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人参市场有吉林市东市场,梅河口市,延吉市,浑春市
特产卷子 辣鱼 干明太鱼 朝鲜辣白菜 延吉苹果梨 长白山黑木耳 长白山西洋参片 野生榛蘑 松子 猴头糖 野生灵芝茶 高丽参茶 花旗参茶 红参 梅花鹿茸 长白沙保鲜人参 梅花鹿鞭 延边冷面 等等。最出名的:苹果梨,延边冷面,
淘宝的高丽参便宜,的确不假。本人就深处吉林延边州延吉市,对人参还是比较了解的。首先你要知道所谓的高丽参只是人参的一个品种的一个叫法而已。至于产地哪里就有很多事情需要考虑清楚了。世界公认的当然是北朝鲜的啦!国内的属于那种人工种植的,又分为园参和林下参,移山参等等,好孬看字面意思理解就行了。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一分钱一分功夫一分货吧。
辽源特产排名:人参 、鹿茸、木耳、狗肉、朝鲜族风味朝鲜冷面,打糕,朝鲜族传统泡菜。如果喜欢吃水果的话还有苹果梨,延边苹果梨属于白梨系统,是中国优良品种梨之一,主产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果形扁圆,果面带有点状红晕,酷似苹果,故名苹果梨。全国独此一家的特产水果。
延边大米、苹果梨、长白山香烟、松茸、木耳、棒蘑、元蘑、猴头蘑、松籽、薇菜、蕨菜、蛤士蟆油、西洋参、紫菜包饭、高丽红参、长白山人参制品、鹿系列制品、熊胆制品、灵芝、延边冷面、瘦猴麻辣烫、全州拌饭、石锅拌饭、米肠、金刚山泡菜、打糕、牛肉汤饭、狗肉汤、酱汤、糖稀营养制品、米酒、朝鲜族民俗工艺品、朝鲜族服装、民族乐器。
延吉工业园最近没查到有人参厂的招工信息发布在网上的,建议你直接去延吉工业园管委会问问看,顺路看下那边的招聘公告栏,有招工信息都会张贴在招聘公告栏里的。别错过了其它合适的求职就业机会。
延边以美食著称的,美食特产有很多。
延吉大冷面,延边明太鱼,干木耳,大煎饼,延边米肠,延边米酒,延边辣白菜。松花砚是吉林延边特产,用长白山地区的松花石雕刻而成。松花砚地细腻、色彩丰富,其纹理清晰,或典雅秀丽、或气韵雄浑,石质沉稳,粘露凝结,不固不涩,即发墨又不减其锋,以绿色为主,给人以蓬勃的生机,为砚中的上品。
延吉历史上曾有过好几个名字:南荒、南岗、烟集、烟集岗、延吉岗、局子街、“间岛”等。
关于延吉和它这些曾用过的名字起源,说法不一。
从南荒围场到南岗
延吉在金代属海兰路总管府,明朝分属锡璘卫、瑚叶吉朗卫、布尔哈图卫、爱丹卫管辖。清朝初年属封禁区,划为围场,那时整个延吉盆地被莽莽森林覆盖,布尔哈通河两岸长满了柳树丛,湖沼遍布,野兽出没。当时清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在这里为皇室采集人参、捕捉貂鹿。因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渐渐地延吉有了最早的名称——南荒围场。从十七世纪中叶起,这个名字大约延续了200年,南荒围场没有准确的指位性,它只是泛泛地表示了一个区域。此后,在布尔哈通河与烟集河交汇处形成一些聚落,这些聚落因处南荒围场之中,因此这里便被笼统地称为“南荒”。随着聚落的不断扩大,位于盆地土岗之上的延吉逐渐成为这些聚落的中心,为了指位准确,后来便称延吉为“南岗”。到清政府在这里设南岗招垦局。南岗——这是官方对延吉最早的称谓。于是“南岗”这一地名便被确定下来。
烟集河、烟集岗、烟集
早在18世纪中叶的封禁末期,便有从奉天(今辽宁)、山东、河北等省来的“流民”,从吉林、通化进入长白山地区,从宁古塔进入珲春一带,开荒种地。朝鲜贫民也常有越境私垦的,1869~1870年(清同治八~九年),朝鲜北部连续两年发生特大灾荒,许多饥民举家逃过图们江,到延边地区开荒种地求生。清政府废除封禁政策后,实行领照升科,试行招垦。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延边定居的朝鲜人就有1万人左右。他们多聚居在烟集河两岸。该河发源于今龙井市朝阳川镇长胜村,由北向南,流经石人、利民、兴农、实现、发展。纳三上村沟、黄草沟、小烟集河,在延吉市区中部汇入布尔哈通河,全长40.8公里。那时每天清晨,此河上空烟雾缭绕,直到上午10点左右才会渐渐散去,因此人们称它为烟集河。后来又称延吉为烟集岗、烟集。第二种说法是,在开发初年,延吉常常烟雾弥漫,时间长了,便称此地为烟集岗,意为烟雾笼罩的盆地。延吉之所以“烟雾”滞留不散,是因为地处延吉盆地的中央,气压低又背风的缘故。今天在延吉还有一条烟集街,原称吉林路,1973年改此名,它确是因临烟集河而得名。
