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头药材名词解释,药材性状名词解释

 2023-07-13  阅读 580  评论 0

摘要:药材性状名词解释  性状鉴定法就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性状鉴定的内容包括:  (一)药材  1.形状药材的形状与药用

药材性状名词解释

  性状鉴定法就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性状鉴定的内容包括:

  (一)药材

  1.形状药材的形状与药用部位有关,每种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

  2.大小是指药材的长短、粗细(直径)和厚度。一般应测量较多的样品测量后求其平均值。

  3.色泽药材的颜色与其成分有关,每种药材常有自己特定的颜色。如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色泽时,以后一种色调为主色,例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色。

  4.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是光滑、粗糙,有无皱纹、皮孔、鳞片、毛茸或其他附属物。

  5.质地指药材的轻重、软硬、坚韧、疏松(或松泡)、致密、黏性、粉性、油润、角质、绵性、柴性等特征。有的药材因加工方法不同,质地也不一样,经蒸、煮加工的药材,常质地坚实,半透明,呈角质样。

  6.断面特征包括自然折断面和横切面。折断面特征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如是否容易折断,有无声响,有无粉尘散落及折断时断面上的特征,如断面是否平坦,或显纤维性、颗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否可以层层剥离,有无放射状纹理等。

  7.气是由于药材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有些药材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

  8.味药材的味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每种药材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

  9.水试利用某些药材在水中产生的各种特殊的变化来鉴别药材,如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药材不变色;秦皮水浸,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小通草(旌节花屑植物)遇水表面显黏性;熊胆粉末投入清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黄色线状下沉而短时间内不扩散;蛤蟆油用温水浸泡,膨胀度不低于55.这些现象常与药材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或组织构造有关。

  10.火试有的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香气或臭气,会有颜色、烟雾、闪光或响声等现象出现,如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的爆鸣声,起油点似珠,浓香四溢,灰烬白色;海金沙易点燃并产生爆鸣声及闪光,而松花粉及蒲黄无此现象,可资鉴别。

  (二)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与完整药材相比,改变了形状、大小、颜色甚至气味(某些炮制品)。在性状鉴定时特别要注意横切面、表面和气味的特征。

中药材商品学名词解释

中药材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康复、保健的物质,具体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以及部分化学品、生物制品等,都可以作为中药材进行合理的搭配,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使患者的疾病尽快趋于好转。中药材产地不同,药效也不同,比较特殊的像东北的人参、山西的党参、河南的牛膝等。中药的炮制方法也不同,比如有干姜、生姜、炮姜等。另外,所有的中药材必须在四气五味的指导下,应用升降沉浮的理论以及归经、毒性等应用,是非常繁杂的,需要在医生合理的指引下进行应用。

农副产品是由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副产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品,分为粮食、经济作物、竹木材、工业用油及漆胶、禽畜产品、蚕茧蚕丝、干鲜果、干鲜菜及调味品、药材、土副产品、水产品等若干大类,每个大类又分若干小类。

药用名词解释

在现在的汉语文化里,这两个词语是合并在一起解释的,没有任何实际上的区别,唯一不同其实也就是成份可以指成一份份的东西,更偏向于由个体组成的整体中的个体,比如说某个物品成份的套餐,而成分更倾向于整体的部分,比如一块钢里面有多少的铁含量,具体到量的成分,在内容上市不可分成一份份,不可切割的。

其实这两个字的最后一个词都是轻读的,也就是说其实在轻读的时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大部分在汉语使用时,这两个词是没有任何区分的。

药材性状名词解释是什么

白扁豆。

豆科扁豆属植物

白扁豆。药材性状 种子扁椭圆形或扁卵形,长8~13mm,宽6~9mm,厚约7m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稍有光泽,有的可见棕褐色斑点,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长7~10mm,剥去后可见凹陷的种脐,紧接种阜的一端有珠孔,另端有种脊。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片,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药材名名词解释

分别是:药材释义:

1)药材即可供制药的原材料,在中国尤指是中药材,即未经加工或未制成成品的中药原料。中药是中国传统的药材。

2)中国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包含数千年中药文明又融合近现代西药文明所创造的中西药并举、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材名词解释 百度文库

  随着17—18世纪我国西学东渐速度的加快,西方医药输入日益增多。由于中西药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为便于区分,人们逐渐把中国传统药物称为“中药”。

如,在清代末期“医士”考试试卷中出现过“中药”称谓;近代名医张锡纯10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提出了“中药”与“西药”的概念及其二者差异。云:“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由此可见,“中药”一词在20世纪初正式开始启用,成为我国传统药物的称谓;然而,广泛使用“中药”一词则较晚。

在1950年之前,中医学校的教科书中和出版的药学书籍中罕有“中药”一词作为书名、学科名或机构名称。

直到1950年以后,“中药”一词才大量出现在行政机构、学校、书籍、团体和会议的名称上,一直沿用至今

中药性状名词解释

性状鉴别是对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简单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中药药效物质名词解释

指标成分指主要成分对药物的贡献,例如牛黄中的胆色素,它的含量直接决定牛黄的好坏,这里的胆色素就叫做指标成分。

有效成分就是所含的对治疗有积极作用的一些化合物,入麝香中含的麝香酮,有抗炎功效, 无效成分与有效陈分相反。 有效部位指药用的部位,以植物为例,有的根入药,有的果实入药。化学上也有说法说有效部位指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发挥功效的官能团。 单体成分指从药材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如黄连碱、吐根碱、番茄碱苷、小檗胺等。

药材性状名词解释汇总

五加皮和牡丹皮不是一种。五加皮是刺五加的根皮。药材性状:根皮呈不规则简状,有细纵纹,质轻脆。断面不整庆,灰白色。牡丹皮是植物牡丹的根皮。药材性状:根及圆筒状。外面灰褐色,内面淡黄色,有细条纹,质硬脆,易折断,有发亮结晶。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0e9B24KA1pQAA.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5974秒, 内存占用1.86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