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理念来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是指一些在冬季发生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而夏治是在夏天的时候采取治疗措施,这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天人合一,择时而治,治未病等观念相符。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与自然界阳气是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在寒冷的冬季,人体的阳气也蛰伏起来,阴气占据主导,极易受寒邪的侵袭,此时如果强制性调动人体内阳气,往往事倍功半,还可能导致阳气外泄邪气趁虚而入。所以,冬季主藏。到了炎热夏季,交替成阳气盛,阴气弱,在这个时候借助天时地利与自身的阴阳情况,治疗由于寒邪导致的疾病,是最好的时机。此时振发机体阳气与外界阳气一起,以阳克寒,达到治疗目的。
那么哪些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呢?大多是冬季发病或加重的疾病。比如手脚的冻疮,肩周炎,以及久治不愈的呼吸道疾病,咳嗽等,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风湿痛。
冬病夏治可以采取很多方法,常用的有三伏贴,一些温经活血的膏药,找中医开具一些性质温补的中药方剂,艾灸,拔罐,药膳等等。另外,在夏天一定不能贪凉,比如有人喜欢抱着冰西瓜吹冷空调,还有出了一身大汗马上喝一大杯冰冻饮料,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引狼入室,对胃肠造成很重的负担和寒湿。与我们今天说的冬病夏治背道而驰。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冬病夏治疗法即人体冬季易发、多发、既发、复发等相关病症,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特殊方法施治,从而使冬季将发、要发的病症减轻或消失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什么疾病是“冬病”?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一般具有4个特点:冬季加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虚寒表现。冬季阳气实于内而虚于外,这是机体的一个自我保护机制。阳气有一个作用是温煦肌表,要温煦肌表就需到达体表,冬季时体表温度与自然界温度相差较大,若过多的阳气散布于体表,很容易会因为温差而导致过多阳气耗散,此时机体会自动收缩血管,关闭一些腠理,减少阳气散布于体表的消耗量,阳气得以回归于体内,体内的阳气便比较充盛了,这便有了冬季阳气实于内而虚于外的说法。
对于正气充足的人来说,即使体表的阳气相对较少,也足够防御外来的邪气。但对于阳气不足的人来说,过多的阳气收敛于体内,温煦体内的脏腑,势必会导致体表阳气不足,防御不了阴寒之邪,就会导致在阴寒之邪较甚的冬季病情加重,症状主要以虚寒症状为主。因为机体内阳气不足,无法将阴寒之邪全部驱逐于体外,阴寒之邪留伏于体内,就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冬病”发生的主要机制概括一下就是正气不足,伏邪难去。“夏治”主要是指,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达到阴平阳秘。“冬病夏治”一来是利用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因势利导,充分温补阳气。二来是利用夏季人体腠理多疏松,此时温阳散寒更容易将伏邪散出,避免冬季外邪引动伏邪导致疾病再一次加重。
常见疾病有哪些?
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适合冻疮、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其他系统疾病。
文:中日友好医院研究生 李钰昕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