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自明编写《妇人大全良方》,参考宋以前妇科文献30余种,采摭诸家之善摘而用之,并附以家传之经验,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候胎、妊娠、坐月、产难、产后等门,每门之下又分若干病证,每病证之后列举方药,计200余论,分述各种疾病病因、证候、治法与方药,内容多切于临床实用。
花椒水并不能够治疗妇科疾病的,而且擅自的使用一些偏方来治疗疾病的话,不仅不能够起到治疗的效果,而且也有可能会导致疾病的情况更加严重,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后期的检查及影响到后期的治疗效果,所以在身体出现疾病时,还是建议到专科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然后再进行治疗。
花椒水不能治疗妇科炎症,这是一个民间的偏方对于止痒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建议采用这个方法。还是生病的情况下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根据医嘱治疗。另外医院是比较正规的方法不会在治疗过程中产生别的状况,因此花椒水治疗妇科炎症不是很科学的,不建议使用。
中国古代医书繁多,主要以中医为主,其它如藏医,苗医,蒙医等,见于经书的书籍较少。
最出名的中医书籍,大概有如下几本。
1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上下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实则成书于西汉年间。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等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世人最耳熟能详的医书。
2 《本草纲目》
明文林郎,医药学家,药圣李时珍所著。其书52卷,192万字。历经27年,三易其稿。其书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3 《伤寒杂病论》
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所著。其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至今仍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4 《神农本草经》
其书托名神农氏,实成书于汉代。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5 《黄帝八十一难经》
其书署名秦越人,是古代中医学理论著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俞穴、针灸、以及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
6 《脉经》
西晋王叔和所作,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
7 《针灸甲乙经》
西晋皇甫谧撰,全书12卷,128篇。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8 《备急千金要方》
此书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9 《温病条辨》
清代吴瑭著,为温病通论著作。其书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10 《汤头歌诀》
清代汪昂撰。古代医方著作,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除此之外,另有藏医《四部医典》
此书又名《医方四续》,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共四部,156章。是一部集藏医药医疗实践和理论一体的藏医药学术工具书,藏医学的主要医典。
这些古书,如果觉得文言难懂的话,可以加以”图解“两字搜索。白话加上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能更好理解这些经典。如果想要系统的学中医,最好还是要有师傅指点。
当归的主要功效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这个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血虚所致的各种症状,比如古代的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建中汤里就以当归为主药来治疗妇人产后虚损,所以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补虚、补血的药。另外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月经失调、血虚腹痛、血瘀腹痛、虚寒腹痛等等一些妇科的疾病,比如古代的名方温经汤。另外由于这个药物还可以润燥滑肠,所以常常可以用大剂量的当归来润肠通便。大便溏泄、伴发内热的患者慎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