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和黄芪两者虽均为补气药,但其药性、功效及适用人群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1.药性: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中医常用于心、肺、肾相关性疾病。黄芪味甘,性微温,中医常用于脾、肺相关性疾病。两者药性及归经略有差异。
2.功效:西洋参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之功,常用于气阴两虚,咳嗽气喘,咯吐痰血,虚热烦渴,口干舌燥及消渴等症。其补气养阴的同时还能够润养五脏,且没有温燥上火之弊端,也常常称之为“无火参”。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敛汗固脱,利水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以及久溃不敛等症。西洋参气阴双补,兼有清热生津作用,黄芪重在补脾肺之气而固表止汗,兼有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等作用。
3.适用人群:西洋参适用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虚热烦躁,口干舌燥及自汗、盗汗等人群。黄芪适用于体质虚弱,免疫力差,易患感冒及中气下陷等人群。
总之,两者在药性、功效及适用人群方面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大家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来辨证选用的。
欢迎阅读!请点击关注,分享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常识。
说起补气药材,大家都不陌生,黄芪、西洋参……很多人随口就来。这些日常可以接触到的补气中药材,到底应该怎么选?是选贵的还是选进口的?很多人都不清楚。
今天,好好就针对黄芪、西洋参这2种中药材的差异以及适应症做一个详细的介绍,有困惑的朋友可以花点时间了解一下。
1 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可归睥、肺经,被历代医家认为“补一身之气”。因为黄芪的补气效果不输人参,且价格亲民,因此又常被称为“平价版的人参”。
此外,黄芪还有升阳、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等功效,这些是人参没有的。所以,才有“外行重参,内行重芪”的说法。
2. 西洋参
西洋参味微苦、性微寒,可归心、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淸火生津等功效。
临床上,西洋参主治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肺虚久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口燥喉干等症状。
二、不同症状适用于哪类药材?
1. 补气养阴用西洋参
西洋参的侧重点主要在于补气养阴,对气阴两虚证效果最佳。同补热病气虚,对消渴功效较强。临床上常用西洋参来治疗:气阴两虚证;肺气虚、肺阴虚证;热病气虚、津伤消渴。
2、固表止汗用黄芪
黄芪不仅具有很好的补气效果,同时还擅长固表止汗,对于自汗证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常用黄芪来治疗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等问题。
此外,黄芪还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像那些晨起会出现眼肿、腿肿的人,或者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的水肿,都可以泡黄芪喝消水肿。
简单来说,2种药材,都有补气的效果,但是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像黄芪可补气升阳,固表脱毒;西洋参重在补气养阴。
黄芪泡水的最佳搭配是什么?
黄芪泡水的最佳搭配,需要根据不同的症状而定,可以选择与当归、枸杞、麦冬、山药、茯苓、白术等不同的中药搭配服用。黄芪主要有补气固表以及止汗的功效,因而比较适合气虚的人口服。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以进行如下搭配。
1.如果气血亏虚,有贫血,周身乏力等症状,可以与当归搭配。当归养血补血,调经止痛、润肠,而黄芪补气升阳,益胃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当归和黄芪相配伍,可增强益气补血功效。
2.如果伴阴虚症状,建议搭配枸杞和麦冬。麦冬偏重养阴,枸杞滋补肝肾,黄芪补气,这三种药一起泡水喝,可以起到益气养阴的功效,对于气阴两虚的人群最为适合,具有益气、养阴、生津、固表的作用。
3.如果伴脾虚症状,建议配山药、茯苓、白术。这几种药材搭配在一起主要是可以益气、健脾、祛湿,能增加肠道的蠕动,对气虚性便秘有疗效,对脾虚导致的水湿不化、大便黏腻、头身困重、水肿等也有一定的效果。
本内容由北京同仁医院 传统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陈陆泉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黄芪,补气圣药,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新近批准的药食同源试点产品。
功效黄芪:性甘,微温。归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炮制品炙黄芪:甘、温;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 少 便溏 。
黄芪作为补气圣药,也是人们日常泡水喝的原材料之一,那么黄芪泡水的最佳搭配是什么?这还要看你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中药使用重在对症和用药搭配,以及用量上,用对症,搭配得当,事半功倍!搭配不当或起反作用!
以下下是我个人在文献以及一些书籍中学习看到的一些简单的方剂搭配,由于是日常泡水做茶饮,因此还是以药食同源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搭配为宜!以下仅供参考!
黄芪单用泡水,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体质虚弱,乏力,宜配枸杞。如:肿瘤患者多有体虚,反复治疗后,体虚尤甚。补气血宜配当归;(出自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增强免疫抗病能力宜配人参;爱感冒,体虚自汗、免疫力低下,当配白术、防风。(出自名方:玉屏风)便秘宜配陈皮、蜂蜜;咽干,虚咳,可配甘草;气虚水肿,小便不利,可配茯苓黄芪的药典日推荐剂量为:9〜30g,鉴于为日常保健泡水饮用,每日用量不得超过最小推荐量9g为宜。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搭配处方的用量还需斟酌,开始以小量慢饮为好。如果确实想有目的的想改善和调理身体,最好咨询一下中医大夫!
禁忌及注意事项:黄芪性温,阴虚阳亢者忌用;使用者应确实属于虚弱症候。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