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六腑功能详解,中医中五脏六腑的功能

 2023-06-08  阅读 718  评论 0

摘要:中医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五脏主要包括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具有储存精气的功能;六腑主要包括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具有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排泄糟粕的功能。一、五脏1.心脏:心脏位于胸腔内,

中医中五脏六腑的功能

五脏主要包括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具有储存精气的功能;六腑主要包括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具有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排泄糟粕的功能。

一、五脏

1.心脏: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约三分之二在中线左侧。其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推动循环系统中血管的血液,将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位。

2.肝脏:大部分是位于右上腹,主要在肋骨的后方,也有一部分人的肝脏可以延伸到左侧上腹部。在深吸气时可在中上腹或肋缘下触及。肝脏右侧和上方与膈肌相邻,左侧和胃相邻,肝脏的下方是结肠和胆道系统。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代谢各种营养物质,解毒,合成胆汁等功能。

3.脾脏:位于身体的左上腹部,肋弓后面的位置,属于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功能是提供免疫力。

4.肺脏:在人体的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右两个肺之间是心脏和大的血管。肺是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能够为人体提供氧气,然后将废气排出体外。

5.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成对的扁豆状器官,位于脊柱与十二肋交界的肋脊角处。其功能主要是分泌和排泄尿液、废物、毒物和药物,调节和维持体液容量和成分,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二、六腑

1.胃: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分位于腹腔上部。胃的位置常因体型、体位、胃内容物的充盈情况等不同而有很大变化,矮胖型者胃的位置较高,瘦长型者位置较低。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主要作用是接受来自贲门的食物,短暂储存食物,还可以通过胃黏膜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能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

2.胆:胆主要位于右上腹,则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口袋型器官。

3.小肠:小肠位于腹腔内,上端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通过阑门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4.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接肛门。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食物残渣中的水进行吸收,将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

5.膀胱:膀胱位于耻骨联合及耻骨支的后方,膀胱空虚时位于盆腔内。膀胱充满尿液时,则上升至耻骨联合上,表现为下腹部膨隆。膀胱是泌尿系统器官之一。

6.三焦:三焦分为上焦、中焦跟下焦。上焦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为上焦;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下焦是指下腹腔从胃下口到二阴部分,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以及下肢。

中医里的五脏六腑是什么

所谓的「五官」,指的就是「耳、眉、眼、鼻、口」等五种人体器官。而且在相学上,分别被赋予一种名词如下:(1)耳:名为「采听官」。(2)眉:名为「保寿官」。(3)眼:名为「监察官」。(4)鼻:名为「审辨官」。(5)口:名为「出纳官」。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五脏指心、肺、脾、肝、肾,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它们在形态方面与六腑相近,但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精气,又与五脏雷同,故另立一类,称之为奇恒之腑,所谓"奇恒",即是异乎于五脏六腑之意。七窍眼(2窍) 耳(2窍) 鼻(2窍) 口(1窍)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中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心为君主之官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

心为火脏

肺为娇脏,又名华盖

肺者气之本

肺为气之主

肺为水之上源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脾为后天之本

脾胃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

肝者将军之官

肝藏血而为血海

肝为刚脏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腰者,肾之府

肾为气之根

胆有中精之府,清净之府,

中清之府之称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胃为太仓

胃为水谷之海

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五脏六腑之海

小肠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主液。

大肠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主津

膀胱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膀胱为津液之府

三焦

三焦者,中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三焦为孤府

脑为元神之府

脑为髓之海

中医中五脏六腑的功能和其他组织器官的联系

一、心脏介绍及功能

1、人的心脏如本人拳头大,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膜之上,两肺之间,偏左,主要有心肌构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组成。

2、心脏的功能是泵血或循环,血液经过血管进入机体各部器官,血液为机体提供营养和氧。

二、胃的功能: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受纳,通俗的说就是接受和容纳饮食,人吃入的食物,先经口腔,由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咽喉的吞咽,从食道进入胃中。胃的这个功能,还表现为当人吃入足够的食物时,胃会被充满,人会有饱的感觉。如果吃的食物过多,则会有胀的感觉。胃上由贲门接食管,下由幽门接十二指肠至小肠。

三、脾的功能: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脾脏有滤血、造血、清除衰老细胞的功能。含血量很丰富。

作用:

(1)、吸收营养:脾将食物的营养吸收,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

(2)、输布精微:身体过胖、太瘦或手脚冰冷、不想活动,都是脾功能异常的表症状。

(3)、脾统血。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当脾肿大或机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过多,可引起贫血和血小板缺少性紫癜,甚至会因大出血危及人的生命。成人脾不好可切除,婴幼儿切脾会造成抵抗力下降。

四、肾的作用:

1、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

2、调节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3、排除代谢废物。

4、分泌肾素,调节血压。

5、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止贫血。

肾的功能: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水是说肾有管理水的作用,水液在体内代谢,是水液进入胃肠,参与全身水份的吸收与排泄。

肝脏

位置:在右肋下缘,可分为五叶。即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尾叶。肝脏被许多条韧带固定在腹腔内,肝脏被灰白色的肝膜包裹着。成人男肝重量:1230--1450克;女士为1100--1300j克。

肝脏的作用:

肝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担负着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功能,如脂肪、糖类及蛋白质的代谢和储存,调节血液中的物质的浓度,分泌胆汁,解毒等等。肝内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达500种以上,肝脏的血流量极为丰富。

肝脏的功能:

进行糖的分解,储存糖原,参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的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吞噬,防御机能,制造凝血因子,调解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在胚胎期肝脏还有造血的功能。

胰腺:

胰腺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胃和腹膜后面约平第一腰椎椎体处,横卧于腹后壁,为一长条状腺体。它长约14—18厘米,重65—75克。胰腺分头、颈、体、尾4部分,这几部分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但含有多种功能的内分泌细胞,如分泌高糖素、胰岛素、胃泌素、胃动素等等。这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参与消化吸收物质之外,还负责调节全身生理机能。如果这些细胞所分泌的物质过剩或不足,都会出现机体病症变。

肺的功能: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1)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2)、次要作用是调节体温和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肺对人体水液代谢有极重要的调节作用,人在静息状态下通气的耗氧量:1%--2%,激烈运动时则为可增加到8%--12%(经常按摩皮肤对肺是一种保养)。

小肠的功能:

(1)、小肠有三种功能即消化、吸收和分泌及运动功能,其中以吸收和分泌功能为主。它的作用是使食糜消化液充分混合。

(2)、小肠位置:小指肠位于腹中,上接胃幽门,是溃疡的好发部位。下端与大肠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全长成人约5--6米长。小肠一般根据形态和结构变化分为三段,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内消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食物经过小肠内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基本上完成了消化过程,同时营养物质被小肠粘膜吸收了。

大肠:

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大肠具有接纳小肠下注的消化物,吸收剩余的水份和养料,使之形成粪便,传送至肛门,排出体外。

中医的五脏功能的作用

  各有奇华的意思就是五脏的功能盛衰在外部所呈现出来部位:   心华于面; 肝华于目; 脾华于唇; 肺华于皮毛; 肾华于发;比如说一个人有少年白发 ,根据肾华于发的理论,可以初步猜测此人肾功能有损,以这个为基础在进行近一步的辩证!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f5dAG4GAlRbCA.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1314秒, 内存占用1.9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