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说的痹证是什么意思?

 2023-06-22  阅读 719  评论 0

摘要:痹是痹阻不通的意思,不通则痛,所以痹症最显著的特点是疼痛。痹症通常是指人体肌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等病邪引起的关节疼痛、骨节疼、关节屈伸不利、身重骨节疼痛、四肢关节肿痛且重等症状为主的一类病症。西医

痹是痹阻不通的意思,不通则痛,所以痹症最显著的特点是疼痛。痹症通常是指人体肌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等病邪引起的关节疼痛、骨节疼、关节屈伸不利、身重骨节疼痛、四肢关节肿痛且重等症状为主的一类病症。西医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都属于本证范围。

风的特点是喜动、游走性强、发病急、变化快,风湿伤及经络会出现头重如裹,身重骨节疼痛,窜走不定或微肿的叫做“风痹”或“行痹”。治疗风痹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为主,常用方剂如防风汤。

湿性重浊、腻滞,湿邪为病易反复发作。湿邪伤及经络关节出现痛处不移,身躯重着的叫“着痹”。治疗着痹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为主,常用方剂如羌活胜湿汤。

寒性收引,寒邪侵袭人体所致气血不畅,出现痉挛、剧烈作痛的叫“痛痹”。治疗痛痹主要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为主,常用方剂如乌头汤。

湿邪流注关节,郁而化热,出现关节红肿灼热作痛的属于风湿热痹。治疗热痹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为主,常用方剂如宣痹汤。

痹症多由风、寒、湿邪所引起,所以出现痹症平时要注意保暖,居住地保持温暖干燥避风,阴雨天气或寒冷季节避免到室外活动,如需外出疼痛部位可加防护套,总之就是采取有效的保暖、防风、防寒、防湿等措施,消除一切痹症诱因。

风寒湿热之邪,致肌肉筋骨、骨节关节血虚筋脉失养,于风湿滞阻关节气血经络。

证见肢体麻木重着、关节酸痛、四肢不温,或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运动障碍等症状。

风湿热,类风湿炎,皮肌硬皮炎,脊柱炎,骨质增生症,腰肌劳损等,以及代谢、分泌、循环等引起出现类似麻痹表现。

参考处方:独活、羌活、淮膝、熟地黄、威灵仙、当归、桂枝、木瓜、双寄生,乌梢蛇,五加皮,川艽,鸡血藤。功能性:养血、祛风、活络、除湿。

风痹寒痹湿痹、行痹着痹、痛痹肿痹,虚痹麻痹等该可选择用。

用药期间,加强功能锻练保养重要性。

如果缺失必要的功能性锻练,则无益于用药,因机体关节久不锻练,会退化老化的。

偏方能治好病吗?

我亲身体会过偏方真的能治好病的。

偏方一般都是在民间出现,小时候经常看见家里大人老人们用民间偏方治好各种小病小痛。

去年我体检的时候发现胆囊有结石,当时真的很害怕,听说胆结石发作很疼,严重的还要做手术。

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小时候我奶奶经常挂在墙边的一种草根,奶奶说这种草是治胆结石的。

随即到草药铺问,还真是有这种草药,买回来按老方法服用,有点难吃,但身体有问题了心里有点害怕,难吃也要吃。

因为我是做体检发现的胆结石,还没有症状,吃药也没那么认真,吃了大概不到一个月,就变得断断续续的,经常也忘记吃,慢慢的就不吃了,也没去医院复查。

6月29日,又到了今年体检的时候,我特别认真的检查胆囊,想看看这胆囊里的石头是否比去年有变化。

可是任凭医生再认真细致,都找不到去年发现的石头,已经消失了,证明去年吃的草药有作用,不知不觉把我的胆结石治好了。

所以说民间偏方还是有作用的,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自然有一定的道理。虽然没有实际理论依据,靠口耳相传流传下来,但也有出其不意的疗效,也能够治好某些难治的病。

所谓偏方,顾名思义,即是偏门的方,不被大众所接受的方。究其来源,也许是某人于某年某月某日在某个角落得来于某个人,又或是某个人在某个圩市某条大街小巷道听途说而得之揣藏,并寄望有朝一日际出而大显身手,以期获取利益。又或将来赠送他人以行为善。可以说,信奉偏方之人,都是些不哓医理不学无术之人,此种人,由于愚昧盲从,无知自当有知,往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又或是好心办坏事。

本人就曾听闻过这样一个的实例。二十多年前,一个远方的病人来顾,只见他左脖耳后长了个鸽子蛋大的肿疮,被一块污迹的胶布覆盖着。自诉此肿已起五年有多了,初期如一粒小豆,便到邻村的堂叔处求医。堂叔是当地“顶顶”有名专治瘰疬的高手,行医几十年了。不论是谁,来者都以一种膏药只作敷贴,并无他药。堂叔说是颈核,敷敷就好。于是他就开始了五年多的敷贴生涯。直到近来感觉到颈核突然猛长,又见鼻血时常渗流,头部作痛,才紧张起来。实质,稍懂行的人一眼便知是什么回事,是癌,是鼻咽癌!无知与贫穷把他拖入膏肓了。当我把病况如实告之,他还不愿相信,老是叨咕说堂叔判是痰核。

唉!这个堂叔所用的实际便是偏方。堂叔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懂,也不需要望闻问切,也不根究寒热虚实,也不过问表里阴阳,逢人只一贴,而且还能纵横乡里几十年,确实是奇观。

其实,方中之名有单方,复方,更有古方时方经方秘方等等,最不靠谱的便是偏方了。本人学医几十年,从未听到过偏方能治病,仅凭一张偏方,就能把一个病人治好,这从医理上是说不通的。

中医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每个朝代都湧现出不少的药方。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代的《五十二病方》,载方300首。一路下来,有《黄帝内经》13首,东汉末年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314首,记录药物的著作有北齐的《药对》,梁代陶弘景著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唐代的《唐本草》《本草拾遗》《食疗本草》等等。在方剂方面,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宋代就更多了,官版的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私人撰写的有陈慎微的《证类本草》,寇宗奭的《本草衍义》,严用和的《济生方》,陈言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成无已的《伤寒明理药方论》等。

明代又出现了两部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朱肃的《普济方》,前者附方11000余首,后者载方61139首,此外,吳昆的《医方考》700余首。

清代,汪昂的《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吴仪洛的《本草从新》《成方切用》,张秉成的《本草便读》《成方便读》,黄宫绣的《本草求真》,陈修园的《时方妙用》《时方歌诀》,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等。以及后来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所有这些都是历代名家的呕心之作,为我们后人在研究方药上一直在采用与学习。

我列举了那么多的方剂名著,无非说明在治病救人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秘方偏方之说,也无需炫耀什么什么方,只要合用能治病救人就是好方,况且,中医治病是随症用药的,根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只有辩准证才能用对药,所谓理法方药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什么秘方偏方,难道是能包治百病吗?想想,这不禁让人发笑。药方不过如枪中的子弹,它只能是担当击发的一面,而枪的准星如何?瞄枪的技能如何?这才是关乎打得准不准的决定因素,在治病救人方面,辨准症审好因立好法组好方遣对药,这一严谨的过程,才是治病的根本!所以,别信什么偏方能治病,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写于2021年7月1日深夜1时正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c88Bm4EB1dTCQ.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0719秒, 内存占用1.8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