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参小米粥在做的时候需要准备小米和海参以及适量的小油菜,还要准备少量姜丝和葱花。把准备好的小米要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用清水浸泡两小时,准备好的小油菜,要洗净以后空干水分,海参也要提前泡发,切成片状。
2、在粥锅中放入适量的清水加热煮开,再把泡好以后的小米放入到锅中再次加热烧开,然后放入切好的海参继续煮,10分钟在煮的过程中要用勺子不断搅拌防止粘锅。
3、锅中的粥煮到八成熟的时候,放入切好的姜丝,盖好锅盖,继续用小火熬煮,在熬煮的过程中,不要打开锅盖,过20分钟以后打开锅盖,放少量的鸡汁调匀,继续煮,二分钟加入适量食用盐和白胡椒撒上葱花关火,这时美味的海参小米粥就已经做好,取出降温就能
食材清单
鲜人参 1条 、 莲子 6g 、 薏仁 6g 、 花生 10g 、 扁豆 6g 、 红豆 6g 、 花豆 6g 、 糯米 20g 、 大米 20g 、 冰糖 适量
烹饪步骤
1/5
准备好所有食材,
2/5
用软布洗净鲜人参泥土,清洗、炖煮时忌铁器,
3/5
用不锈钢刀把人参切段,
4/5
所有食材洗净,浸泡1小时。
最后一步
放入电饭锅,选择煲粥模式,自动炖煮至完成,加冰糖调味即可。
材料:大米150克,人参2棵,鲜百合25克,冰糖20克。
制作方法:
1、大米用清水洗净,控干水分;人参洗净片;百合洗净,掰瓣。
2、锅内加适量水烧开,放入大米和人参煮开,转中火煮30分钟,加入百合、冰糖,煮至冰糖溶化即可。
1、花生香米粥: 香米,绿豆,黑米,花生,薏米
2、粗粮纤维粥:玉米渣,高粱米,荞麦,糙米,麦仁
3、经典腊八粥:黑米,大米,玉米渣,红豆,小米,红枣,葡萄干
4、清热驱火粥:大米,糯米,绿豆,燕麦米,糙米
5、十谷珍米粥:燕麦片,糙米,花生,黑糯米,红糯米,小米,莲子,芡实,绿豆,荞麦
6、清肠养颜粥:红豆,黑豆,血糯米,燕麦米,糙米,大米
7、三降苦荞粥:苦荞,小米,高粱米,荞麦,燕麦米
8、桂圆八宝粥:大米,糯米,小米,绿豆,红豆,桂圆,蜜枣
9、甜蜜情人粥:大米,红米,黑米,花生,红豆,玫瑰
10、麦仁百合粥:江米,绿豆,麦仁,花生,百合,红枣,山药
11、九彩珍米粥:大米,糯米,红米,黑米,血糯米,燕麦片,小米,高粱米,麦仁
12、葡萄莲子粥:花生,红豆,江米,黑米,燕麦米,葡萄干,豇豆,莲子
13、绿豆瓜干粥:绿豆,江米,麦仁,豇豆,红米,瓜干
14、桂圆莲子粥:红豆,绿豆,黑米,白糯米,大米,莲子,桂圆
15、红血补气粥:红米,红豆,花生,红枣,山药,枸杞
16、赤豆薏米粥:赤小豆,薏米
17、相思桂圆粥:大米,江米,绿豆,红豆,西米,桂圆
18、核桃黑米粥:黑米,大米,小米,红枣,燕麦片,核桃
19、芡实山药粥:芡实,山药,高粱米,荞麦米,糙米,江米,燕麦米
20、果干提神粥:玉米片,小米,江米,西米,苹果干,红枣,香蕉干
21、增阴乌发粥:红枣,黑米,黑豆,黑芝麻,黑小米
22、燕麦南瓜粥:燕麦,小米,玉米渣,南瓜干
23、护眼明目粥:大米,黑米,绿豆,糙米,西米,枸杞,菊花,红豆
24、麦仁紫薯粥:燕麦片,江米,绿豆,麦仁,小米,花生,紫薯
25、养胃温肺粥:大米,小米,花生,红枣,燕麦片
26、小米人参粥:胡萝卜干,大米,玉米片,西米,小米
27、蜜枣糯米粥:糯米,小米,红米,绿豆,蜜枣,红豆
28、莲子百合粥:血糯米,白糯米,百合,黏玉米,莲子
29、水果麦片粥:水果干,燕麦片,江米,小米
30、银耳红枣粥:小米,白糯米,红枣,苹果干,银耳,冰糖
