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 lián 1. 堂屋的侧边:~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
2. 不贪污:~洁。~正。~明。3. 便(pián )宜,价钱低:物美价~。4. 察考,访查:“且~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5. 姓。痹症 bì zhèng 中医指由风、寒、湿等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独活是在中药学上属于祛风湿类的中药,对于风湿类的患者,独活在临床应用上非常广泛,那么独活有什么作用以及其药性如何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 独活的功效及其药性特点
1.独活的功效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列属《神农本草经》上品
独活性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
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
2.独活药性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独活药性辛散苦燥,微温能通,药力较羌活缓,作用偏里偏下,主散在里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主用于风寒湿痹,要洗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独活是治风湿痹痛之要药,凡风寒湿痹,无论新久,均可应用。
独活辛能发散,苦能燥湿,温能祛寒,主入足太阳膀胱经,能祛除肌表风寒湿邪,有解表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夹湿之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者。
此外独活止痛之功,亦可用于头风痛、牙痛等症。兼有祛风止痒之功,可用治皮肤瘙痒,内服或外洗皆可。
二 独活名方-独活济生汤
说到独活,其著名的独活寄生汤不得不谈。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夫腰背痛者,皆犹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独活寄生汤的主要作用不仅仅是祛风湿、止痹痛,还有益肝肾、补气血的作用。
适用于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临床以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而现代研究发现,独活寄生汤可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的患者。
独活寄生汤由独活, 细辛,桑寄生、牛膝、杜仲、秦艽、防风、肉桂、川芎、当归、芍药、干地黄、人参、茯苓、甘草组成。
《医方考》这样评价道:“独活、寄生、细辛、秦艽、防风、桂心,辛温之品也,可以升举肝脾之气,肝脾之气升,则腰膝弗痛矣;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杜仲、牛膝者,养阴之品也,可以滋补肝肾之阴,肝肾之阴补,则足得血而能步矣;人参、茯苓、甘草者,益气之品也,可以长养诸脏之阳,诸脏之阳生,则冷痹去而有力矣。”纵观全方,奇妙之处在于,这个方子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更多中医药知识,请关注作者!
痹的意思就是不通的意思,一般指的是一些经络不通所导致的疼痛,在中医上属于是痹症,西医上属于是风湿病类风湿病。痹症是中医的一个病名,主要有着痹,痛痹,风痹,寒痹,湿痹,就是西医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痹症的范围。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称为风湿痹症,由于风寒湿邪侵入人体以后导致的。中医治疗需要辨证论治的,需要在专业中医大夫辩证以后用药治疗,同时可以配合中医针灸理疗等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平时要注意局部的防寒保暖,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关节的畸形是治疗的关键。
痹症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灼热的一类病症。
中医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清热散痹法即用除热燥湿、清热利湿药来治疗热邪为主所致的痹症。补肾壮骨法即用具有温补肾阳,强壮筋骨作用的药来治疗痹症。散风宣痹法即用疏散风邪的方药来治疗由于风邪外袭,经络所致痹症的方法。
痹症主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邪痹阻经络,或肝肾亏虚导致不通或不荣则痛,而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甚至关节屈伸不利的症状,根据病情症状、体征、舌脉等不同,分成着痹、行痹、痛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两虚等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潜方用药。
安徽中医药大学是一本。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安徽是第一批次招生,我们通常认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安徽是一本大学。如果你不是安徽考生,安徽中医药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安徽中医药大学是二本大学。
1安徽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
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心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
安徽省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痹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针灸学、药用植物学、中医史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养生学、中医老年病学、中药化学、临床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药信息学、中医传染病学、中医“治未病”学、中医文化学
安徽省重点学科(A类):中医学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中药学、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药理学、药剂学、方剂学、中医外科学
2安徽中医药大学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