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圆是晒干的龙眼。桂圆呢,就是剥皮去核后被晒干的龙眼罢了。龙眼是我们日常在水果摊上买到的水果,新鲜的,将皮剥开后可以直接吃,龙眼肉是晶莹剔透的,和荔枝的肉是差不多的。那么桂圆呢,就是将新鲜的龙眼去皮去核后晒干,它里面的果肉是黑色的,晒干了就非常甜,这就是桂圆啦。那为什么叫“桂圆”呢?
据说是因为龙眼晒干了叫桂圆是其种圆黑光泽,种脐突起呈白色,看似传说中“龙”的眼睛,所以才叫“桂圆”。
龙眼肉质极嫩,汁多甜蜜,烘成干果后即成为中药里的桂圆,汁水少,但味道更甜,可以用来熬制汤水。
因为鲜龙眼烘成干果后就会成为中药里的桂圆,也叫桂圆干。事实上,龙眼就是桂圆,根据地域不同,叫法也不同,有的地方都叫龙眼,有的地方都叫桂圆。广东人喜欢把桂圆称为龙眼。
桂圆因其种圆黑光泽,种脐突起呈白色,看似传说中“龙”的眼睛,所以得名。古代人把桂圆的圆溜溜的球状果实比喻成各种各样的眼睛。大个儿的桂圆叫龙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现代人都把它们统一叫做龙眼或桂圆。
实际上,龙眼就是桂圆,一般来说新鲜的时候叫龙眼,晒干之后叫桂圆;而且根据地域不同,叫法也不同,有的地方都叫龙眼,有的地方都叫桂圆。广东人喜欢把桂圆称为龙眼. 那么为什么龙眼又叫桂圆呢,这个叫法和一个传说有关系来的。 很久以前,蛟龙总要兴风作浪。桂圆与蛟龙大战三天三夜,斩死蛟龙,挖出龙眼。县官来夺龙眼,桂圆寡不敌众,吞下一只龙眼,另一只“轰隆”炸裂。乡亲将桂圆葬在村边。第二年桂圆的坟上长出一棵树,结出累累果实,果肉和果核就像龙的眼珠。为了纪念桂圆,人们将晒干的龙眼果叫作“桂圆”。
桂圆肉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有益智宁心、安神定志的功效,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惊悸、健忘、眩晕等症。桂圆干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具有保护血管、降低血脂含量的作用,适合女性、血脂高的人群食用;特别对于劳心之人,耗伤心脾气血,更为有效。
叫脾蜜
龙眼(学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常绿乔木,高通常10余米;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叶连柄长15-30厘米或更长;小叶4-5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
虽然龙眼味道很甜,但是龙眼核的味道却不那么甜,甚至有些苦。不过龙眼核是能吃的。一般大家只会吃龙眼肉,不吃龙眼核,其实龙眼核是有一定保健作用,除此之外,龙眼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若想食用,并不是直接吃,而是泡水喝或者煲汤。下面分享龙眼猪脚汤的做法,这里的龙眼你就可以换成龙眼核啦。
龙眼籽可以炖猪脚汤也是很不错的
二、龙眼猪脚汤
食材:猪脚2个,龙眼或龙眼核若干,红枣若干,葱,姜,盐,鸡精,生抽。
方法
1.新鲜猪脚清洗干净,清理猪皮上的毛,这个步骤比较繁琐,也可以用火烤,然后将猪脚剁成小块。
2.将猪脚加入盐和生抽腌渍半小时左右,便于猪脚入味。
3.葱、姜、蒜分别洗净后,葱切成小段,姜切成块,蒜瓣切成片,备用。
4.猪脚冷水下锅,煮沸后捞出清洗干净,控一下水分。
5.锅中放油,放入切好的葱、蒜爆香,再加入刚才焯好的猪脚翻炒,翻炒五分钟左右后,加入一些黄酒煮沸。不喜欢黄酒的也可以不加。
6.找一口炖锅,将刚才炒好的猪脚放进去,放入切好的姜,再加入红枣、龙眼或龙眼核,锅中加水,盖上盖子,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炖2个小时左右。
7.两个小时后,猪脚龙眼香气四溢,此时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龙眼猪脚汤也可以把龙眼或者龙眼核换成干龙眼。热乎乎的龙眼猪脚汤最适合北方寒冷的冬天啦,滋溜一口汤,美味又满足,猪脚已经被炖的软烂,猪脚入口软糯而不腻,一口下去,猪肉的香气中又带着淡淡的龙眼香。
龙眼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蛋白质等,另外,龙眼中,铁的含量也比很高,因此,龙眼能够提供热量、补充营养。虽然你现在知道了龙眼核也能食用,甚至还能煲汤,但是最好不要误吞下去,我们平时只要让龙眼核的营养进入到汤中就可以,至于龙眼核还是扔掉吧,龙眼核太硬不容易咬,且咬碎后略苦,直接吞又容易噎到,所以不建议大家直接吃龙眼核。
龙眼叶和香叶不是一种,二者相去甚远。
龙眼叶,中药材名。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叶或嫩芽。全年可采。
香叶是月桂树的叶芽,月桂树是多性植物,一株树上有雄花及雌花,也有雌雄同体的花,花小色黄或浅绿,果实像葡萄呈深紫色。 香叶即住树之叶,呈灰绿状.以体无霉斑、香气浓郁为上品。
桂圆和肉桂是分别的
桂圆就是龙眼晒干的样子。果近球形,直径1.2-2.5厘米,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
肉桂又叫桂皮,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干燥树皮。呈槽状或卷筒状,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
因为鲜龙眼烘成干果后就会成为中药里的桂圆,也叫桂圆干。事实上,龙眼就是桂圆,根据地域不同,叫法也不同,有的地方都叫龙眼,有的地方都叫桂圆。广东人喜欢把桂圆称为龙眼。
桂圆因其种圆黑光泽,种脐突起呈白色,看似传说中“龙”的眼睛,所以得名。古代人把桂圆的圆溜溜的球状果实比喻成各种各样的眼睛。大个儿的桂圆叫龙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现代人都把它们统一叫做龙眼或桂圆。
桂圆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北魏(386~534年)·贾思勰《齐民要术》云:“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因其成熟于桂树飘香时节,俗称桂元。古时列为重要贡品。魏文帝(535~551年)曾诏群臣:“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枝,令岁贡焉。”
宋代,龙眼已在泉州普遍种植。北宋·泉州府同安县人苏颂《图经本草》(1061年)载:“龙眼生南海山谷中,今闽、广、 蜀道出荔枝之处皆有之。
这个是蕨类植物抱石莲,学名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附生荫湿树干和岩石上,海拔200-1400米。全草入药,凉血解毒,治瘰疬等症。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