人参五味粥
材料:人参1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粳米150克,白糖25克。
制作方法:
1、将人参润透,切成薄片;麦冬砸扁,去内梗,洗净;五味子洗净,去杂质;粳米淘洗干净。
2、将粳米、人参、五味子、麦冬同放煮锅内,加清水800克,置旺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煮35分钟,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人参排骨汤做法
(1)原料:人参100g、排骨1000克、水
3000g以上、花椒、姜片、黄酒、红枣、盐,鸡粉适量。
(2)将排骨洗净后剁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倒入黄酒,煮去血水,沥干备用。
(3)将人参切片。
(4)炖锅中加水,放入排骨、黄酒、姜片、红枣、花椒,大火煮30分钟。
(5)加入人参须和人参切片,盐、鸡粉,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炖半小时,再转小火炖1小时候左右,到排骨软为止。
1、是瘦肉、鸡肉或鱼肉等白肉。 2、因为人参粥中的成分可以调节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和生命力,而白肉则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有助于肌肉修复和营养补给。所以,将二者搭配在一起,既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又能充分发挥人参的功效。 3、除了白肉,人参粥的搭配还可以有红枣、莲子、桂圆等食材,这些食材都具有养生保健作用,加入到人参粥中一起煮熟,不仅可以提高口感,还能增强养生效果。
主料:小米50克
辅料:鸡蛋清40克,人参10克,薤白12克
人参小米粥的做法:
1.将人参用慢火加水煎取汁
2.药汁加小米煮粥,将熟,下鸡蛋清及薤白,煮熟即可开吃
把人参洗净,大米淘洗净,人参研成粉或切片。鲜人参浆水足,营养好些,用牙刷好刷些,吃不完的,可以放冰箱冷藏,可以晒干,放,大米米与人参粉一同放入沙锅或铝锅内,加水适量。
将锅置武火上烧开,移文火上煎熬至熟将冰糖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熬汁将冰糖汁徐徐加入熟粥中,搅拌均匀即成
食材用料
人参 1条、扁豆 6g、花生 10g、莲子 6g、大米 20g、糯米 20g、红豆 6g、薏仁 6g、花豆 6g、冰糖 适量
做法5个步骤
步骤1.
准备好所有食材
步骤2.
用软布洗净鲜人参泥土,清洗、炖煮时忌铁器
步骤3.
用不锈钢刀把人参切段(切段,人参易出味,但不喜欢吃人参粒的朋友,也可以整条放入,只要炖煮时间够长即可)
步骤4.
所有食材洗净,浸泡1小时(提前浸泡,可以让豆子炖煮后口感更绵软)
步骤5.
放入电饭食材用料
人参 1条、扁豆 6g、花生 10g、莲子 6g、大米 20g、糯米 20g、红豆 6g、薏仁 6g、花豆 6g、冰糖 适量
做法5个步骤
步骤1.
准备好所有食材
步骤2.
用软布洗净鲜人参泥土,清洗、炖煮时忌铁器
步骤3.
用不锈钢刀把人参切段(切段,人参易出味,但不喜欢吃人参粒的朋友,也可以整条放入,只要炖煮时间够长即可)
步骤4.
所有食材洗净,浸泡1小时(提前浸泡,可以让豆子炖煮后口感更绵软)
步骤5.
