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恐惧症的真实案例

 2023-05-13  阅读 921  评论 0

摘要:个 17 岁初中九年级的女学生晓彤小敏,因考试不理想,被母亲当众训斥,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致产生了对考试的恐怖。经过收集小颖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小敏及其母亲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

个 17 岁初中九年级的女学生晓彤小敏,因考试不理想,被母亲当众训斥,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致产生了对考试的恐怖。经过收集小颖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小敏及其母亲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小敏改变了错误认知观念,消除了小敏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考试的恐怖,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认知疗法 考试恐怖 咨询案例报告 一、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因“害怕考试,心情郁闷、烦躁,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已一个月”而就诊。 个人陈述:诉在期中考试
没答好,老师
请家长来学校,当时母亲看到试卷上的成绩,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大声训斥自己,说自己是个“不求上进,笨到家的孩子,没出息,不可救药了。”当时办公室里既有
老师也有学生,大家都回头看她,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第二天,老师发现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精神,情绪不高。下午进行数
学测验时,她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大汗淋漓,送到医院后很快缓解,父母不放心而让其住院一周,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出
院后只要提起与考试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惊慌,感觉气不够用,发抖,如果不考试,则一切如常。一个月内,只要一有测验和考试,就会无故发脾气,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渴望能够像其它同学一样正常学习和参加考试,因为已经九年级,面临升学考试,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克服对考试的恐惧心理。 二、观察和他人反映 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考试
事情时,情绪明显烦躁和焦虑。 母亲反映:小敏从小活泼外向,认识的人都很喜欢她,自尊心比较强,父母对她的要求很严格,一向都能够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班主任的反映:学习基础不错,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在班上与同学的关系很好,活泼、开朗,喜欢帮助人,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她。但是,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也
接受不了别人的成绩比她好,期中考试没考
好,特意安慰了她,但她的情绪还是不稳定,经常无故与同学争吵,吵后一个人哭泣,同学和老师劝解均无效。 一、一般资料 1、求助者:小敏,女,16
岁,初中九年级学生,与父母同住。父母为国家干部,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2、个人成长史
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4 岁上幼儿园,当时能识字 200 多,能背唐诗 100
余首,深得长辈和老师的喜欢。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班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没有被老师批
评过。13
岁来月经,周期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一直与父母同住,父母关系好,对小敏要求严格,期望很高。从小活泼外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
尽美。 3、目前的精神状态 感知觉尚好,情绪不稳定,逻辑思维清晰,情感表达自如、一致,注意力不集中,存在认知偏差,。 4、目前的身体状态
经检查后报告躯体无疾病。 5、目前的社会功能 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经常与同学争吵,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 6、心理测验结果
1、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标准分 53 分。 2、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标准分 55 分。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依据: (1)对考试表现出明显和持久的恐怖。 (2)发作时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一想到考试就会出现惊慌,感觉气不够用等感觉恐怖的症状。 (3)出现考试恐怖有一个月的时间,且与创伤事件有关。 (4)对恐怖的处境——考试有回避行为,造成成绩明显下降。 (5)自己知道惧怕考试过分、不合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6)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 (7)智能完整,能够主动完成学业。 2、诊断:考试
怖症倾向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小敏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
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小敏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3)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和恐怖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两者不同。形成恐怖症的焦虑是由特定的物体或处境引起的,为了减轻焦虑有回避行为。焦虑症的
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 4.诊断依据:
(1)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
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症状由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发;时程较长,在一个月以上;
反应强烈,痛苦无法自行解决;内容泛化,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3)该求助者的症状表现为:感知觉尚好,情绪不稳定,逻辑思维清晰,存在认知偏差,注意力不集中,发作时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4)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支持本诊断。 5、原因分析 生物学原因: (1)求助者 16
岁,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自尊心比较强,心灵容易受到伤害,且内容容易泛化。 (2)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社会原因:
(1)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呵护,形成了我是完美的,不能比别人差,别人不能批评我的错误认知。
