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外敷人参,内关和外关的功效

 2023-08-02  阅读 658  评论 0

摘要:1. 内关和外关的功效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载有关于八脉交会穴的歌诀: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1. 内关和外关的功效

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载有关于八脉交会穴的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通于四肢,交汇于正经的穴位,共计四组双穴,这八个穴位有四个位置在上肢的手腕附近,有四个在足踝以下,上下配合,两穴位一组,同时使用。也称八脉交会配穴法。

八脉交会穴歌其实就是扼要记载了四组配穴及其主治 。比如说 ,内关配公孙,主治心胸少腹胃肠等病症;足临泣配外关主治目外眦,耳后,肩部,面颊 肝胆部病症;后溪配申脉主治目内眦 颈项耳肩脊中小肠膀胱等疾病;列缺配照海主治肺系喉咙胸膈等病症。究其原因,这是因为阴维脉通于内关,冲脉通于公孙,这两脉合于心胸胃所以就治疗心胸胃的疾病;任脉通于列缺,阴跷脉通于照海,任脉阴跷脉合于肺系 咽喉胸膈所以就治疗肺系咽喉胸膈等病 ;余此类推,皆与八脉及其交汇正经所巡行的脏腑经络紧密相关。.

在运用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实践中,的确发现每对配穴均可发生循经感传现象,产生上下相通的作用,尤其在某些经络敏感患者身上这种情形往往更加表现突出。如针刺列缺穴,运用手法后,患者针感可下窜到脚,再让其指出具体部位,则准确地指在内踝尖下照海的位置上。

作者小传:吴周强,中医药研究员,高级健康管理师。荟聚48年生物医药全岗位工作经验,专注生命健康,聚焦创新创意。原创分享健康干货,敬请大家点赞、关注,评论必回复!

2. 内关,外关

内关穴在从手腕横纹向上,手三指并排的距离,正好在正中间的位置上,找到内关穴,外关穴自然就找到了,正好是内关穴对应的位置,在尺骨和桡骨之间。两个挨得比较近,这两个方法平时要有晕车中暑的现象,按这两个穴位就可以止吐,同时有缓解颈部。

3. 内关加外关的功效与作用

是有一定效果的,但也分人的体质。有的人改善就会很明显。霸能手环的内部有镭射芯片,芯片频率作用于手腕内关穴和外关穴的供能部位,戴上后与人体频率共振,改善人的力量、平衡性和柔韧性。

4. 内关与外关

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载有八穴的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在运用八脉交会穴的实践中,的确发现每对配穴均可发生循经感传现象,产生上下相通的作用,尤其在某些经络敏感患者身上更突出。如针刺列缺穴,运用手法后,患者针感可下窜到脚,再让其指出具体部位,则准确地指在内踝尖下照海的位置上。

5. 内关、外关

一,十二经络上24关窍穴   1,风池穴:在足少阳胆经上。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2,足临泣:在足少阳胆经上。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   3,太冲穴:在足少阴肝经上。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主治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4,曲泉穴:在足少阴肝经上。们于屈膝,在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中。主治疾病:最善治膝关节疼痛,也是降血压的要穴,还能治疗各种温症,不论温寒、温热、风温、温毒均可选用此穴。   5,太渊穴:在手太阴肺经上。仰掌,在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3.其它:肋间神经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6,列缺穴:在手太阴肺经上。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7,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上。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孕妇慎用(娠妇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主脉浮于表,伤寒大渴,发热恶寒,头痛脊强,耳聋,下齿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口噤不开,偏正头疼,偏风,风疹,腰脊内痛。   8,迎香穴:手阳明大肠经上。寻找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迎香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9,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上。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10,冲阳穴:足阳明胃经上。冲阳穴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11,公孙穴:足太阴脾经上。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主治(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肠痉挛;(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3)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癫痫,足跟痛。   12,三阴交:足太阴脾经上。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13,神门穴:后少阴心经上。位置在腕横纹尺侧端肌腱的凹陷中主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该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14,少冲穴:手少阴心经上。小指末节挠侧,距指甲角0.1寸处。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手挛臂痛。    15,后溪穴:手太阳小肠经上。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癫痫, 精神分裂症, 癔病, 面肌痉挛;(2)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 耳聋,角膜炎, 麦粒肿, 鼻出血,扁桃体炎;(3)运动系统疾病:腰痛, 落枕, 肩臂痛;(4)其它:疥疮。   16,腕谷穴:手太阳小肠经上。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指臂挛痛、热病汗不出。去身体湿热,治疗糖尿病、便秘   17,申脉穴:足少阳膀胱经上。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功用清热安神,利腰膝。主治(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内耳性眩晕,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后遗症;(2)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下肢瘫痪,关节炎,踝关节扭伤。   18,天牖穴:足少阳膀胱经上。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主治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19,涌泉穴:足少阴肾经上。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主治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20,照海穴:足少阴肾经上。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主治①痫证、失眠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③小便不利,小便频数。④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⑤下肢痿痹。   21,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上。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主治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22,劳宫穴:手厥阴心包经上。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一说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太平圣惠方》)。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口臭,鹅掌风等。   23,阳池穴:手少阳三交经上。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②腕痛。③消渴。④女性手脚冰凉。   24,外关穴:手少阳三交经上。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主治①头痛、偏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②热病。③胁肋痛,上肢痹痛,肘部酸痛,手臂疼痛,肋间神经痛。④瘰疬。

