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条经络及主要穴位的作用,三,讲解十二条经络

 2023-07-08  阅读 576  评论 0

摘要:讲解十二条经络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讲解十二条经络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其方向和联系规律如下: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十二经脉的内外关系是手、脚的三阴三阳通过不同的经络相互沟通,形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和手少阴在表面内,手少阳和手厥阴在表里,手阳明和手太阴在表里。

讲解十二条经络图

答:十二个月对应十二地支 寅卯辰 巳午未 申酉戌 亥子丑

一天当中也有十二时辰对应十二地支

一天中寅时 对肺经 卯时大肠等 此为子午流注学说

同样的道理对应到月份 寅月对应肺经 卯月对应大肠经等

十二条经络位置和作用

人体12条经脉,说的是12条正经的经脉,分手之三阴与三阳,和足之三阴与三阳,手之三阴是从胸走手,手之三阳是从手走头。而足三阴是从足走胸,足三阳从头走足,这是12条经脉的走向,可以对全身气血进行运行,以濡养全身脏腑四肢百脉。

讲解十二条经络的书

《针灸甲乙经》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全书起初共10卷,南北朝时改为12卷、128篇。《针灸甲乙经》对针灸穴位的名称、部位、取穴方法等,逐一进行考证,并重新厘定孔穴的位置,同时增补了典籍未能收人的新穴,使全书定位孔穴达到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49个,比《黄帝内经》增加了189个穴位。

《针灸甲乙经》对穴位的分布采取了分区记述的方法,如头部分正中,两侧再分五条线与脑后各有穴若干;面部、耳部、颈部、肩部各有穴若干;胸、背、腰、腹部分之正中,两侧各线各有穴若干;四肢部分三阳、三阴各有穴若干。部位明确,相互关系清楚,有利于学习和临床运用。 该法也为历代中外学者所沿用。《针灸甲乙经》在晋以前医学文献的基础上,对经络学说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整理研究,对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等内容、生理功能、循行路线、走行规律以及其发病特点等作了理论的概括和比较系统的论述,成为后世对此学说研究论述的依据。 《针灸甲乙经》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针灸治疗的疾病和症状等共计800多种,基本上达到了条分缕析,内容比较丰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该书还阐明针灸方法和临床禁忌,提示针灸医生为病人施治时,必须掌握时机,根据病人的不一样体质、不一样病情,采用不一样的针刺艾灸的手法和技术。

十二条经络运行图解

十二经络,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特点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以下是各脉络的具体运行路线:1。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2。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上挟鼻孔。

3。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顿中,旁纳太阳之脉……入大指间,出其端。4。脾足大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注心中。5。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循小指之内,出其端。6。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目此,斜络于颧。

7。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至小趾外侧。8。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斜)走足心……从肺出络心,注胸中。9。 心主手厥阴心包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10。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至目锐眦。11。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循大趾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12。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注肺。

十二经络的讲解

十二经别出自《灵枢·经别》,指从十二经脉分出,通向头胸腹,沟通表里两经在深部联系的重要支脉。其循行有“离、入、出、合”的特点。“离”有分别、分支之意,指经别从四肢部(多在肘膝以上)的十二经脉分出;“入”有深入之意,指经别从肘膝以上分出后经过躯干进入胸腹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出”有浅出之意,指经别进入胸腹腔后浅出体表(多在颈项部);“合”有会合、合并之意,指经别浅出体表而上头部,阴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于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于本经,手足三阴三阳共组成“六合”。

十二条经络分别是什么

十二经络的功能如下,人体五脏六腑、四肢五官通过联络功能相互联系,使各种器官的功能像道路一样正常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次,经络感应主要表现在当人体某个器官或皮肤表面受到刺激时,刺激会沿着经络迅速传递到人体的其他脏器,其他脏器会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反应,从而可以保证人体尽量少受伤害,对疾病有良好的反应。

讲解十二条经络的书籍

中医有四大经典书籍《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从广义上讲还有《温病条辨》、《儒门事亲》、《脾胃论》、《丹溪心法》、《医宗金鉴》、《医林改错》、《本草纲目》、《张氏医通》、《临证指南医案》、《医学入门》、《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小儿药证直诀》等等,这都是中医前辈们钻研一生的结晶。

人体十二条经络讲解

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其顺序是: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可以用这句话来记:非常畏避辛小光,身抱山丹敢(作王)!

前面十二个字正是十二经的谐音,希望对你学习有帮助!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1e3B24KBVRRBw.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1717秒, 内存占用1.8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