(2)经历了对小敏来说剌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 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
(2)错误观念,认为自己不能比别人差,不应该受到别人的批评,一旦批评自己就受不了,感觉糟糕至极。 (3)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考试考不好老师、同学会看不起自己,父母更会认为自己什么也不是,没出息。 (4)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被母亲当众训斥的事情一直困扰着自己。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小敏对考试
惧怕。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
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考试
内在却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焦虑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
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焦虑症、恐惧症
神经症的形成。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她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责任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
权利: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有权选择或更换咨询师;有权提出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
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权利: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个人资料;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在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
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 咨询时间:每周 1 次,每次 1 小时。 4、咨询不收费。(学校教师面对学生不收费) 5、SDS、SAS
测量收费,各为 20 元。 七、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的划分: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
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其次改变其对考试
恐怖行为,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各阶段的任务及完成情况。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和第二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小敏,用开放性问题收集小敏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小敏尽情倾诉,与小敏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
完成心理测验。 (2)、咨询阶段 分析问题: 第三次咨询 目的:①加深咨询关系。②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
方法:与小敏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她产生考试
怖的原因,布置家庭作业: 再现事件,找出母亲当众训斥自己的内心想法及身体、情绪的变化情况,越细越好。 治疗的实施: 第四次咨询:
目的:打破完美主义倾向,建立积极认知。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行为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 反馈咨询作业: “ 小敏说母亲当众训斥时,
感到自己已经没救了”,“自己是个没出息的孩子”,越这样想越感到浑身紧张、不安,越感 害怕到害怕, “老师、 , , 同学看不起自己”
“害怕别人会超过自己” ”害怕“老师、同学和父母不再喜欢自己了”。越害怕越感到心烦,越不安,越恐惧。 认知重建:帮小敏识别造成害怕考试
上述消极思维,以及它们出现的场合,识别紧随消极思维之后的问题行为,帮助小敏制止这些消极思维,并建立理想的或积极的思维。如
“我也是一个普通学生,有优点也有缺点”、“即使我没有答出好成绩,老师和同学也不会笑我的”、“我相信我能行”等。
行为放松训练: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
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无论何时,当出现紧张状态时,都去想放松,通过肌肉的行为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
①回去后按照咨询师所教放松方法,每天训练 1-2 次,以达到2-3 分钟内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②每天做积极自我暗示训练,站在镜子前,说 10
遍“我相信我能行”、“考试并不可怕,我能
答出好成绩“。 第五次咨询: 目的:巩固认知重建结果。 方法:会谈、积极自我暗示。
通过会谈,使小敏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她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母亲的当众训斥这一般事件的影响,而是由于她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她应该对自己
的问题负责。 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六次咨询,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小敏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小敏的成长。
八、咨询效果评估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 考试时不再感到害怕了。 (2)班主任的评价:考试能够正常发挥了,也不再无缘无故发脾气了,与同学的关系也恢复了。 (3)爸爸妈妈的评价:情绪稳定了,考试能够答出她以前的水平了。 (4)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SAS : 标准分 50,提示没有焦虑; SDS:标准分 45,提示没有抑郁。 (5)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小敏的考试
怖,改变了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小敏及父母说为了以后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业,提出还需要继续进行长期的心理咨询,与咨询师共同商讨了中长期的咨询方案。咨询的方法以认知疗法为主,提高求助
者对自我的认识水平,发掘个人潜能,逐步通过对人格的完善,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在本案例中,
咨询员与小敏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全面地掌握了小敏的情况,取得了小敏及其父母的信任。因此在咨询中得到小敏及其父母很好的配合。小敏的智力水平以及悟
性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咨询员针对求助者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具体情况,在咨询过程中应用认知疗法协助小敏调整认识观念,从而改变了小敏的负
性情绪,消除了小敏对考试的恐惧情绪和行为,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550AW4DAFRaCQ.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0736秒, 内存占用1.8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