关于烟集的由来,还有另外一些说法。在延吉一带盛产黄烟,每逢收获时节黄烟纷纷上市成集,故名烟集,为卖烟的市场之意。又说在烟集乡驻地(今依兰镇兴农村)的北山上有一块大石头,像高耸的烟囱,每逢夏季的清晨,山顶云雾聚集,如炊烟袅袅,久久不散,故有烟集的比喻。1982年地名普查以后,经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协助鉴定,认定烟集为满语地名,意为石羊,或岩羊,是一种很善于在陡峭的山岩上攀跃的野山羊。
局子街的由来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清政府将南岗招垦局改为抚垦局,后又称南岗荒务局。这时南岗人烟汇集,逐渐形成一片街区,人口约有万人。渐渐地人们便称此地为局子街,即官府所在地之意,老百姓又称其为“土地局子”。当时还流传着“先有荒务局,后有局子街”这样的顺口溜。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沙俄侵略军侵入珲春后,继续在延边地区推行侵略政策,设立了俄国驻局子街领事馆。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设延吉厅,专理民政,衙署设在局子街。1909年(清宣统元年),裁珲春副都统,设吉林东南路兵备道台公署,衙署后来也移驻局子街。同年延吉厅改延吉府,衙署仍设在局子街。1912年(民国元年),改为延吉县。在局子街还相继设立了边务督办公署、官运局、禁烟局等,这样,局子街上的“局”越来越多,局子街的名声也越叫越响了。局子街本来是对官衙的概称,后来慢慢成了指代南岗、烟集岗的地名了,从此这几个名并用,都成了延吉的地名。
如今在延吉还有一条街叫局子街,此街位于市区中心,1936年称延字街,1953年称前进路,1973年改称兴安街,1982年命名为局子街。因当年南岗招垦局的遗址在这条街上,故而定此名。
“间岛”始末
在历史上延吉还叫过“间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延吉成为日本帝国主义镇压、掠夺延边各族人民的政治、军事中心。1943年4月日本人把延吉改名为“间岛市”,为伪“间岛省”的直辖市。所谓“间岛”,原为延边地区图们江北岸光霁峪前假江中的一块滩地,长约5公里,宽约0.5公里,面积约2 000余亩。1881年(清光绪七年),朝鲜人在图们江北岸私掘一沟,使江水歧出,滩地遂成江中一岛。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将朝鲜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并企图凯觎延边地区,于是制造了“间岛”事件。后经清政府的据理力争,科学地论证“间岛”是中国领土。迫使日军退出所谓“间岛”地区。“间岛”争议遂告结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故意把延边改为间岛省,把延吉改为间岛市。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11月撤销“间岛市”,又恢复了延吉之名。“间岛”这一日本侵略者强加给延吉人民的名字,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延吉地名的确定
关于延吉的由来说法不一。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在局子街设延吉厅,这是清政府最早使用“延吉”一名,此后便一直称延吉了。
据说“延吉”是清光绪皇帝在设县时赐的名,寓意延绵吉祥。有人说延吉是“吉林的延长”之意。据《今县释名》载:“延吉,明为瑚叶吉朗等卫地,音转为延吉,有延吉河,清置府,民国二年改县。”这里把“延吉”解释为“瑚叶吉朗”中“叶吉”的音转。其实“延吉”应是“烟集”的音转,为满语地名,意为石羊、岩羊。总之,从南荒、南岗,到局子街,再到烟集、延吉,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经过多名并用时期,演变至今,人们最后选择了“延吉”这两个字
1945年“八·一五”光复以后称延吉街。1946年1月将延吉街改为延吉市。从1946年到1948年延吉市曾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驻地。1952年9月2日,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区。1953年5月延吉市从延吉县划出,设县级市。1955年8月30日,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为自治州的首府。1988年延吉市跨入全国中等城市行例。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