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在3月份以后种植的。
因为这个时间的气候是比较稳定的,适合人参果生长,一般最晚要在5月份种植好,它的种植方法是种子播种。
人参果一般不适合在大棚种植,大棚内的温度和光照都是不够的,所以不适合人参果的生长。
1 选地
1.1 地形环境
地形为不超过 15° 的缓坡, 灌排水条件良好,周围 5 km 内无“三废”及厂矿、垃圾场等污染源,并且交通便利的地块。 地下水位高、低洼易涝有串皮水、土壤粘重、旱垄道地块不宜选择。 前茬施用过长残留除草剂的地块选择要慎重。
1.2 土壤质量
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较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底土为黄泥土,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微酸性至中性为宜( pH 值 5.5~7.0 )。
1.3 前茬作物
前茬以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为宜。 种植蔬菜、花生、甜瓜、西瓜的前茬地块不宜栽培人参、西洋参。
2 休耕养地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杀灭土壤中的虫卵、蛹及病原菌,将选定后的地块种植玉米、苏子等绿肥作物,进行 1 年以上的休耕养地。 7 月初将绿肥作物割倒晾晒 2~3 d 后进行第 1 次耕翻(扣压),耕翻深度 20~25 cm ,间隔 10~15 d 耕翻 1 次,至 10 月份做床前需翻 6~8 次。于第 2次耕翻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每亩施肥量在 3 000~5 000 kg 。 同时每亩施入石灰 30~40 kg 降低农田土的酸度。
3 整地
3.1 底肥
在 做 床 的 同 时 施 入 充 分 腐 熟 的 有 机 肥 1.7~2.0 kg/m 2 ,或人参复混肥 0.1~0.2 kg/m 2 。
3.2 土壤处理
在做床时或最后 1 次耕翻时, 可用绿亨一号或恶毒灵 0.5~0.7 g/m 2 ,对水 20~25 kg 喷施;或用地菌净 10~13 g/m 2 拌入土壤中进行消毒。 地下害虫防治可用辛硫磷颗粒剂 13~17 g/m 2 拌入土壤中。 如果前茬作物施用过长残留除草剂,可施沃土安 750 g/ 亩对水 500~1 000 倍喷施后及时耕翻。
3.3 做床
清除田间的石块、 杂物等, 精细整地使参地平整。 当年 10 月份进行做床,畦向南北走向,坡地可顺坡做床。 床宽 140~150 cm ,苗床高 25~26 cm ;直播西洋参和移栽床高 18~20 cm ;床长不超过 50 m ;作业道宽 50~70 cm 。
4 播种与覆盖
4.1 播种时间
人参播种分秋播和春播。 秋播出苗早、苗壮、根系生长快,以秋播为宜,但因种子等因素也可选择春播。 不论是春播还是秋播都要选择经催芽的裂口种子。
4.2 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 500 倍代森锌或 500 倍多菌灵浸泡15 min , 或用 100 mL 适乐时对水 250~500 mL 拌25 kg 种子进行种子消毒,种子捞出后阴干使其表皮无水后即可播种。
4.3 播种密度
人参播种采用 4 cm×5 cm 株行距点播, 用种0.05~0.06 kg/m 2 。 西洋参 4 年直播 6 cm×18 cm 点播或条播,每平方米用种 0.01 kg 左右。
4.4 覆土
秋播复土 4~5 cm 后并覆盖稻草落叶等 5~8 cm ,春播覆土 3~4 cm 后并覆稻草 2~3 cm 。
5 田间管理
5.1 搭设阴棚
5.1.1 棚式 搭棚可选择双畦大棚和单畦拱棚、平棚、或用复式大棚。 复式大棚是集安人参研究所自行研究的一种新型棚式即下层是单畦拱棚。
5.1.2 阴棚透光率 非林地参棚透光率要比山上低,建议用遮阳网遮挡。 1 、 2 年生的苗子,参棚透光率在 10%~15% 为宜; 3 、 4 年生的参棚遮光度在 15%~20% 为宜。
5.2 调整覆盖物厚度
在早春出苗前应及时撤掉部分床面覆盖物,置于作业道,起到保墒抑制杂草的作用。
5.3 床面消毒与松土
人参、西洋参出苗前可用 1% 硫酸铜溶液或多菌灵进行床面消毒预防立枯病、猝倒病和灰霉病。
5.4 除草
参地要及时拔除床面和作业道的所有杂草,尤其是 1 年生参苗小草多,应及时进行人工除草,大草拔出后土松要用手压实。
5.5 调节光照
农田栽参的光照控制原则是西洋参宜小, 人参宜大;夏季要小,春秋两季可大,尤其是在夏至到立秋之间应挂花档阳,避免强光及潲风危害参苗。
5.6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应控制好两方面,一是地上部参叶层,即参棚的管理, 首先避免参棚漏雨, 也要防止潲风雨,浇水时尽量避免浇到参叶上。 二是参根生长环境的土壤水分管理,床面应始终保持湿润状态,若缺水应及时浇透水,保持床面覆盖。 另外,雨季还要注意排水畅通,以免雨水漫灌到畦床或冲打畦床。
5.7 施肥管理
