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园位于京西香山脚下。
北京植物园地处北京西郊,距市区18公里。它西靠香山,北有卧佛寺和樱桃沟,东临玉泉山,南望演武厅和八大处,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有“头顶香山,脚踏玉泉”之称,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游览胜地。
植物园风林木茂盛,百花争艳,其中建有中草药园、环保植物园、稀有濒危植物园、水生与藤本植物区等十余个专类植物展区和一个收集植物园1000余种的热带、亚热带植物温室。
一、拼音:xiōng
二、部首:艹
三、笔画:6
四、释义
芎,汉字,亦称“川芎”,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白色,果实椭圆形。
五、字体演变
扩展资料
芎的相关组词:川芎 芎藭 芎 山芎 川芎茶 神芎汤
1、川芎[chuān xiōng]
川芎,栽培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是一种中药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苓子)。
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长12-15厘米,宽10-15厘米,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形,长6-7厘米,宽5-6厘米,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具小尖头;茎上部叶渐简化。
2、芎藭[xiōng qióng]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叶似芹,秋开白花,有香气。根茎皆可入药。
3、山芎[shān xiōng]
中药名。
4、川芎茶[chuān xiōng chá]
四川的特产,川芎性温味辛。
5、神芎汤[shén xiōng tāng]
中药剂,主治遗精经久,肾虚下陷,玉门不闭,不时漏精。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的形成期,也是中国封建经济从全盛走向成熟的时期。而这时期的繁盛和大一统的局面,首先是由隋朝建立的。隋朝的统一,是建立在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因而这种统一比以前更加巩固,更加提高了。这种统一的出现及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黄河流域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唐宋经济文化的昌盛和市肆饮食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隋唐的统一是建立在多民族融合基础上的大统一,所以胡饮、胡姬酒肆与胡舞、胡乐一道成为中原一时之风。北方黄河流域的饮食文化进入了对异族饮食文化消化、吸收、融汇发展的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水陆交通的发达,邮传的频繁,内地和边疆贸易的进展,中外贸易的发达和信使往来,兴起了一些规模较为庞大的城市。
一是京都,如隋唐的长安、洛阳,北宋的汴京(开封),辽的临潢府,西夏的兴庆府(宁夏银川市)、金的上京会宁府(黑龙江网城南),都是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王城的外廓,都有繁盛的市场,如唐代的长安,省东、西二市,共有120个行业,各行各业在市内分布集中,四面都有货栈、即店和酒康,供来往冬商存货、住宿和就餐;
二是边疆城市,如张家口、包头、库仑、玉门、张按、酒泉、敦煌,兰州、伊梨号鲁木齐等,这些城市,都由各自的腹地供应大量的饮食物资成与饮食有关的各类物质的集被地,是汉族地区的粮、盐、茶、海味、铜、铁炊具和银、瓷食器等与少数民族地区交换品、生。草、奶品和皮毛、药材、磨站、木耳、驼峰、熊掌等的基地。特别是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备表族的受流与融合,使唐米以来的市肆饮食风格有了更为多样化的丰富内涵。
唐诗人李白曾诗云:“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蹈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市肆饮食风格的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服务项目的丰富化。又据杜估《通典》载:唐代兴起大批居营驿道食店,在以长安为中心的通向四方发达的驿道网上,沿路“皆有店肆,以供商旅”,且“东至宋汴,西到歧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馒丰溢”。由此可见,市肆饮食在社会饮食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现存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开封商业繁荣情况的写照。从这些特征看,市肆饮食风格与先秦宫廷饮食及汉魏六朝之庄园饮食风格不同,且更具有流通性、开放性。这在谢枫的《食径》、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和段成式的《西阳杂姐》中多有表述。虽然隋唐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容,但还没有形成程式化的特征。
中国北方菜在黄河流域各民族饮食文化的相互交叉渗透中,仍在极自由地发展着。时至两宋,中国饮食文化在融合发展中达到更高层次的统一。在市肆生活中,中国食品地方风味化日趋明朗,“胡食”之名日减,代之而起的是南北之食称谓大倡。
陆游也曾有诗云:“南烹北撰妄相高,常笑纷纷儿女曹。未必鲈鱼笔孤菜,便胜羊酪荐樱桃”。这里陆游将鲈鱼、菱白与羊酪、樱桃分别视为南北风味的代表。《梦梁录》则进一步记载了南食、北食及川食在社会流通中平面展开,兼收并蓄交融发展的情景:“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菜分饭以备江南往来大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
