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衰竭的症状?

 2023-05-10  阅读 418  评论 0

摘要:(一) 病因   1 . 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衰竭) 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收缩力减弱。前者主要见于冠心病、心肌炎、扩展性心肌病; 后者包括继发于长期机械负荷过重、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低 下) 或

 (一) 病因

  1 . 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衰竭) 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收缩力减弱。前者主要见于冠心病、心肌炎、扩展性心肌病; 后者包括继发于长期机械负荷过重、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低 下) 或医源性心肌侵害(如阿霉素、纵隔放射疗治) 而至的心肌衰竭。

  2 . 继发性心肌动力障碍

  (1) 容量负荷过重: 如房室膈缺损、主动脉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全身血容量增多等(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动静脉瘘、脚气病等) 。

  (2) 压力负荷过重: 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小、肺动脉瓣狭小、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缩窄等。3 . 心室丰裕受限 包括心室舒张期顺应性降低(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心室肥厚、肥 厚性心肌病) 、限制性心肌病(心内膜或心肌病变) 和心包疾病(缩窄或填塞) 。二尖瓣和三尖瓣 狭小也会使心室丰裕受限, 并会导致心房衰竭。

  (二) 诱因

  心力弱竭可由于基本病因的不断恶化或长期劳损发生。约半数以上的患者发作有诱发因 素。此中主要诱因有以下几种。

  1 . 感染 最多见及最重要的诱因为肺部感染, 心力弱竭患者有肺瘀血更易发生感染。肺部 感染时, 发热、窦性心动过速、咳嗽可加重心脏承担, 且毒素能侵害心肌。儿童、青少年风湿热直 接侵害心肌, 是引起心力弱竭的重要原因。其他感染如病毒性心肌炎也较多见。一旦发生感染 性心内膜炎, 将进一步侵害瓣膜及增加心脏负荷, 促使心力弱竭的发生。

  2 . 身体的力量过劳、情志改变及环境变化如寒冷、酷热、潮湿等均可诱发心力弱竭。

  3 . 疗治不当及钠摄入过多 患者失治或误治、洋地黄过量、放宽钠盐摄入, 均可引起心力弱 竭复发。

  4 . 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常有心律失常。少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轻度传导阻滞影响不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均可增加心脏承担, 影响心排出量。

  5 . 心肌缺血 任何原因影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均可促使心力弱竭的发生, 尤其是心肌梗死更容易发生心力弱竭。

  6 . 肺栓塞 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二尖瓣狭小常合并心房纤颤, 引起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 患者发生心力弱竭后长期卧床, 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栓塞。两者随时都有发生肺栓塞的危险, 加重右心衰竭。

  7 . 高心排血量状态 贫血、甲亢、妊娠或其他高心排血量状态其实不常引起心力弱竭, 但在心脏病的根蒂根基上能诱发心力弱竭。

  (三) 心力弱竭的发病机理

  1 . 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代偿机制 决定心排出量的主要因素为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和心肌舒张功能。传统以为“泵”功能衰竭乃左室功能异的结果。最近研究证实, 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完全相同的心力弱竭, 约30 % 是由于原发性左室功能异常而至, 明确了心室舒张也是1个耗能过程。若心脏收缩功能不全, 可以影响心脏舒张功能; 心脏舒张功能异常, 也可影响心室的丰裕, 而致心脏收缩时排出量少。只有两者功能正常, 才能保持正常的心泵功能。有些病例多以舒张衰竭为主, 表现为有收缩衰竭的心力弱竭患者, 也每每同时有舒张功能障碍。值得注重的是, 疗治心房收缩衰竭有用的药物对于舒张功能可能有害。路程经过过程创伤性、非创伤性心功能查抄可区别这两类不同性质的心力弱竭。左室舒缩功能减弱或后负荷过重时, 则难以泵出足够的血液,势必产生两种影响: ①动脉系统得不到足够的血液; ②心室收缩末残留血量增加。

  这种情况下, 主要依靠三种代偿机理维持心脏的泵功能:

  1) 心室扩张, 增加前负荷, 当肌小节适当延长时, 可供给粗细肌丝最适合的叠合, 产生最大数量的横桥联合, 得到最大张力, 心脏收缩力增加, 心输出量增加, 称为Frank-Straling 效应。但是, 如仅有心脏扩大而不伴有适当、适量肥大, 则随室壁张力增加其心输出量反倒降低, 此即aplace 效应。

