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腔梗
腔梗,即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深部白质或脑干等部位出现的小梗死灶,由血管直径100~400μm的穿支动脉闭塞导致的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常见于4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75%,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25%~35%。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者约有20%,因此积极控制上述可能诱发腔隙性脑梗死的疾病,可减少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及复发。
腔隙性脑梗死的症状一般较轻,无头痛、颅内高压症状和意识障碍。有些可无症状,有些可有病灶对侧轻偏瘫,而不伴失语、感觉障碍和视野缺损;也可有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病灶对侧轻度中枢性面、舌瘫,手的精细运动欠灵活,指鼻试验欠稳准;或者有病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可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烧灼和刺痛感等。
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丁苯酞及中成药。
腔隙性脑梗死一般预后良好,但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在关键部位(如脑桥)、较大的或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者预后稍差。此外,伴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房颤、瓣膜病等),症状未得到很好控制的患者预后不良。
本内容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孙庆利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