放入电饭锅,选择煲粥模式,自动炖煮至完成,加冰糖调味即可锅,选择煲粥模式,自动炖煮至完成,加冰糖调味即可
栾加芹:每天都可以喝不花钱的人参汤——浓米汤,老少皆宜
我曾见乡下的小儿,生下来母亲没有奶水喂养,又没有钱,家里只好每天熬制浓米汤代替奶粉,也照样长得白白胖胖,聪明可爱。所以,浓米汤是小儿理想的保健食品。其实,它不仅对小儿有益,成年人常吃也能达到保健滋养身体的目的。
?熬米汤最好使用东北大米
熬米汤最好用东北大米,因为东北黑土地出产的大米得坤土、坎水之精华。虽然其他地方的大米在不同程度上也得坤土和坎水之气,也能补脾、补肾,但因为地域的优势,还是东北出产的大米更好。浓米汤的制作方法很简单。首先,您要根据家中人数,取适量东北大米,淘净后放入平常使用的锅中,加适量清水,先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慢熬,大约40分钟,即成米粥,米粥上层的米汤就是浓米汤,有的地方叫米油。现代人时间紧张,也可以用高压锅熬制,转保压状态后,只需保压8分钟,米粥就好了,浓米汤也随之而成。古代医家曾说,浓米汤可代替参汤。一开始,我对这种说法感到很疑惑,浓米汤这么普通的东西,怎么这么神?后来我研究人参时发现,北方是先天坤土、后天坎水之地,在那里生长的人参都能得天地之灵气,能长成人形,补人元气。由此,黑土地上生长的大米,补人的功效也与人参有相通之处。
?米汤具有兑泽之性,最补人的肺
坎水是人的先天之本,坤土是人的后天之本,大米兼得先天坎水之气与后天坤土之气,把它熬成米粥,最上层的米汤,又具有兑泽之性,所以,大补属于兑卦的肺。熬制米汤,一般需要较多一点儿的大米,这样熬得的米汤才浓些。取掉米汤之后,剩下的部分,大概只能称作米渣了,食之无味,而且也无太多的营养,我通常劝人家倒掉,只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听我的。唉,这样的行为,我真的难以理解。固然,倒掉米渣是倒掉粮食,从心理上往往让人难以接受。然而,为了健康的需要,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无论是从药效上还是从经济上计算,喝掉米汤、倒掉米渣都是对你有利的。即使每次用半斤大米熬制米汤,其原料的价格也不过一元钱。如今的年代,一元钱你能买到什么补养身体的良药呢?就是买来的中药,煎煮之后,也大多是要倒掉药渣的。即使是同样的疗效,舍弃米汤而去购药,也是不合算的吧。关于米汤,还有一则故事。过去的乡下,有一人家收了一个童养媳,他们只让童养媳做苦活累活,而不愿意让她吃好,于是每天吃饭的时候只给她喝粥锅上层的米汤。结果一段时间后,这童养媳变得结实健壮,家中别的人倒长得瘦瘦弱弱的,于是他们向医生提出疑问。自然,答复是:“你们真傻啊,一锅粥中,养分全在米汤里。”
一拍二摩三暖 祛病活血御寒
到了冬季,人们就要采取一些措施抵御寒冷,保暖健身。下面“一拍、二摩、三暖”的手法,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御寒保暖、祛病健身的目的,可以让您平安地度过难挨的冬天。
一拍:拍打足三里穴,以中等速度稍用力,每日早晚各拍打300余下。接着稍用力分别拍打小腿各300余下。然后,拍打膝盖各300余下。再就是左右转膝各100余下。最后左腿向前跨一步,双手用力压膝盖,做100余下,换右腿同法操作。
二摩:①按摩涌泉穴。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心,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心,搓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搓揉100余下。接着搓揉各脚趾100余下。②按揉气冲穴。气冲穴(大腿根内侧)的下边,此穴下边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止。此法俗称“放血法”,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很有益处。根据“动则生阳”的观点,通过按摩这两个穴位,可加强对手脚的锻炼,增强手脚的御寒功能。
三暖:即暖头、暖足、暖背。①暖头。人在静止状态下,当环境温度为15℃,人从头部散去占人体总产热的1/3热量,4℃时为1/2,-15℃时可达3/4。寒冷会使血管紧缩,全身肌肉紧张,引发头痛、偏头痛、伤风感冒、肠胃不适、失眠等症。“冬天戴棉帽,胜过穿棉袄”是很有道理的。②暖足。“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所以,脚的温度最低,脚受凉可引起人体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活动缓慢,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诱发感冒、心脑血管病、气管炎、行经腹痛。③暖背。人背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行之处。督脉为一身之阳经,太阳经在一身之表,风寒之邪气入侵肌体,太阳经首当其冲。倘若背部保暖不好,风寒邪气极易经过人体背部入侵,损伤人体阳气而致病,或者旧病复发加重。尤以老慢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对患有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的老人而言,背暖尤为重要。如冬日晒太阳,应多晒背部;或穿一件羽绒背心、皮背心,对暖背大有好处。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