  2) 心肌代偿性肥厚, 增加了收缩组织的数目, 进而增加了肌凝蛋白与肌纤维蛋白彼此作用点, 使心输出量增加。因此, 在心力弱竭时, 交感神经愉快, 心脏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 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 ①增加心率及心肌收缩力; ②收缩动脉维持低输出量的血压, 收缩静脉维持心室丰裕压③抗利尿激素增加, 削减尿量, 增加血容量, 以提高前负荷; ④心力弱竭最重要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 系统亢进, 也是为了增加水钠潴留, 以增加血容量或前负荷, 提高心排出量。但是, 交感神经愉快或代偿过度并非有益无害, 反倒形成恶性循环, 加重心力弱竭。如心率加速虽增加心排出量,但也增加心肌耗氧量, 而且缩短了舒张期, 影响冠状动脉灌注, 加重心肌 缺血。 心脏对血液动力学负荷过重的反映可分为三个阶段。

  熬头阶段(数天) ———暂时性崩溃。循环: 急性心力弱竭、肺瘀血、低心排出量; 心脏: 急性左 室扩大, 早期肥厚; 心肌: 线粒体相对增加。

  第二阶段(数周) ———稳定的功能亢进。循环: 肺瘀血减缓, 心排出量增加; 心脏: 确定的肥厚; 心肌: 肌纤维容量相对增加。

  第三阶段(数月) ———耗竭和进行性心脏硬化, 循环、多因素彼此作用的恶性循环。

  从上面所说的可见, 心肌肥厚与外周血管收缩、钠水潴留同样, 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可起有益的代偿作用。但由于肥厚心肌能量缺乏, 心肌缺血, 心肌细胞死亡, 心肌收缩单位削减, 余下的存活心肌负荷进一 步加重,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 充血性心力弱竭可看做是一种“超负荷心肌病”。这是促使心力弱竭进行性恶化的主要决定因素。

  2 . 心力弱竭的细胞机理 心力弱竭的患者在长期代偿过程中, 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 而心肌肥厚的同时, 毛细血管的数量不相应增加, 肥厚心肌单位容积内线粒体的增加也赶不上肌原纤维的增加, 使细胞内线粒体相对削减; 且因肌浆网摄Ca 力降落, 大量的Ca 转存于线粒 2 + 2 +体内, 使线粒体和氧化磷酸作用受按捺, 产生ATP 的能力降低。此外, 心肌细胞内肌凝蛋白(My-osin) 本身具备ATP 酶作用, 能分解 ATP 而产生能量。这一作用可被 Ca 2 + 拿获, 被 Mg 所按捺。 2 +Mogsin- ATP 酶具备三种同工酶, 依其活力凹凸和使心肌收缩速度的快慢分别称为 V1 、2 、3 。三 V V者呈绝对是的比例。在心脏慢性负荷过重和发生心肌肥厚的情况下, 肌凝蛋白ATP 酶活性降低,V1 成分减低而V3 成分增加。这意味着心脏在捐躯收缩速率的情况下, 节流能量消耗, 保持继续进行工作状态。这是一种节能的掩护机制, 有帮助于心脏适应慢性血液动力学负荷过重, 有助于延缓心力弱竭恶化, 有可能延长生命, 并为负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供给理论根蒂根基。 氧自由基(OFR) 与心力弱竭的关系: 心力弱竭时, 压力及容量负荷过重可产生心肌缺血。此 时, 路程经过过程体内黄 呤氧化酶系统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落等多途径形成氧自由基(简称 OFR) 。OFR 包括: 超氧阴离子O2 、羟自由基OH 、过氧化氢 H2O2 等。OFR - -损伤心肌细胞最主要机理是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 产生脂质过氧化损伤; 同时, 侵害 心肌超微结构, 破坏了机械做功的结构根蒂根基及心肌愉快—收缩偶联, 致使心肌收缩力降落。同时, 因损伤及肌质网Ca - ATP 酶活性降落, 胞浆浓度不断升高, 导致肌原纤维挛缩, 细胞肿胀, 2 +使心肌顺应性降落, 心肌舒张功能也将受到侵害。 OFR 产生增多的同时, 衰竭心肌细胞内清除 OFR 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 酶(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P) 等活性降落, 从而使OFR 进一步增多, 加重心肌细胞侵害。