徐州没有大型的中药材市场啊,大型的中药材市场在亳州,玉林,安国,成都这几个地方,中药材诚实通是网上最大的中药材市场
玉林市瓯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专注医疗器械批发十几年,在玉林懂行的都知道这公司的声誉如何,公司里边有艾条的(批发价)中药港那边也有,就是不好找,价钱没定死的,都要讨价还价,药材市场的店面就是这样看您喜欢咯
都说贵州有三宝,有四大名捕,有八大名酒和十大未解之谜……这些已经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更是大家了解贵州的一张张特色名片。贵州的三宝分类不同说出来的东西自然也不一样,有人说贵州三宝是:大方漆器、茅台酒、玉屏萧笛;有人说三宝是长寿带:毕节市、铜仁市和黔南州;也有人说三宝是沙滩三杰:郑珍、莫友芝、黎庶昌;还有人说三宝是中药材:天麻、灵芝和杜仲,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贵州三宝中的药材。 天麻,又叫“仙草”、“灵芝草”等,是一种名贵中药,息风,定惊,有治疗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等功效。贵州天麻生长于海拔1800米至2400米的深山丛林之中,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下,野生天麻品质优良。人们常做的营养美食有天麻炖土鸡、天麻炖鸽子,不仅味美且营养丰富。 灵芝,贵州野生的灵芝又叫“仙草”,是国内最好的野生灵芝品种,主要分布在梵净山自然生态保护区。贵州灵芝拥有特殊的地理条件,是灵芝生长的天然大温室。高海拔、低纬度、昼夜温差极大,积日月之精华,聚天地之灵气,造就了贵州优质的灵芝仙草,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灵芝具有抗血栓、防止动脉硬化、调节人体机能平衡和延缓机体衰老等功效,被誉为“健康食品之冠”。灵芝炖猪蹄滋补强壮、生津益血;灵芝陈皮老鸭汤,滋阴补虚、补中益气、止咳润补肺肾。 贵州杜仲,又名“思仙”、“锦皮”、“丝连皮”,生长于贵州高原,海拔300米至1500米的山脉丛林之中,是一种天然的山野珍品。杜仲具有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恢复血管弹性等作用,被称为“植物黄金”。其常见的食谱有杜仲煨猪腰,有补肝肾,强腰止痛的功效;杜仲煮冬瓜,适用于慢性肾炎,小便不利,高血压等症。 天麻、灵芝和杜仲,都是上好的中药材,野生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都极高,但是现在人工种植的居多,想要买到天然野生的贵州三宝,还是要选择一家做本土特产的商城购买为佳。贵州西部农产品现货商城,有售的贵州三宝为特级产品,材料都取于贵州高原,均为天然珍品。 贵州西部农产品交易中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文章版权属于贵州西部农产品交易中心,转载请注明出处。
安西是瓜州县 的别名。问安西的特产,也就是问瓜州县的特产 。
以蜜瓜、枸杞、葡萄、大枣、番茄、甘草等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种尤为著名。
瓜州县隶属甘肃省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瓜州县县境东西长185千米,南北宽220千米,面积2.4万平方千米[34]。
瓜州县辖6镇(民族乡镇4个)[34]。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瓜州县常住人口129299人[33]。
瓜州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1]2018年10月10日,甘肃省政府批准瓜州县退出贫困县。[4]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5][6]
2020年,瓜州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7亿元。增长9.7%,增速位列酒泉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16.8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44.7亿元,同比增长15.7%;第三产业35.2亿元,同比增长3.1%。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5亿元,同比增长1.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19亿元,同比增长48.3%。
甘肃省瓜州县以盛产瓜果出名,早在唐代,就已使用“瓜州”这一名称。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蜜瓜种植,种植面积已达8万多亩,产品远销国内多个省市及东南亚一些国家。
安西,古称“瓜州”,自古就以盛产“美瓜”而名扬中外,生产的“瓜州蜜瓜”有4个系列30多个品种,质脆汁多,香甜可口,清爽宜人,含糖量达14%一19%
瓜州枸杞是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的特产。瓜州县地理气候条件独特,适宜枸杞的生长,出产的瓜州枸杞粒大、色红、肉厚、质柔润、籽少、味甜,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C和钙、铁等维生素,无农药残留,出产的瓜州枸杞供不应求,产品远销国内13个省市。
瓜州县隶属甘肃省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瓜州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41万平方公里。
1.玉门酒花 2.酒泉锦丰梨3.清泉羊羔肉4.花锅盔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