学位)或者从中医学本科考到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指105709专业学位)后,可能需要先后考两次执医证(一个以本科专业一个以研究生专业报考)。如果不考两次,以后当地卫生部门不让你随便变更同一类别下的不同执业范围的话(你申诉也不成功的话),评职称可能只能以你手中所拥有的执医证的学历(也就是本科)来评,相当于研究生白读了。当然,这种情况是否发生就要看运气了。萊垍頭條
PS:关于如何变更执业范围(中医类别下的中医执业范围和中西医执业范围相互变更),请参照《执业医师法》,原则上不需要重新考试(只需要有更高的学历证明或者接受额外培训)。欢迎遇阻的同仁向上级卫生部门发起行政申诉,捍卫自己的权益。阿虎医考搜集整理。萊垍頭條
首先是大学本科教材《温病学》,其次是名著《温病条辨》,《温热论》,《温热经纬》,《湿热病篇》,《临证指南医案》等 萊垍頭條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