  3 . 心房肽与心力弱竭 心钠素(简称ANP) 是心肌细胞分泌的利钠利尿激素, 参与心血管功能调节。大量资料显示, 心力弱竭患者血浆中 ANP 明显增高, 通常比正常对照组高2 ~10 倍。心力弱竭时心排出量削减, 致使舒张末期心室丰裕压升高, 导致心房容量和压力升高, 路程经过过程心房 壁机械感触感染器而使心房内 ANP 释放增加。在心力弱竭后期, 病程较长、病情严重的患者血中ANP 反倒降低, 其机理多以为系长期分泌亢进而导致最终耗竭的结果。 ANP 的有生命的物质效应有三方面: ①利尿排钠: 将心钠素提取液注入动物体内, 可使尿量明显增 加; 尿钠、尿氯、尿钾均增加; ②扩张血管: 路程经过过程刺激乌首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 增加, 从而使血管光滑肌松弛; ③按捺 RAA 系统: 包括按捺肾素分泌, 选择性地对抗血管紧张素缩血管作用, 从而按捺醛固酮分泌。但现实上在心力弱竭患者中, 尽管 ANP 浓度高于对照组数倍, 但患者尿量 及尿钠并未增加, 血浆中血管紧张素AⅡ却明显增高。对这一现象, 有人以为是心力弱竭时ANP增高的程度尚不足以对抗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 RAA 系统拿获的强高文用; 另外, 有人以为心力弱竭时,ANP 靶器官上受体对ANP 反映性降落。

  4 .β受体与心力弱竭 儿茶酚受体尤其是NE, 路程经过过程心肌β、β2 受体及其细胞内信息传递系 1统增高细胞质中Ca 的浓度, 致使心肌发生正性变力和变时作用, 这是正常或心力弱竭时的一 2 +个重要调控机理。β1 受体主要分布 于心肌、房室结、冠状血管壁等组 织中, 约占受体70 % ~80 % 。而β2 受体分布于神经、心脏血管组织中, 它和α1 受体共约占20 % ~30 % 。目前发现, 瓣膜病、法乐氏四联症、特发性心肌病等而至的心力弱竭, 主要是β1 受体数目削减, 占据的比例从70 % ~80 % 降到50 % 左右, 而β2 和α1 受体从20 % ~30 % 升高到50 % 左右, 称为β1 受体密度下调。其机理大大都人以为是由于心力弱竭时, 交感神经持续愉快, 产生大量的β1 受体激动物质,如正肾上腺素等, 使受体超负荷耗竭的结果。 因此, 在正常情况下, 主要路程经过过程β1 受体发挥正性肌力作用的调控途径则转为激动β2 受体和α1 受体发挥调控作用。故心力弱竭时, 从改变受体角度上来提高心肌正力作用应路程经过过程三条途径: ①选择性应用β2 受体激动剂(如ziwterot) 和α1 受体激动剂; ②应用无选择性的β1 受体激动剂(如 Doubutamine ,Dopamine) ; ③β1 受体选择性阻滞剂(如 Metoprot) , 使β1 受体逐渐恢复上调。β1受体阻滞剂尽管对心脏有负性肌力作用, 但一些报告指出,β1 受体对心力弱竭可能有益, 特别是使用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物失效时, 给予小剂量的β1 受体阻滞剂可使其受体密度上调, 使之对β1 受体激动剂的反映改善, 此外, 还可使心肌免受儿茶酚胺浓度太高的风险。临床上可与一些正性肌力药物瓜代使用或中断使用, 以推迟或防止β1 受体过度下调。

  (四) 病理

  由于长期负荷增加, 导致心肌肥厚和心腔扩大, 乃至心力弱竭时发生相应的病理和生化改变。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 . 熬头期(短暂的损伤期) 临床上有肺充血的表现, 病理查抄发现心肌纤维水肿, 彼此分 隔增宽。细胞内糖原和三磷酸腺苷(ATP) 含量降低, 磷酸肌酶含量正常, 乳酸生成增加, 蛋白合成旺盛, 核糖核酸(RNA) 及线粒体增多。

  2 . 第二期(较长期的稳定的功能亢进期) 此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组织病理发现, 心肌肥厚, 心肌纤维增大, 小量纤维化病变。细胞内糖原、 、磷酸肌酶显著削减, 乳酸生成略增, 蛋白 ATP合成正常,RNA 含量正常, 脱氧核糖核酸(DNA) 削减, 心肌纤维的增加相对的较线粒体的增多明 显。