人参施肥主要采取根侧追肥和根外追肥, 对于育苗床人参及 2 年生以下的西洋参不用采取根侧追肥。 3 年以上生西洋参进行根侧追肥时,可于 5 月末前开沟施入 0.05 kg/m 2 左右人参复混肥。 根外追肥可结合打药喷施 0.2% 的磷酸二氢钾。
5.8 病虫害防治
5.8.1 病害 人参较突出的病害是立枯病、猝倒病、黑斑病、疫病、灰霉病等,可在生育期内用药两遍预防。 第一遍可在人参出苗达 50%~70% ,选用多抗霉素、多菌灵、异菌脲、嘧菌酯等安全性好的药剂进行防治;间隔 5~7 d 后施用第二遍药剂。 6~8 月重点防治黑斑病和灰霉病,可选用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嘧霉胺等药剂间隔 10~15 d 防治 。
5.8.2 虫害 主要是地下害虫如金龟子、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防治方法可采取毒饵法。
5.9 越冬防寒管理
农田参地一般地势比较平缓,降水不易排出,水分渗透到参床易造成冻害和病害。 因此,必须做好人参越冬防寒工作,在 10 月中下旬,气温达到 0℃ 时,铺上一层 5~8 cm 的稻草、 玉米秸秆、 落叶等, 在上冻前上面用旧膜覆盖, 膜上再用遮阳网或参帘压上。 第二年可根据天气撤掉防寒物, 一般在 4 月上中旬撤掉 。
6 采收加工
6.1 采收
#2019生机大会#人参一般 4~6 年收获, 一般在 9 月中旬收获最好,产量高,折干率也高且质量好。
6.2 加工
收获的参根要及时加工, 堆放时间过长影响商品质量,加工的品种常见有红参、糖参和生晒参。
6.2.1 红参加工 选浆水足无病斑的参根, 洗刷干净,按大、中、小分级,摆于蒸盘上,上蒸锅或蒸笼,待蒸好盛摆盘晾晒一段时间,进干燥室,干燥即可。
6.2.2 糖参加工 选浆水不足,缺头断尾的参根,去掉主侧根上的毛须、刮去病斑,沸水炸 20~40 min ,炸好的参用排顺针给参体扎孔,便于糖浆进入参内,将扎好孔的参根摆放缸内,把熬好的白糖倒入缸内,浸没参根,放置一夜取出,第 2 次排针、灌糖,如此重复3 次,放室外晾至不粘手,再放 35℃~45℃ 干燥室干燥即可。
6.2.3 生晒参加工 洗净的鲜参摆放在烘干帘上晾晒后,在 40℃~48℃ 温度下烘干即可。
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浔中镇石山村初溪益康中草药培植基地,看到大棚内最新培育的土人参幼苗长得郁郁葱葱,煞是好看。安排农民为土人参除草、施肥、浇水。
土人参,别名栌兰、福参、申时花、煮饭花、土高丽参、紫人参等
人参果可以在河南种植。人参果是亚热带水果,对土壤的要求不为严格,但是它在腐殖质较多的沙质土壤中会生长更好。人参果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8-25℃,如果气温低于0℃,幼苗就会受到冻害,特别是我国北方冬季天气较为寒冷,需要及时将其移到室内越冬。
答:野生人参与养殖人参的区别:
一、外形上区分:
1.一般来说,野生的人参也就是山参,一般主根和根茎是一样长短的,通常这样的人参长度在三厘米到十厘米左右,形状上比较像一个人字,呈现出圆柱形或者是菱形。
2.这样的人参表面的颜色是呈灰黄色,并且还长有纵纹,在人参的上端可以看见分布着紧密而又深陷的环状横纹,须根非常的细长,清晰而不杂乱,下面的枝根大部分都是两条,并且在枝根上还可以看见非常明显的疣状突起,又细又长的根茎上有着密集的茎痕,这样的人参是比较粗大的,形状上比较像枣核。
3.人工养殖人参形状上一般是呈现出圆柱形或者是纺锤形,直径一般在一到两厘米左右,长度一般是三到十五厘米左右。这些人工种植的人参和山参不一样的是山参的表面是黄色,在山参的顶端可以看见明显的纵皱和疏浅断续的粗横纹,下面一般有两到三条支根,在这些植根上生长着许多又细又长的须根。
4.在这些须根上长着一些不明显的细小疣状凸起,这样的人工种植的人参的芦头一般直径在零点三到一点五厘米左右,长度一般在一到四厘米左右,形状上一般是呈现出多拘挛而呈弯曲状,并且有不定根和凹窝状的稀疏茎痕。
二、野生人参与养殖人参的功效对比
野山参就是在自然状态下野生的人参,生长年限较长,由几十年到上百年不等,现在的产量已经非常少,是人参中的珍品。
人工养殖的人参是在暖棚中长大,土里养分有限,批量生长,内在质量层次不齐,由种到收需要五、六年以上时间,产量较大。所以正常来说养殖人参的功效是不如野生人参的。这里的功效价值指的是药用价值。
人参果①分布区域甘肃、四川、云南、江苏、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②海拔1000~2000米
③生长气温10~35℃
④人参果喜温热而不耐高温,生长周期为3--5个月
泰安市海拔仅153米,温度较中南方寒冷,无法达到人参果的生长温度条件和光照时长条件,自然种植不建议种植人参果,可选择通过大棚种植改善种植条件,人为调节种植环境,因未有具体资料显示泰安大棚种植人参果的收益如何,所以总体不建议种植。
你到网上搜索视频《人参冠百草》,是绿色空间播出的一个系列节目1~4集拍的是抚松县的一个老把头叫于兴让,带领弟子放山过程,是实拍的,挺详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