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的繁体字就是郭,总笔画10画。
基本字义:
1、城外围着城的墙:城~。“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
2、物体的外框或外壳。
3、姓。
组词如下:
城郭、耳郭、东郭、贾郭、谢郭、倚郭、机郭、傅郭、郭怀、郭申、青郭、狭郭、水郭、郭穴、棱郭、尺郭、郭术、崖郭、郛郭、郭椒、郭舟、西郭、石郭、郡郭、郭盛、附郭、肉郭、边郭、郭索、铜郭、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郭,齐之郭氏虚。善善,不能进;恶恶,不能退,是以亡国也。从邑,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郭,在齐国境内已被灭亡的丘墟。喜欢善良,却不能进举;憎恨丑恶,却不能贬退,因此亡国。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齐之郭氏虚。
组词解释:
1、城郭:亦作“ 城廓 ”。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2、耳郭: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3、东郭:东边的外城。
水浒传》第五回:“众人各各都穿本身披挂,戎装袍甲,摆队成伍,从东郭门而入。”
4、贾郭:晋 贾谧 和 郭彰 的并称。二人皆为当时权门贵族。
5、机郭:弩上机牙的外壳。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48个经外奇穴,共409个穴位。 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采用按摩手法点、按、揉等不至于伤害人体,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郑重说明这36个穴是致命穴平常按摩无任何不良影响。所谓致命必有意外的重力,非正常力道,或危险物品造成为必要条件.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⑵?脱?佟?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实际致死案列并未有搜集。其实这些穴位都是按摩师平时按摩经常按摩到的,且辅助治疗效果很好。合格的按摩师按摩这些穴位完全正常没有恐慌的必要。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人体的两个长寿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长寿穴”: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是“足三里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盘壮骨之功效。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至100下。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编辑本段]致晕11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编辑本段]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一点五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四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编辑本段]致命36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大致穴位列表: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人体穴位与暗杀相关: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意思是王羲之与朋友集会的兰亭已经成为陈迹,石崇宴请宾客的金谷园也变成了废墟。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兰亭,位于浙江绍兴,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日,书圣王羲之与群贤宴集于此,王羲之作《兰亭集序》记此盛事。梓泽,即晋石崇的金谷园,旧址位于河南洛阳市西北,石崇经常与此与朋友饮宴。王勃借兰亭和金谷园的典故抒发时光易逝、好景不长的感慨。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
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近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已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 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已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历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 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 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所以,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 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 (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郭是简繁同体,郭的繁体字就是:郭
一、郭的释义:
1、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2、物体周围的边或框。
3、姓。
二、郭的组词:
城郭、耳郭、东郭、傅郭
郭邑、尺郭、水郭、贾郭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郭,齐之郭氏虚。善善,不能进;恶恶,不能退,是以亡国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郭,在齐国境内已被灭亡的丘墟。喜欢善良,却不能进举;憎恨丑恶,却不能贬退,因此亡国。字形采用“邑”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城郭[chéng guō]
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泛指城市。
2、耳郭[ěr guō]
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也叫耳廓。
3、东郭[dōng guō]
复姓。
4、傅郭[fù guō]
指靠近外城。
5、尺郭[chǐ guō]
古代神话中的怪物名。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