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2023-05-13  阅读 467  评论 0

摘要:第一,古人以山之南、河之北为阳,一般看地名带“阳”的都是此类。第二,表示表面的、显露的东西都称作“阳”。和“阴”相对。还要看它在文中的用法,可能还有其他的解释。古时候,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山的南

第一,古人以山之南、河之北为阳,一般看地名带“阳”的都是此类。第二,表示表面的、显露的东西都称作“阳”。和“阴”相对。还要看它在文中的用法,可能还有其他的解释。

古时候,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

百家姓中“阳”的来历?

阳姓起源来源较为复杂,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支出自周朝王室之后,是由王室成员分封而来。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今河南济源皮城),为诸侯国,后遇周乱,出奔于燕(今河南卫辉),为标明自己身份而以阳为姓。东周时有一附庸国名阳(在今山东青州东南),与齐国为邻,后被齐国吞并,阳国人遂以国为氏,称阳氏。又如,相传夏禹后代中也有一些人以阳为姓春秋时鲁国季孙氏的家臣中有一人名叫阳虎,因封邑在阳关(今山东泰安南),所以以阳为姓,其后代也姓阳。晋国有太傅阳处父,被封于阳(今山西太谷东阳城),子孙也以阳为姓。楚国穆王有子名扬,其孙在楚平王时任令尹,被封于阳(今址不详),后代也姓阳。此外,满、回、侗、土家、布依等少数民族中都有阳姓。历史上形成了玉田(今属河北)等郡望。当代分布较广,以河南、湖南、广西、四川、江西等省为中心历史名人春秋时孔子有弟子阳货,汉代上谷都尉阳并,北朝九江太守阳球,唐代国子祭酒阳峤,宋代博士阳孝本等阳姓名人 娱乐明星 阳蕾、阳一 体育 名人数据库中暂时还没有相关资料 文化艺术 阳枋、阳太阳、阳太阳、阳友鹤、阳翰笙 商业 阳忠恕 政治 阳安江、阳焕生