6. 内关和外关的位置图

一、预防溺水事故发生的方法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二、游泳溺水自救方略

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对水情不熟而贸然下水,极易造成生命危险。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专家介绍,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在水中沉着自救游泳时用鼻子吸气,最容易引起呛水。

孩子下水前,家长要向孩子讲清楚这一问题:如果呛了水,首先要张大嘴,做深呼吸,哪怕喝上几口水,也一定要张大嘴,而不能用鼻子喘气。

1。不熟悉水性者自救方法:

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

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此时千万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2。水中抽筋自救法:

抽筋的主要部位是小腿和大腿,有时手指、脚趾及胃部等部位也会抽筋。

(1)游泳时发生抽筋,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保持镇静,停止游动,先吸一口气,仰面浮于水面,并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自救。

(2)若因水温过低而疲劳产生小腿抽筋,则可使身体成仰卧姿势。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使抽筋腿伸直,并用另一腿踩水,另一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这样连续多次即可恢复正常。

上岸后用中、食指尖掐承山穴或委中穴,进行按摩。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4)两手抽筋时,应迅速握紧拳头,再用力伸直,反复多次,直至复原。如单手抽筋,除做上述动作外,可按摩合谷穴、内关穴、外关穴。

(5)上腹部肌肉抽筋,可掐中脘穴(在脐上四寸),配合掐足三里穴,还可仰卧水里,把双腿向腹壁弯收,再行伸直,重复几次。

(6)抽过筋后,改用别种游泳姿势游回岸边。如果不得不仍用同一游泳姿势时,就要提防再次抽筋。

3。水草缠身自救法:

(1)首先要镇静,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否则就会使肢体被缠得更难解脱,或在淤泥中越陷越深。

(2)用仰泳方式(两腿伸直、用手掌倒划水)顺原路慢慢退回。或平卧水面,使两腿分开,用手解脱。

(3)如随身携带小刀,可把水草割断,不然试试把水草踢开,或像脱袜那样把水草从手脚上捋下来。自己无法摆脱时,应及时呼救。

(4)摆脱水草后,轻轻踢腿而游,并尽快离开水草丛生的地方。

4。

身陷漩涡自救法:

(1)有漩涡的地方,一般水面常有垃圾、树叶杂物在漩涡处打转,只要注意就可早发现,应尽量避免接近。

(2)如果已经接近,切勿踩水,应立刻平卧水面,沿着漩涡边,用爬泳快速地游过。因为漩涡边缘处吸引力较弱,不容易卷入面积较大的物体,所以身体必须平卧水面,切不可直立踩水或潜入水中。

5。疲劳过度自救法:

(1)觉得寒冷或疲劳,应马上游回岸边。如果离岸甚远,或过度疲乏而不能立即回岸,就仰浮在水上以保留力气。

(2)举起一只手,放松身体,让对方拯救。不要紧抱着拯救者不放。

(3)如果没有人来,就继续浮在水上,等到体力恢复后再游回岸边。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ec8B24DBFZVCFA.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3253秒, 内存占用1.9 MB, 访问数据库17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