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大多数细胞因子为分子量小于25kDa的糖蛋白,分子量低者如IL-8仅8kDa。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细胞因子如IL-5、IL-12、M-CSF和TGF-β等以双体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大多数编码细胞因子的基因为单拷贝基因(IFN-α除外),并由4-5个外显子和3-4个内含子组成。
(2)主要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造血功能和炎症反应有关。
(3)通常以旁分泌(paracrine)或自分泌(autocrine)形式作用于附近细胞或细胞因子产生细胞本身。在生理状态下,绝大多数细胞因子只有产生的局部起作用。
(4)高效能作用,一般在pM(10-12M)水平即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
(5)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相应高亲和性受体数量不多,在10-10000/每个细胞。细胞因子受体的研究进展相当迅速,根据细胞因子受体基因DNA序列以及受体胞膜外区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和结构,可分为四个类型: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和趋化因子受体。
(6)多种细胞产生,一种IL可由许多种不同的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如IL-1除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或巨噬细胞系产生外,B细胞、NK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等在某些条件下均可合成和分泌IL-1。
(7)多重的调节作用(multipleregulatoryaction),细胞因子不同的调节作用与其本身浓度、作用靶细胞的类型以及同时存在的其它细胞因子种类有关。有时动物种属不一,相同的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可有较大的差异,如人IL-5主要作用于嗜酸性粒细胞,而鼠IL-5还可作用于B细胞。
(8)重叠的免疫调节作用(overlappingregulatoryaction),如IL-2、IL-4、IL-9和IL-12都能维持和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
(9)以网络形式发挥作用,细胞因子的网络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1)一种细胞因子诱导或抑制另一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如IL-1和TGF-β分别促进或抑制T细胞IL-2的产生;(2)调节同一种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如高剂量IL-2可诱导NK细胞表达高亲和力IL-2受体;(3)诱导或抑制其它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如TGF-β可降低T细胞IL-2受体的数量,而IL-6和IFN-γ可促进T细胞IL-2受体的表达。
(10)与激素、神经肽、神经递质共同组成了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
(11)自限性分泌。
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1.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例如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可刺激T细胞自身的生长,表现为自分泌作用。
2.旁分泌方式:对邻近细胞 发挥作用,例如树突状细胞( DC)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2(L-12)刺激邻近的T细胞分化,表现为旁分泌作用。
3.内分泌方式:少数细胞因子通过循环系统对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在高浓度时可通过血流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表现为内分泌作用。
细胞因子种类很多
比如
白细胞介素类:
白介是由多种细胞生产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系统的功能很大程度依赖于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作用于T细胞,B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等多种靶细胞,通过靶细胞上的受体来传递免疫信息。激活,调控血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成熟。在机体免疫应答,多种生理和病理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趋化因子类:
趋化因子可结合在内皮细胞表面,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控制免疫细胞趋化,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
CD抗原类:
CD抗原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免疫细胞抗原识别,免疫效应功能的发挥,造血细胞的分化和造血过程的调控。参与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和组织修复。可用于肿瘤治疗,骨髓移植以及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干细胞类:
干细胞可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
细胞因子非常有应用前景,在现在比较火热的DC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是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多种组织细胞(主要为免疫细胞)所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细胞因子能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成熟、功能维持、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创伤愈合和肿瘤消长等。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血细胞生成、细胞生长、APSC多能细胞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和分泌特点如下。
一、特点介绍:
1、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双重性。细胞因子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的细胞因子受体而发挥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与其受体集合后启动复杂的细胞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引起细胞基因转录的变化。细胞因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它有助于阐明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机理,有助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细胞因子已用于治疗肿瘤、感染、炎症、造血功能障碍等,并收到良好疗效,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细胞因子的分泌特点:通常以旁分泌或自分泌形式作用于附近细胞或细胞因子产生细胞本身。在生理状态下,绝大多数细胞因子只有产生的局部起作用。
二、细胞因子的介绍: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调节细胞功能作用的多肽分子,细胞因子不仅作用于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还广泛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对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效应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细胞因子发挥广泛多样的生物学功能是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
细胞因子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细胞因子就是指骨髓中的间质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或者其他器官的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这种小分子的蛋白质往往对人体血细胞代谢起明显的调节作用。
常见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1、促血小板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不同的刺激因子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比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骨髓中红细胞的增殖分裂,产生数量更多的红细胞,当人体缺氧的时候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浓度就会增高,刺激红细胞进一步增多,弥补人体缺氧的状态。
另外,促血小板生成素能够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分裂,产生数量更多的血小板,在临床上常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小分子量可溶性蛋白或蛋白多肽。细胞因子的种类:白细胞介素(ILS)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因子(chemokines)生长因子(GF)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①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
②免疫调节作用。
③参与细胞凋亡。
④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⑤促进各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⑥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⑦细胞因子异常可导致疾病的发生。⑧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绝大多数细胞因子为分子量小于25kDa的糖蛋白,分子量低者如IL-8仅8kDa。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细胞因子如IL-5、IL-12、M-CSF和TGF-β等以双体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大多数编码细胞因子的基因为单拷贝基因(IFN-α除外),并由4-5个外显子和3-4个内含子组成。
主要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造血功能和炎症反应有关。
扩展资料
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因子一般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血细胞生成、细胞生长、APSC多能细胞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
淋巴因子是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激素样的多肽物质,不具有抗体的结构也不能与抗原结合。淋巴因子可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使靶细胞发生特性或功能的变化。淋巴细胞借助淋巴因子对邻近或远离的靶细胞产生作用,与抗体的作用相平行,是实现免疫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十分重要的途径。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