  3 . 第三期(长期的耗竭和纤维化期) 临床上心力弱竭持续。组织病理发现, 心肌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 出现不可比例的结缔组织增生和脂肪改变性别, 肌内细胞的细胞核固缩, 细胞内蛋白合成和DNA 明显削减, 其他同第二期。 关于心力弱竭时组织病理和生化的改变及其影响的争论颇多, 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大多 数学者以为, 慢性心力弱竭时, 心肌尚能保持产生和储存能量的功能, 但能量转化功能减退, 即由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能力减退。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一) 病因病机

  本病为他病长期不愈成长而来, 其因纷繁, 其机则一, 主要有如下几种。

  1 . 久病不愈, 心肺身体虚弱 充血性心力弱竭可因他脏病变久羁不愈, 伤及心肺。因心主血, 肺 主气, 肺气受损, 宗气生成不足, 则动气匮乏; 心络身体虚弱, 则血液鼓动无力, 气血无以灌溉五脏六腑, 洒陈四肢百骸, 从而出现心悸、气短、乏力、自汗、脉细或结代等心力弱竭的早期症状。

  2 . 心脾肾亏 若心肺身体虚弱进一步成长, 日久及肾, 后天脾胃受损, 先天失养, 可使肾阳不足,肾络失荣; 肾阳虚久, 难以资助心、脾之阳, 终致心脾肾阳皆虚, 络脉失煦, 运行涩滞, 乃至心络、肺络、肝络、肾络、脾络相继瘀阻为病; 甚至影响周身络脉, 气血运行失常, 则出显露原形寒肢冷, 喘促 气短、不能平卧, 四末不温, 尿少, 浮肿等症。 心脾肾亏之后, 情志、劳累、输液等常成本病诱发因素, 阳虚络瘀, 心气不支, 心阳猝脱, 又可见喘气急促, 汗出身凉, 四肢逆冷, 脉微欲绝等危症。

  3 . 瘀痰互结, 水湿内阻 本病后期, 五脏俱伤, 心主血脉功能失职, 心络身体虚弱, 运血无力, 络脉瘀阻则“血瘀”。如《灵枢·刺节真邪》篇所谓:“宗气不下, 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本病久羁不去, 乃至肺脾肾三脏之络虚而不荣, 又可影响水液运行, 使水湿停蓄于内———肺 络身体虚弱, 津液输布代谢功能减弱, 水的通调不利; 脾络身体虚弱, 水谷不运; 肾络阳气不足, 气化不能,主水失职。水泛肌肤则为浮肿, 炼而为痰, 上干于肺则为喘咳。 瘀之既久, 津液旁渗络脉之外, 也可化为水湿, 或上凌心肺, 或泛滥肌肤, 或留于胸腹, 或化为痰饮; 而水湿又可令络脉瘀滞不畅, 使瘀血进一步产生或加重, 从而形成1个正虚邪实、标本兼夹、恶性循环的病理过程。

  (二) 病理演变

  心力弱竭是五脏精气衰微的危重病证, 属多脏同病, 整体衰竭, 但以心为主。 心肺姘居膈上, 心主血脉正常有帮助肺主气功能的发挥, 肺朝百脉而助心行血。心阳不足, 心 络身体虚弱, 运血无力, 脉络循行不畅, 则可使肺络瘀滞, 肺气壅塞。肺络身体虚弱, 宗气生成不足, 百脉不朝, 或肺气壅塞, 影响心主血脉功能, 则出现心肺两脏俱病, 虚实互见的临床表现。 心肾两脏同属少阴, 经络相连, 乃生命之根, 心络身体虚弱, 心阳虚衰日久, 心火不能下济于肾,致肾络不荣, 肾阳虚衰, 化气行水功能减弱, 乃至水气凌心, 阻遏心阳, 而成心肾同病之象。 心主血, 肝藏血, 心血运行不畅, 络脉瘀滞久羁不去, 日久可致肝络瘀阻。 心肾阳衰, 火不暖土, 脾络身体虚弱, 中阳不振, 运化无权, 则心脾肾阳虚互见。脏腑诸阳气不足, 络气不充, 运行无力, 又可致周身络脉瘀阻不畅。因而心病成长为心力弱竭, 多属气血阴阳失调, 心肺肾脾肝诸脏同病, 络气不足, 络脉瘀阻的一种综合征。

