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个整体,主要阐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气、阴阳、五行诸学说为论理方法,以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医学发展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中医学因其在汉代已建立了较完备的医学理论体系,故能代有发展,流传至今
2.中医学的思想: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按照中医学逻辑演绎程序从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即科学规律而构成的,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天人合一、医乃仁术丶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所体现的是医学的整体观,中医的整体观念就是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强调人体自身和人与环境的统一与和谐,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老、病、死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所以看病要看整体,要看气候、地域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医乃仁术:儒家的仁善伦理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嵌入了医家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内化为“发大慈侧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的从医动机,“大医慈悲心”、“医者父母心”成为行医的基本素养和要求。“以人为本”:中医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人本思想、人性思想和人文思想。它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轴心,而且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1.中医的第一大基本观点——人境相应观。
2.中医的第二大基本观点是动态联系观。咱们的先辈中医人通过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观察,特别是通过自身疾病的深刻体察,发现一脉不和,周身不安,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医的第三大基本观点是生物全息观。生物全息的提法出自今人张颖清的著作《生物全息诊疗法》。
中医的基础思想即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它是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中医基础思想的主要包内容括分形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三元-多元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其中以藏象学说为核心,信息-能量-物质学说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活动。
个人认为全科医学比较适合综合能力更强的人。
中医全科培养模式是一种传统基础上创新形成的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体系。优势在于相较于一般中医高等教育,全科的学习更侧重经典的运用与研究,中医学是一门经典医学,经验医学,熟读经典基础对未来中医医生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后期一定会获益。再者,全科学习体系化程度较高,对针灸推拿方向涉猎比一般中医培养较多,未来选择专业方向更加广阔。
根据目前中医师就业形势而言,全科医学优势在于临床机会多,临床经验丰富,疗效短时起效快,这在年轻医师前期职业发展比较有利,一般前期治疗患者数量会随疗效是否显著有极大关系,易形成稳定的患者群体。有利于职业前期的增收。
国家政策近年来向基层全科中医倾斜也比较多,紧随国家政策,至少也是不会吃亏的
“少欲 ”“仁爱”调解人与社会的矛盾寻求人与人在社会中如何相处才有利于人的生 存以及生命的健康与长寿的答案,是每一个人的现 实需求。
中医学的 “少欲”与 “仁爱”思想可为 调解人与社会的矛盾提供方向与途径。少欲之人才可以做到 “恬淡虚无” “志闲” “内无思想之患” ,使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情 “发而中节” ,达到精神内守。
少欲则少思 虑,思虑少则心神不伤; 少欲则少悲哀,悲哀少则 气机不竭绝;
少欲则喜乐不过,喜乐不过则气不 散; 少欲则少愁忧,愁忧少则气行而不闭塞; 少欲 则少盛怒,盛怒少则少神志昏迷; 少欲则恐惧少, 恐惧少则精神不动荡。
少欲是中医学从对自身要求 的角度来探讨人与社会的相处之道,只有少欲才易 知足,才能做到真正的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在于思维方法、诊断疾病、治疗方式。
中医是祖国医学,是古代人们通过不断的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通过辨证治疗疾病组方,应用中药、推拿、拔罐、食疗、针灸、按摩等方法调理疾病,具有治病求本的特点。
西医是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医学神经等基础学科为基础,通过体格检查仪器检查来诊断疾病,应用西药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化疗放疗等方法治疗疾病。
中医和西医有各自的优缺点,中医具有治病求本,辨证治疗的特点,对于慢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西医治疗对于急性炎症感染、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等疾病,都是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自身病情的不同选择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案方法,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