  阳姓  一、姓氏源流  阳(Yáng 阳)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源于东周,以国名为氏。据《姓考》载,周代有附庸方国、阳国(在今山东省青州市东南),其地与齐国接壤。东周惠王时,阳国被齐国灭掉,齐人迁入其都,原阳国君主的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遂成阳姓。  2、出自姬姓,源于东周,以封邑名为氏。据《广韵》载,东周时,周景王姬贵封其少子樊于阳邑(今河南省济源县),世称阳樊。后为避周乱奔燕,遂以原封邑命姓,成为阳姓一支。  3、出自代北莫胡卢氏三字姓所改。据《通志·氏族略》载:“莫胡卢氏,代人,(魏)孝文改为阳氏。”  得姓始祖:阳樊。阳姓出自姬姓,在公元前544年后的周景王时,景王姬贵将自己的小儿子樊封在阳邑(今河南省济源东南),世称阳樊。周景王少子的后裔因为躲避内乱来到燕国,并以原来封邑名中的阳字作为家族姓氏,遂成阳姓。阳氏后人多奉阳樊为阳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阳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大约2500多年的前,周景王年间,阳国被邻国齐国吞并,阳国灭亡后,阳国的子孙,为阳姓是周景王的后代。阳国原是周朝的一个小诸侯国,所在地在今天的山东省沂水县的南了怀念故国,就以故国为姓而姓了阳。另外,关于阳氏的源流,《姓考》一书曾经指出,阳是古国的名称,周惠王时,齐国人过侵略迁入阳国,阳国亡,子孙就以国为姓。而《通志·氏族略》上则说,阳国与齐国邻近,闵二年,齐人入侵,阳国子孙就以国为氏。此外,《广韵》上说,周景王封小儿子阳樊于阳,他的后裔为了避周时之乱,迁到燕国,以故国命姓 氏,望族出于玉田。也就是说,阳氏子孙的发祥之地就在现在的山东省沂水县的南部。阳姓是周景王的后代。阳国原是周朝的一个小诸侯国,所在地在今天的山东省沂水县的南方。大约2500多年的前,周景王年间,阳国被邻国齐国吞并,阳国灭亡后,阳国的子孙,为了怀念故国,就以故国为姓而姓了阳。另外,关于阳氏的源流,《姓考》一书曾经指出,阳是古国的名称,周惠王时,齐国人过侵略迁入阳国,阳国亡,子孙就以国为姓。而《通志·氏族略》上则说,阳国与齐国邻近,闵二年,齐人入侵,阳国子孙就以国为氏。此外,《广韵》上说,周景王封小儿子阳樊于阳,他的后裔为了避周时之乱,迁到燕国,以故国命姓氏,望族出于玉田。也就是说,阳氏子孙的发祥之地就在现在的山东省沂水县的南部。  三、历史名人  阳 货:名虎,字货,是春秋时鲁国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季氏曾几代掌握鲁国朝政,而这时阳货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季平子死后,专权管理鲁国的政事。后来他与公山弗扰共谋杀害季桓子,失败后逃往晋国。  阳 尼:字景文,北魏无终人,少好学,博通群籍,征拜秘书著作郎。尼一生著书数千卷,所造《字释》数十篇,未就而卒。  阳 介:阳尼之子,字天佐,奉朝请冀州默曹参军,早卒。尼从子鸣鹄、季智,前后为幽州司马。尼从子荆,有吏能,任范阳太守.尼从子延兴,任函州敕史。  阳 藻:避尼从孙,字景德,粗通经史,历官宁远将军、领统军,外御内抚,甚得局边之称。尼从孙诠之,字子衡,曾任司徒行参军。尼从孙璠,任通直散骑常侍。  阳 城:字亢宗,唐代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人。唐德宗时,他出任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刺史。当时道州一带多矮人,身高不过3尺,历来的地方官把这些矮人作为特产土贡献于朝廷,专供朝廷取乐玩耍。阳城上任后,看到这种不人道的行为甚为愤怒,他上疏陈述了历年因贡矮奴给道州人民带来的无尽苦难,要求皇帝免除这项陋规。唐德宗看后遂同意停止当地土贡。道州百姓听到这一消息无不感恩戴德。后来,民间便把阳城奉为福星,将他塑造成为天官模样,一身朝官装束,一派和颜,充满了福运和财气,这也表达了人民对阳城的崇敬之情。现在,阳城的故乡夏县庙前镇还保留有他的墓冢和祭祀他的阳公庙。  阳乘庆:阳尼从孙,官至太学博士,继承祖父遗志,撰《字统》二十卷,行于世。尼从孙固,字敬安,历官北平太守、郎中令、前军将军。固为人刚直雅正,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没之日,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  阳休之:阳尼重从孙,字子烈。东魏武定年间,官至黄门朗。北齐天统年间,官拜吏部尚书。北周武帝年间,官拜州刺史。著有《幽州人物志》。尼重从孙弼,字世辅,长于吏事,本州别驾加轻车将军。尼重从孙伯庆,汝南太守。  阳处父:春秋时代晋文公、襄公时人,虽然不算多麽显赫的人物,但是却主导了一次震惊当时的人事异动,即所谓“易中军”并涉入所谓的“三易中军帅”的权力斗争的漩涡,最后身死名裂。阳处父的身分及权力,功劳等各方面探讨所谓“易中军”及“三易中军帅”的相关问题,认为阳处父只是台面上的白手套型的人物,幕后的操纵者,其实是晋襄公。阳处父的失败,即是晋襄公的失败。对阳处父的评价,包括所谓的“仲尼曰”及《礼记·檀弓篇》的记载,以二者之时代背景及个人立场之故,皆未能肯定阳子行事,实有失公允。以为阳子忠贞,可比荀息。叔向忠于公室,世所共知。叔向犹愿效法阳子,亦所谓推己及人也。  阳孝本:宋代大学者,学问深而博,品德高贵,隐居在山中读书讲学,朝廷再三叫他做官都不去。当时的学问人都敬重他,苏东坡也佩服他。后来还是被朝廷请去给太子讲学。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阳都县:汉代县名,隶徐州琅琊郡,汉灭即废。其故城遗址在山东省沂南县砖埠乡之东的黄疃村一带。  2、堂号  阳姓的主要堂号有:“启胤堂”等。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aaaAW4DAFpWAA.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2733秒, 内存占用1.8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