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带“微笑”的抑郁症,临床上称为“微笑性抑郁”。这种“微笑”不是发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面子、礼节、尊严、责任、个人前途等方面的需要。微笑性抑郁的患者,其行为具有表演性质,与他们的情感体验缺乏内在的一致,而难以表现其“真我”的一面,因此他们不仅活得痛苦而且活得很累。
微笑性抑郁不同于确有愁事缠身、精神蒙受创伤所致的心因性抑郁症。学者们认为它可能是由于脑内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类神经传递物质释放和再摄取障碍的结果,属于一种内因性轻型情感疾患。据调查,抑郁症中内因性患者占70%,其中一大半为轻型,由于就诊时多以躯体主诉为主,从而掩饰了精神方面的表现,故学名称之为“隐匿性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人们的印象中,抑郁症总是与“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兴趣索然”、“思维迟钝”、“行为退缩”、“满面愁容”、“情绪低落” 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抑郁”和“微笑”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很难想象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那么,微笑就不是抑郁吗?回答是否定的。
抑郁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前面所述是抑郁症较为典型也较为常见的表现。但有少数抑郁症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地痛苦和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现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临床上称为“微笑性抑郁”。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 “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常见于那些学历较高、有相当身份地位的事业有成之士,特别是高级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员。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企图自杀的重症抑郁患者为了实现其自杀的“理想”,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痛苦体验而强作欢颜,以此逃避工作人员、亲友的监控和注意。重症抑郁患者情绪突然“好转”、心情‘繁然开朗”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征兆,应高度防范自杀。
这些“微笑”的患者,“微笑”过后是更深刻的孤独和寂寞。
他们的行为具有表演性质,与他们的情感体验缺乏内在的一致,而难以表现其“真我”的一面。因此他们不仅活得痛苦而且活得很累。作为他们的亲友、作为他们的医生应给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还其“真我”,释放压抑的情绪,并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