  以上所见, 心阳不足, 心络身体虚弱, 运血无力, 是本病的基本病理; 日久致血瘀、水蓄、饮停, 故瘀血、痰饮、水湿是本病重要的病理产物。瘀从身体虚弱来, 水自瘀血生; 络脉瘀滞, 气血不畅, 水饮停聚又加重心脏承担, 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疗治

  1、临床表现

  心力弱竭的主要表现起源于静脉瘀血。左心衰竭为肺静脉瘀血, 常在肺动脉高压下继发右心力弱竭, 右心衰竭为体循环瘀血, 全心衰竭为肺、体循环都瘀血, 常以此中之一表现显著。左心衰竭常见疾病因为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 高血压病, 冠心病, 儿童多见急性风湿性心肌炎及急性肾脏炎症等。右心衰竭多继发于左心衰竭, 肺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及三尖瓣病变。心肌炎、心肌病常为漫溢性病变, 一般引起全心心力弱竭。左心衰竭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肺部口罗音; 右心衰竭的主要体征为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浮肿及腹水。左、右心力弱竭都有疲倦、乏力、少尿, 以左心衰竭明显, 由于心排出量降落而至。

  (一) 症状

  1 . 左心衰竭

  (1) 呼吸困难: 为左心衰竭肺瘀血的主要表现, 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开始常见劳力性呼吸困 难, 进而出现端坐呼吸、阵发性心源性哮喘、苏息时呼吸困难及肺水肿。一旦合并右心衰竭, 则症状有所缓解。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长期肺瘀血, 导致肺泡功能减退, 通气功能障碍; ②心排 出量削减与血流速度减慢, 换气功能障碍, 导致缺氧, 二氧化碳潴留; ③肺循环压力上升, 导致反 射性呼吸中枢愉快增高。 劳力性呼吸困难: 开始的一段时间仅发生于较重的身体的力量劳动时, 苏息后消失, 随着左心功能不全加重,较轻的身体的力量劳动即引起呼吸困难。严重时苏息状况下也可出现呼吸困难, 表示肺瘀血引起肺通气 血流比值减低及肺顺应性减低, 需用呼吸肌用力呼吸。 平卧时感呼吸困难, 被迫采取高枕位, 较重者取半卧位, 严重者被迫坐起借以减缓呼吸困难。主要由于体位对心输出量和肺活量的影响而至。 阵发性呼吸困难: 可视为端坐呼吸的急性发作, 常发生在午夜, 患者从严重的梗塞感触感染中忽然惊醒、坐起, 甚至站立及上体前俯, 并用双手抓床栏, 借以使呼吸肌用力呼吸。轻者坐起后不久症状即可消失, 患者又可入睡; 重者发作时可出现发绀、冷汗、咯粉红色泡沫痰, 肺部出现哮鸣 音及湿口罗音(肺底尤多) , 称为心源性哮喘。

  (2) 咳嗽、咯血: 肺瘀血及支气管黏膜水肿使左心衰竭患者或多或少地出现咳嗽, 甚至咳嗽为心力弱竭发作前的主要症状, 在身体的力量劳动、平卧时加重。多为干咳, 有时候痰中带血, 可咯出泡沫痰。当合并肺部感染时, 则咳嗽更加明显。二尖瓣狭小时, 巨大左心房压迫支气管, 可引起刺激性咳嗽。有左肺动脉扩张时可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嘶。急性肺水肿时, 可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二尖瓣狭小也可致支气管黏膜下层曲张的静脉破裂而产生咯血。咳嗽固然是左心衰竭的常见症状, 但其本身也可以诱发阵发性呼吸困难, 或加重其气急, 同时产生肺动脉高压, 加重 右心室的负荷。

  (3) 陈—施氏呼吸: 严重的左心衰竭时, 因动脉血流迟缓, 能使患者在深度睡眠中发生此种呼吸。任何加深深度睡眠的药物(巴比妥或麻醉剂) 更能促使其发生, 通常患者不觉, 而由家眷发现。

  2 . 右心衰竭 上腹部胀满是右心力弱竭1个比较早的症状, 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吐逆、右上腹部压痛。系由肝脾肿大和胃肠道瘀血而至。

