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诸病源侯论、医宗金鉴、濒湖脉学、医林改错、中藏经、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温病条辨、删补名医方论、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汤头歌诀
《求医不如求己》1和2 中里巴人著《黄帝内经 养生智慧》 曲黎敏著《中医养生》 杨力著----------------------------------------就这几本吧,适合没有中医基础的普通人看,我都给我妈妈买了,在当当和卓越上买便宜。
中医教材中第五版最好,一共有十版本,特点就是业界大家比较认同,上海科技出版社的5版教材,也是不少中医院校考研指定用书。本人当年学的就是第五版中医教材,后来再看其他的版的中医教材相比较下还是觉得第五版的教材是最好的
一、1.《本草备要》,古代中医药学著作。共八卷。汪昂撰,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刊,本书可视为临床药物手册,亦为医学门径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2.汪昂(1615-1694年),字切庵,初名恒,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贫寒遂弃举子业,立志学医。他苦攻古代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决》等。
二、1.《神农本草经疏》,又名《本草经疏》。全书三十卷,卷一、二为《续序例》上、下,论述药物的性味主治等内容,载有医论30余篇,将药物与辨证结合论述,分列诸病应忌药七门(即阴阳表里虚实、五脏六腑虚实、六淫、杂证、妇人、小儿、外科)。卷三~卷二十九,依《证类本草》编次,将部分《证类本草》中药物分别用注疏的形式,加以发挥。各药主治多遵《本经》、《别录》,若两书不详,再参以诸家论治;每药之后又附有“主治参互”和“简误”两项,来考证药效及处方、宜忌等。其末卷收载《证类本草》未载或未详之药。
2.缪希雍(约1546-1627年),字仲淳,明嘉靖、天启间人。17岁患久疟,自检方书治愈,遂嗜医。生平好游,寻师访友,旨在搜集方药,切磋学问,探讨医理。曾增益群方,几经修订,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及多部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
三、1.《本草崇原》,三卷,约始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此书摘录《本草纲目》中本经药233味,(另有附品56种),作“崇原”之论。《本草崇原》,三卷,约始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著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械续成。继而王琦访得副本,校刊后刻入《医林指月》丛书,时已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以后续有翻刻。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诸病源侯论、医宗金鉴、濒湖脉学、医林改错、中藏经、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温病条辨、删补名医方论、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汤头歌诀
所需要的教材主要有:中医诊断学、中医学基础、常见急诊处理、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妇产科学、外科学概论、中医妇产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等。大部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中西医结合专业是中西医结合基础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西医结合基础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利用高科技手段,运用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筛选及其药理作用,中药复方的药效学及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已取得许多重大成果,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2、《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5、《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基本理论
中医治疗口臭有以下方子:1、山楂去除口臭:山楂9~12克,煎汤当茶喝,可除口臭。2、橄榄明矾水去除口臭法:取10克明矾,溶于100克水中,再放入10个捣碎的橄榄,浸泡半小时后,用来漱口,每天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连用2~3天,一般即可去除口臭。平时也要少喝酒不要抽烟,坚持饭后刷牙,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与体育相关书籍特别多,现在简单举几个例子:《体适能基础理论》作者阮伯仁 人民体育出版社《膝关节自我康复大全》作者周锦浩 北京体育出版社 《城市就是健身房》作者高科 经济科学出版社 《运动解剖图谱》人民体育出版社《高水平竞技运动体能训练研究》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无器械健身:用自身体重锻炼》 (美) 马克·劳伦 《易化牵伸术:简便易学的PNF牵伸及力量训练(第3版)》(澳大利亚) 罗伯特·E.麦卡蒂 杰夫·沙兰德 著当然,体育类的书籍还远远不止所说的,如有具体需要可去书店查看
1.首先要清楚你为什么要自学中医
目的不同,方法路径各异
仅仅是因为爱好,想学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呢?还是因为自己或者是家里有病人需要治疗。或者是想以从事中医这个行业,想要做一个专业的中医医生。
2.你的自身是什么条件
古人讲因材施教,自学也是一样的道理
自己的专业学历,知识背景。
想要学习哪一方面的中医技术?
对哪一方面自己特别感兴趣或者有爱好。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比方说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
3.我个人的经验
最初呢,先看一些最基础的,入门的书籍。像《零基础学中医》,《人体解剖学》,《解剖列车》《运动解剖学》等
有了一定的基础理论之后呢,在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基本条件,有目的带着问题学习,寻求解决方案式的读书。
比如针对筋骨病,顽固性关节病《中国经筋学》
自学尽量以外治技术为主:
针炙的,《针炙大成》
导引按跷,《手到病除》《推拿按摩实用手法大全》
砭石拔罐《刮痧拔罐疗法》
治疗癌症疑难病《夹脊疗法》
这一阶段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会阅读到大量的相关书箱,我自己为了治疗家人的腰腿疼和高血压,在国家图书馆查阅了几十本的相关书箱著作。最终把老爸要被医院动手术的腰腿疼治好了。
顺便说一下,一定要利用好图书馆的公共资源,书非借不能读也。
如果想要进阶,更专业一些,推荐以下书目:
《易经》
《道德经》
《道医学》
《了凡四训》
《史记》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四圣心源》
《孙思邈全集》
……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