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都有焦虑源,轻中重度焦虑都可以治好,只是重度焦虑在生理表现上更明显一点,比如说心慌,心悸,紧张,恐惧等等,这个时候呢,坐卧不宁,严重的影响睡觉,导致失眠,需要服用药物控制这些不良反应。
接下来呢,要对这个焦虑源进行处理,比如说一个学生临近考试,特别焦虑,他期待考更好的学校,但是成绩达不到,于是开始焦虑,这个时候的办法是让他降低自己的期待值。
还有很多焦虑,往往是自己的能力还差一步达不到,而内心的愿望又特别的强烈,这样形成的强烈反差。另外呢,就是可能的损失产生的焦虑,比如说投资啊,做生意啊等各种情况,可能要面临着蚀本、面临挫败,这个时候也会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应该把重点放在怎么去应对那些问题上,积极思考办法,而不是为焦虑而焦虑。
焦虑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没有人一生一次都没有经历过焦虑。焦虑是什么?焦虑是人在面临应激事件时所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焦虑来自于哪里?焦虑来自于压力。压力与效率的关系是个倒U型。首先大家要认识到在面临应激事件时,出现焦虑情绪是正常的。而且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效率的提高,这是有医学根据的,因为人处于紧张状态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升高、脉搏加快,从而提高了应对能力。但焦虑过度是有害的。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是: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害怕、忧虑、失眠的内心体验中。并伴随有头晕、胸闷、心慌、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坐立不安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比如早上去上班,路上堵车,担心迟到而焦虑,这不属于焦虑症,是常人都有的普遍心理现象,因为与现实情境相适应,有焦虑源,即担心迟到。而焦虑症是预支性的,提前预支焦虑,在常人看来,当下没有什么好焦虑的,但焦虑症患者坐立不安,心慌忐忑,内心非常缺乏安全感,缺乏不确定感。
这种非理性的焦虑,是因为在原生家庭中体验到强烈的不安全感,可能是父母突然意外去世,或者长期生病,或者遭遇重大的生活变故,或者父母自身有强烈的焦虑感染到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不安定,他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感受到父母的焦虑,他没能学会客观中立平和理性地处事。
焦虑症的患者生活得很辛苦,担心忧虑的东西太多,最好的方式是尽早寻求心理咨询,修复在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中的创伤,达成心灵的疗愈,有一个合理的认知。
你的心事与困惑,我们愿意倾听,欢迎关注“青音约”的头条号,向我们提问,我们帮你解忧,让我们一起活出本真,爱人悦己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