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是非常熟悉的药材,主要作用是温补益气,有四大功效,具体如下:
1、补气升阳:用于内脏虚寒造成的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泄泻;
2、固表止汗:用于体虚汗出,比如有的人不能动,一动会汗如雨下;
3、生肌托疮:比如,有些人长的疮,不是红肿热痛的阳疮,而是一种阴疮,即阴疽,也就是局部皮下,摸着硬、漫肿,但是皮色不变的毒疮,多见于淋巴结核。黄芪对于久溃、久烂、久不收口的伤口,有托疮、敛口的作用;
4、消肿利水:主要用于阳气不足、运行不足造成的水肿。如果患者有湿热、气滞、食滞、外感寒邪、风邪,在有实证的情况下,不能用黄芪。
北芪,即黄芪,又名黄耆、膜荚黄耆、一人挺、黄芪、木黄芪,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名北芪,是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用来泡水功效多多。最主要的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凡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来补气。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也属于气血不足的一种情况,喝黄芪泡水的话可以帮助治疗,尤其是冬天喝更好。
黄芪还可以帮助治疗感冒,但是不是在感冒的时候服用。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这在中医里称为“表不固”,饮用黄芪茶,就可以固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避免感冒病毒入侵。简单来说,黄芪泡水就是可以补气活血、提高免疫力。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