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物质的功能,脂类物质的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023-07-03  阅读 599  评论 0

摘要:脂类物质的功能植物体所产生的香味物质绝大多数是以醇、醛、酮、酯的形式存在的。就拿酯来说,酯是有挥发性的,所以很容易就能闻得到。但并非同种结构的物质就一定性质极其相近,梨香的酯是异戊酸异戊酯,但是乙酸异

脂类物质的功能

植物体所产生的香味物质绝大多数是以醇、醛、酮、酯的形式存在的。

就拿酯来说,酯是有挥发性的,所以很容易就能闻得到。

但并非同种结构的物质就一定性质极其相近,梨香的酯是异戊酸异戊酯,但是乙酸异戊酯就很不好闻了;再比如说薄荷醇,闻起来清香宜人,但是苯甲醇就不好闻了,所以要看具体的特性。

尤其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芳香物质,纯度很高的时候反而气味不佳,而在浓度很低的时候却能起到增香的作用,比如说粪便难闻气味的“罪魁祸首”吲哚,在极低浓度时却有些清新,所以也被作为芳香剂使用,苯甲醇也是如此。

脂类物质的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油脂:油脂(Fat)即甘油三酯或称之为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一般将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油,而将其呈固态时称为脂肪。

作用:油脂分布十分广泛,各种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都存有一定数量的油脂,特别是油料作物的种子和动物皮下的脂肪组织,油脂含量丰富。贮存能量和供给能量是脂肪最重要的生理功能。

2、类脂:类脂(lipids)包括磷脂(phospholipids),糖脂(glycolipid)和胆固醇及其酯(cholesterol and cholesterol ester)三大类。

作用:胆固醇还是脂肪酸盐和维生素D3以及类固醇激素等的合成原料,对于调节机体脂类物质的吸收,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以及钙、磷代谢等均起着重要作用。

这三大类类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构成疏水性的“屏障”(barrier),分隔细胞水溶性成分及将细胞划分为细胞器/核等小的区室,保证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代谢活动而互不干扰,维持细胞正常结构与功能等。

脂类物质的功能特性

脂质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但不溶解于水。是一种或一种以上脂肪酸的甘油酯C3H5(OOCR)3

脂类物质的生理功能

可以。1、葡萄糖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糖类可以大量形成脂肪,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当人体摄取的葡萄糖较多使得血糖升高时,糖酵解可产生磷酸二羟丙酮,经还原后可形成甘油。

糖氧化分解可产生乙酰辅酶A,乙酰辅A是脂肪酸合成的原料,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可沿不同的途径转变成糖。

2、葡萄糖和脂肪也可以相互转化。糖类物质可以通过三羧酸循环等过程的中间产物在氨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即通过转氨基作用转化成非必需氨基酸,糖类转变蛋白质的过程是不全面的,而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后,都可以转变为糖类。

3、蛋白质与脂类之间的转化依不同的生物而有差异,例如人和动物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然而植物和微生物则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

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的途径也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例如用只含蛋白质的食物饲养动物,动物也能在体内存积脂肪。扩展资料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构造人的身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个组织: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内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

2、载体的运输载体蛋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体内运载各种物质。

3、抗体的免疫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干扰素等。七天更新一次。

当蛋白质充足时,这个部队就很强,在需要时,数小时内可以增加100倍。

4、酶的催化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酶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的作用。

5、激素的调节具有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性。

6、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

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7、能源物质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脂类物质的作用

