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因湿热引起的慢性腹泻,则有治疗作用。如果是脾虚或肾虚引起的,这个方剂的药效很弱,而且效果可能很差。中医药对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往往是慢性的,因此更适合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腹泻也比较常见。从中医角度看,主要分为寒湿脾虚、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四类。
该药的功效与作用就是。治疗脾胃虚弱、胃下垂,治疗身体虚弱没有力气、吃的不多却肚子发胀、长时间慢性腹泻的症状,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的疾病。因为上述这些在中医里都是属于脾胃虚弱、气虚、阳气不举导致的。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补中益气作用是良好的调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均,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能够抗菌、抗病毒等。补中益气的功效与作用有补中益气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等。并有调节胃肠运动,抗胃溃疡和抗胃粘膜损伤,兴奋子宫,增强心肌收缩力,影响消化液分泌,促进代谢,抗肿瘤,抗突变等。
拉肚子比较严重的时候,是可以采取中药的方法来进行调理的,但是使用药物一定要谨遵医嘱,临行患者出现拉肚子可能是因为着凉的原因造成的,也不能够排除属于消化不良,患者需要针对性的来处理,平时也要注意保暖,避免让自己的腹部着凉。
在慢性腹泻患者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一般都在着凉、吃冷食或寒凉食物后拉肚子,平时手脚总是凉的,肚子也怕凉喜暖,捂个暖水袋就觉得舒服。中医称之为脾肾阳虚,治疗这种病症的代表中成药就是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是一个温阳散寒,健脾益气的药方,由五味药组成。附子和干姜合用,能增强温阳散寒的作用;党参和白术是健脾益气的好搭档;炙甘草则主要发挥调和药性的作用。该药主要用于寒邪伤脾胃或脾胃虚寒所导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发冷的病症。
治疗腹泻的中药有:1、参苓白术药。补气健脾,调中止泻。2、人参健脾药。健脾益气,和胃止泻。3、六君子药。健脾止泻。4、附子理中药。温中健脾。5、补脾益肠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止痛止血,生肌消肿。6、四神药。温肾暖脾,涩肠止泻。7、枫蓼肠胃康片。理气健胃,除湿化滞。8、葛根芩连微药。解肌,清热,止泻,止痢。9、香连药。清化湿热,行气止痛。10、加味香连药。祛湿清热,化滞止痢。11、固本益肠片。健脾温肾,涩肠止泻。12、藿香正气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扶正祛邪。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