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慢性胆囊炎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胆囊功能异常,约25%的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其发病基础是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
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分为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非结石性胆囊炎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胆盐与胰酶引起的慢性胆囊炎。
病理
1.由于炎症,结石的反复刺激,胆囊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胆囊黏膜萎缩,囊壁增厚,与周围组织粘连。
2.胆囊失去收缩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3.胆囊管因炎症闭塞,使胆汁淤积,胆色素被吸收,而胆囊黏膜仍有一定量的黏液分泌。形成胆囊积水即所谓白胆汁。
病因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由胆囊结石和细菌感染导致,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主要由胆囊动力学异常,胆囊缺血,病毒,寄生虫感染,长期饥饿,暴饮暴食导致。
诊断依据
1.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射到右肩胛区,高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反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2.体征:部分患者有胆囊点的压痛或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不升高,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
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胆囊结石且发生过黄疸,胰腺炎的患者应行MRCP或CT等检查了解胆总管情况。
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不典型的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胆囊炎易混淆,且前者易于慢性胆囊炎共存,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及B超检查有助鉴别。
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症状与慢性胆囊炎有相似之处,胃镜检查可诊断慢性胃炎,且诊断明确后药物治疗症状可好转。
3.原发性肝癌:亦可出现右上腹不适或隐痛,B超或CT可鉴别。
4.胆囊癌:早期症状类似慢性胆囊炎,行B超检查可与慢性胆囊炎鉴别。晚期可现黄疸和右上腹包块。
治疗
伴有胆结石者,可行胆囊切除术,对未伴结石,症状较轻,影像学检查胆囊无明显萎缩,并具一定功能者,可先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限制脂类饮食,服用去氧胆酸,消炎利胆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医嘱
1.有规律的进食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3.保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
4.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
5.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
浮针医学观点
浮针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是很不错的。浮针基本可以处理好慢性胆囊炎的疼痛不适症状。对结石性胆囊炎,浮针不能排石,也不能碎石,也没有供结石排出体外的渠道,浮针治疗疼痛的原理,是因为缓解了胆囊壁平滑剂的痉挛状态。临床上也常常看到,患者行B超检查提示空腔管道有结石,但完全不痛,所以浮针通过缓解平滑肌痉挛,也常能使相当一部分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缓解,并配合密切观察。对于非结石性胆囊炎,浮针的长期疗效势必更加的确切。
主要患肌
胫骨前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膈肌,竖脊肌,腰方肌。大部分患者需要通过三到五次的治疗,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与其寻遍世界名医,不如提高自身防病能力!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