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部很火热的电视剧,《闯关东》里边有一处类似的剧情,朱传文和鲜儿在闯关东的路上和家人走散,一家人为了能早日相聚,两人相依为命地朝着关东方向赶,一路上尝尽了苦头,还差点掉了脑袋。
这其中,有一处喝水的剧情,很明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日,两人有幸从一户恶地主家逃了出来,火急火燎地往前赶路,一路上找不到一处喝水的地方,嗓子眼都干得冒烟了。
强忍着口渴,继续往前走,好在没多久,终于找到一处破烂的农家小院,两人激动不已,鲜儿先是朝院内的大娘礼貌地打了声招呼,说是讨碗水喝。
逃荒岁月,大娘心善,知道心疼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话音刚落,传文已经蹿到水缸前,用大瓜瓢,满满地舀了一瓢水,送到嘴边正要往肚子里灌。
没想到被一旁的大娘大声制止了:“哎,等等”,大娘手里端着一个圆簸箕,边喊边朝传文他们快速地走来:“孩子,等等再喝,等等再喝....”。
说话之间,大娘就到了跟前,随即从圆簸箕里边抓了一把类似于麦壳谷糠一样的东西,撒在了传文的水瓢里边,水面瞬间布满了麦壳。
这一幕把不谙世事的传文弄得脑袋发懵,看着原本清澈的凉水被弄得如此浑浊不堪,传文满脸不解又带着几分埋怨问向大娘:“大娘,这...这咋喝呀?”
鲜儿毕竟比传文见识广,看着身边的男人对大娘似有几分不恭,朝着他就是一顿数落:“哥,不懂别瞎说话...!”
说完又赔着笑脸跟大娘解释:“大娘,谢谢您,您真是好心人,俺哥不懂这个,您别见怪...!”
接着转头又朝传文说道:“大娘是怕咱们道上走得急,心里有火,喝凉水激着肺管子,故意让咱俩慢慢喝的...!”
传文一听,羞愧难当,随即朝大娘道歉:“大娘,俺不懂事,您别怪俺...!”
大娘听完,心疼地笑了!
=================================
《闯关东》里这一段剧情,其实跟题主的疑问是一个道理,老人的经验往往是一代一代人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就比如这山间野外找水喝,寻水喝一般都是处在口渴心急的状态下,费尽力气好不容易找到一处泉水,都想来个闷头灌,一解口中之渴,但是这是万万不能的!
老一辈人的做法是,先不急着喝,站在一旁先缓一缓,清一清喉咙,待身体平静下来之后,再俯身慢慢喝。
或者在泉眼旁扯一把干净的杂草或者叶子,扔进水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慢慢喝,有了杂草的“干扰”,你想快也快不起来啊。
事实上不论是哪种喝法,无非就一个目的,就是让你先别急着大口灌水,待身体平静下来之后再喝。因为此时的身体正处于一个紧张焦急、毛孔张开的状态,凉水这么突然一刺激,轻则呛到喉咙,重则刺激到肺部,加上人又处在山间野外,荒无人烟,若是出点什么意外,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那岂不是有生命危险?
所以说,题主所提及的问题,老祖宗的做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您说呢?
内容原创,谢谢您的阅读!还希望您能多多点赞支持!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因为深山里的水,并不是都能喝的。它们都有各种不同水质,据有含化学成份较高的,人若饮用了这样的水,就会中毒。有含腐水较重的,有含炭水的等混合成弱水的。一般可以饮用的水,草是上面漂浮的。如果山水扔下去的草是下沉的,这就是说明含腐败的弱水,喝了就会制命的危险。所以大家一旦进山,最好带着当地向导。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