一、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少量的氦和磷。

由于它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缩合而成,故又称甘油三酯。脂肪的主要成分有两大类,即油脂和类脂。脂肪中含有三种脂肪酸,即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合脂肪酸。一种能调节生理功能,另两种能减低中的有害胆固醇。1、饱和脂肪酸:熔点高,在室温下常呈固态如动物性的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的是动物脂肪、如猪、牛、羊肉和油、水生贝壳内、蛋黄、奶油、奶酪、巧克力、黄油椰子油和棕桐油等,可适量摄入,是人体生理生化活动必需的。它参与人体组织细胞胆汁及一些激素的合成。胆固醇是合成胆汁酸的主要原料,胆汁酸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体内的脂类物质,缺乏胆汁酸会出现消化功能障碍。食用动物性脂肪过多会引起和的发生,所以饱和脂肪酸高的易影响血液的胆固醇水平。2、单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在室温下常为液态。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如大豆、花生、菜籽、芝麻、玉米、鳄梨、、葵花子、橄榄、花生油等,特点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摄入植物脂肪后,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刺激肝脏产生较多的高密度脂蛋白,它可把附着在血管壁上的多余胆固醇及时清除到体外,防止因其过高而罹患。但常期偏食植物油类,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极易患和。植物油类中不饱和脂肪酸虽不是致癌物质但它有助于癌细胞的生长。此外不饱和脂肪酸摄取过多也会引起肥胖等症。3、多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在室温下为液态,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一样,对身体有益。含量较高的有杏仁、棉籽油、人造黄油、粟米油、鱼、蛋黄酱、红花油、核桃油、豆油等。由于其最不稳定,因此在油炸、油炒或油煎的高温下,最容易被氧化变成对身体不利的“毒”油。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原料之一,在细胞膜内也会被氧化,被氧化后,细胞膜会丧失正常机能而使人生病。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欧米茄-3脂肪酸同、矿物质一样是人体所必需的,具有清理血管中垃圾的功能,俗称“血管清道夫”。摄入不足时容易导致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障碍。DHA也是其中的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软化血管、益智、改善视力的功效,俗称“脑黄金”。类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蜡和固醇类等。二、脂肪在人体中的比例为10%15%。一般从中摄取的脂肪占人体总能量来源的20%~25%。三、脂肪体积小,单位供能却最大,每克脂肪能产生9千卡热量。四、脂肪作用:供给热能,保护皮肤内脏,防止毛发干枯,保持体温恒定,构成人体组织细胞,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吸收、利用并能影响组织功能,提供身体必需的脂肪酸,且能增进食物的口感、饱腹感,具有抗饥饿的作用。五、脂肪摄入不足:不利于人体器官组织中的细胞构成不利于脂溶性、D、E、K等的吸收和利用,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六、脂肪摄取过量会使其堆积于体内,增加体重,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或心脏疾病,男子体脂超过20%,女子超过30%就属肥胖。肥胖者易患病、、、心脏病、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脂肪过多会影响蛋白质和铁的吸收,还会影响人的耐力及其他运动能力。七、从预防疾病和两方面来讲国人饮食中脂肪热量应占的比例在25%以内,其中动物性脂肪不应超过10%,而动植物脂肪和植物油类应以混合或交替使用才是最科学的。美国医学营养中心认为:应以植物脂肪为主,辅以少量的动物脂肪,摄入比例约为2:1较为适宜。

脂类的功能特性

酸(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起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叫做酯。低级的酯是有香气的挥发性液体,高级的酯是蜡状固体或很稠的液体。几种高级的酯是脂肪的主要成分。有机上低级酯一般指含碳原子数少,而高级酯一般指含碳原子数多。之所以称为低级与高级,是因为低级的化合物含碳原子数少,所以结构也就相对简单些;而高级的含碳原子数多,会因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的不同而出现各种异构体,使结构更加复杂,即所谓的高级些。

在有酸或有碱存在的条件下,酯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醇。

酸性条件下酯的水解不完全,碱性条件下酯的水解趋于完全,这是因为碱性条件下,OH-直接参与反应,而不是水。

脂类功能是什么

脂类(lipids)成分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植物油脂主要存在于种子中,高等植物约有88%以上的种子含油脂。动物油酯多存在于脂肪组织中。按其组成可分为简单脂质与复合脂质两类。  简单脂质包括油脂与蜡。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通常把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脂肪油(fattyoils),而呈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称为脂肪(fats)。当甘油中的羟基1个、2个或3个酯化,分别称为甘油一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其中的甘油三酯最为重要。通式如下:  R1、R2和R3相同或不同。脂肪酸大部分为直链结构,碳原子偶数。脂肪油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一般为C10~C14;而脂肪中多为饱和脂肪酸,一般为C2~C26。饱和脂肪酸的棕榈酸、月桂酸与硬脂酸等分布最广,通式为CnH2n+1COOH。不饱和脂肪酸按双键多少分下列几类:  一烯酸(CnH2n-1COOH),如油酸;  二烯酸(CnH2n-3COOH),如亚油酸;  三烯酸(CnH2n-5COOH),如亚麻酸;  四烯酸(CnH2n-7COOH),如花生四烯酸。  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为人体所必需。花生四烯酸在体内经酶作用可转化为前列腺素。  此外,还有羟基脂肪酸,如蓖麻油酸(ricinolnicacid),环状脂肪酸,如大风子油酸(chaulmoogricacid)。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9f3B24FAlNaBQ.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2543秒, 内存占用1.8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