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的写法,一般分为两种,即写序号或写作者名字。对于第一种,多少个作者都是一样。
对于第二种,一般是这样规定:两个作者的(或一个作者的)全写,两个作者之间用“和”表示,比如“小李和小王”; 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的,只写第一个,后面加一个等,比如,“小李等”。
检索目录是大概看目录就知道大概意思,参考文献是整篇的文章给你看,更精细些。
引注和参考文献区别是定义不同、内容不同、分类不同、来源不同。
1、定义不同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引注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为古书注释开始于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分得较细,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
2、内容不同
引注,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参考资料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3、分类不同
注释在中国古代分得较细,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包含的内容很广。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是注释对象。有脚注、篇末注、夹注等形式。
4、来源不同
现代学术作品中的注释一般分内容解释和来源解释两种。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来源是被著录的文献本身。专著、连续出版物等可依次按题名页、封面、刊头等著录。缩微制品、录音制品等非书资料可依据题名帧、片头、容器上的标签、附件等著录。
可以,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注明出处,即引用文献的作者、文献名称、出版社、年限等信息;引用的章节也最好给予注明;引用文献一般放在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加以列示;
2、引用论文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大段大段地抄袭下来,最好只引用作者的观点、或者有论证的论据,以及图表、研究数据等;
3、除非是学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建议引用本年段或者未经发表的本校的其他的师生的论文,因为无法公开查询,会导致“抄袭”嫌疑。
论文里面,提到参考文献的观点或者使用了参考文献的方法,这个叫引用。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硕士论文属于参考文献里的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根据种类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著作,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等。而其中硕士论文就属于参考文献里的学位论文。同时,博士论文同样属于学位论文的一种。
在罗列参考文献时,可以对他人的硕士论文进行引用。登陆中国知网,可以对硕士论文进行下载,并且直接生成关于硕士论文的引用格式。
1、“参考文献”四个字格式为4号黑体,后接冒号。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为5号宋体。书写时需另起一行,书写顺序为:(中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或者(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2、在整篇论文中,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另外,需注意以下三点:
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注意一定要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中文参考文献请改为中英文对照。
文后期刊类、会议论文集中的参考文献表中的英文期刊名称、会议论文集名请写全称。
检索文献要从题名和关键词开始检索。你可以先在scholar.google.com中检索,然后再从列出的几十篇文献的题目中筛选你需要的文献,然后才能去找摘要、全文。也可以在数据库中进行关键词、摘要等的检索。一般你要综述的话,别人也很少就把文章的名字叫“什么什么综述”,也有可能是“研究进展”。所以比较保险的是从你的研究内容中提炼出关键词然后检索。
作者,文献名,发布日期,引用日期,网址。
书上的知识浩如烟海,我们在进行进行论文写作之前,就应该先确定一个本专业范围内的研究方向,或者说是论题。
论题确定之后,就可以围绕论题开始搜集资料了。所搜集的资料也可以称为参考文献,但这是广义的。搜集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
当经过研究和构思,进入到写作阶段,有一部分书上的知识被引用到文章之中,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参考文献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