  3 . 全身性表现

  (1) 疲倦和乏力: 常为左心力弱竭的早期症状, 主要是由于心排出量削减引起的骨骼肌血流 灌注不足而至, 亦可以由于限盐和过量利尿引起的低血钠及低血钾而至。

  (2) 夜尿和少尿: 在心力弱竭早期已有夜尿增多, 因白天患者站立或活动时血液再分配, 使肾灌注更加削减, 待患者平卧苏息后, 心脏负荷相对减缓, 肾动脉收缩有所缓解, 使尿形成增加。心力弱竭晚期, 心排血量严重降低, 肾血流量削减,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肾小管再吸收增加, 可产 生少尿。尿量可反映心功能状况, 心功能改善时尿量增加。

  (3) 紫绀: 左右心力弱竭均可以引起。左心衰竭主要由于肺瘀血引起肺泡氧弥散障碍(中枢性紫绀) 而至; 右心衰竭的紫绀是由于淤滞性缺氧(末梢性紫绀) 而至, 通常较左心衰竭多见且明显。

  ⑷ 精力症状: 严重心力弱竭可引起神志改变, 如谵妄、焦躁不安、眩晕、个性改变, 甚至可出现幻觉(心源性精力病) , 主要由于缺氧及低血钠引起脑水肿而至, 甚者可出现昏倒。

  (二) 体征

  1 . 左心衰竭

  (1) 心脏扩大: 以左心室增大为主,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心率增快。

  (2) 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S3) : 反映左心室有明显的顺应性变化, 是左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之一。左心室奔马律(S3) 在心尖部以钟型胸件听诊最为明显。有时候可听到房性奔马律(S4) , 反映心房过度负荷, 常间接反映左室舒张末压升高。

  (3) 瓜代脉: 瓜代脉是脉搏呈一规整的一强一弱, 是左心功能不全的另一早期表现, 常见于左心室射血阻抗过大引起的左心衰竭, 如高血压、主动脉狭小以及冠心病、心肌病等。

  ⑷ 肺部口罗音: 肺底部湿口罗音是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 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肺间质水 肿及终末支气管内渗液引起呼吸次倍增多及两肺底部吸气性中、小细湿口罗音, 常表示中度心力弱竭。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时, 由于同时有小支气管痉挛和黏膜充血, 除湿口罗音外, 还可听到哮鸣音, 胸腔几乎固定于吸气状态, 呼吸窘迫。随着左心衰竭程度的加重, 肺底部口罗音向上蔓延,待发生肺水肿时, 则全肺布满湿口罗音、哮鸣音及咳粉红色泡沫痰。

  ⑸ 胸腔积液: 约1 4 左心衰竭患者发生胸水, 可局限于叶间裂, 也可为单侧或双侧, 以双侧为多, 量通常是少数或中等量。

  2 . 右心衰竭

  (1) 心脏扩大: 右心衰竭时, 右心室肥厚, 在胸骨左缘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如右心衰竭 继发于左心衰竭, 则见全心明显增大。心力弱竭好转时, 扩大的心腔可以回缩变小。右心衰竭时, 心率增快, 部门患者可在胸骨左缘相当于右心室表面听到舒张期奔马律, 右心室明显扩大,形成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产生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吸气时杂音增强。

  (2) 颈静脉怒张: 患者半卧位时, 可见膨胀的颈外静脉超出胸骨柄水平。当按压肿大的肝脏时, 可引起颈静脉丰裕加剧, 称肝—颈回流征阳性。如舌下静脉亦有明显怒张, 则表示有明显静脉压升高, 是右心衰竭比较早的表现。

  (3) 肝肿大和压痛: 充血性肝肿大, 触诊时常在剑突下明显触及, 边缘钝圆, 有弹性、膨胀感 及明显压痛。随着心力弱竭好转或恶化, 肝肿大可短时间内减缓或加剧。长期慢性右心衰竭可引起心源性肝硬变, 肝脏触诊质地较硬, 压痛不明显, 常伴有黄疸、脾肿大、腹水及慢性肝功能侵害。

  ⑷ 水肿: 是右心衰竭较晚的表现, 常表示钠水潴留在4 ~5 kg 以上。水肿从低垂部位开始, 因为起初患者尚能自由活动。黑夜时, 两下肢出现水肿, 逐渐上升。待被迫卧位时, 水肿以骶尾部明显, 严重者可全身水肿及出现胸、腹水。

  ⑸ 胸水和腹水: 胸水多见于右侧, 也可为双侧胸水。腹水常发生在疾病的晚期。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285AW4DBVVbB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1090秒, 内存占用1.92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