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保健酒
1、古岭神酒是遵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养生之道研发出来的产品,它组方严密科学,选材精良,充分利用广西“动植物王国”丰富资源宝库的优势。
2、采用地龙蜂、大黑蚂蚁、乌龟、眼镜王蛇、人参、枸杞、熟地、红景天等20多种动植物名贵药材,配以纯正优质米酒,经古法炮制和现代技术提取而成。
3、以名贵药材经特殊方法炮制而成的古岭神酒具有良好的旺盛精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等保健作用。
4、在保健酒市场上,古岭神酒似乎有点过于朴素,但是,正是这个朴素的品牌,却每年在深圳市场实现着数千万元的销售额,是很多高价酒无法比拟的,其品牌魅力可见一斑,而这种品牌魅力却是通过很多细节显现出来的。
5、不仅药材,其酿酒选用的都是优质大米,而水则是采自古岭地下100多米的深井水,这样酿出来的酒才够香甜。
6、第对古法炮制的坚持,虽然作为国内最早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古岭酒厂已经完全采用先进的现代生产技术,但是在炮制工艺上,其仍然坚持古法炮制,也就是各种药材分别炮制。
7、因为各种药材的药性不同,尤其是动植物药材区别更大,所以只有分别炮制才能将药性充分炮制出来,酒的保健功能也才能更强。
8、现在很多保健酒企为图方便,将所有的药材混在一起炮制,那样实际上使药材的作用大打折扣。
9、古岭酒厂在炮制过程中,对动物药材大多以50度的酒炮制半年,对植物药材则以30度的酒炮制半年以上,这样既能祛除动物药材的腥味,又能充分炮出药材的有益成分。
10、炮制好的酒按一定比例调配后,再贮存一定时间后,才会罐装出厂。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中药学专业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备、质量控制评价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中药质量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4.具有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5.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6.了解中药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中药学、药学、中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医学或理学学士
就业前景:主要到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药物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
防风是一味中药材,性平味辛,无毒,具有祛风除湿,解表止痛,疏肝解痉,杀虫止痒等功效,可以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破伤风,风疹瘙痒等症状。但是对于湿热体质的患者来说不适合服用防风,而对于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等患者来说严禁服用防风。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我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垄断优势。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又是中草药的发源地,大约有一万多种药用植物,描写药用植物的书籍也是代代相传。
现今,被公认、而且方便阅读和查阅的草药的典籍,当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药典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2015年版,迄今为止已经颁布了10版,现行版本为2015年版。历版《中国药典》均经过国内医药界的院士、权威专家共同编撰和修订,所入选的药材不仅包含了药材的来源、性状、以及各项检测标准,而且详细描述药材的呃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禁忌以及日推荐剂量。《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共收载中药材和饮片品种618种,基本满足人们日常就医使用。
其次,比较常用的还有《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
《全国中草药汇编》共收中草药2000多种,包含了好多药典都没有收载的品种,各药均有名称、来源、形态、生境、栽培、采制、化学、药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制剂等内容,可以参考借鉴,但药典收载的品种还是以药典为准。
《中药大辞典》也是中医药或相关领域工作者和中医药爱好者的一套重要工具书,全书收载药物6000多味,每一味药物下设异名、基原、原植(动、矿)物、栽培(饲养)、采收加工(或制法)、药材、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用主治、用法用量、选方、临床报道、各家论述等内容。
《中华本草》是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接主持的重大科研课题,全书30卷,另 立民族药4卷。共计载药8千余味,内容涉及中药品种、 栽培、药材、化学、药理、 炮制、制剂、药性理论、临床应用等中医药学科的各个方面。
其实,这方面的书籍还有很多,但我认为以上这些是比较有权威性的,都是近代的专家学者,在古代医书典籍的基础上钻研、修整、编撰而来,去粗取精,并融入了现代医学剂实践,相比古代的一些书籍更便于现代人查阅。
宣木瓜与“甘枸杞”、“川杜仲”、“藏红花”为我国四大名贵中药材。与“贡菊”、“亳芍”、“丹皮”共称为“安徽四大地道药材”。另有西洋参,熊胆,宣木瓜,三七之说
刘寄奴,据《南史·宋本纪》载: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首先发现这种药,每遇生疮,敷之即愈,因而得名。
何首乌,是唐代一个姓何的老人常以一种不知名的药物来充饥,因而寿高一百三十岁以上,须发仍然黑润,所以后人称这种中药为何首乌。
徐长卿、使君子、杜仲等的命名,也各自有其生动的故事传说。
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郁闭度0.7-0.8。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长于北纬33度—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人参的别称为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
古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推断,人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在地球上被子植物极为繁盛的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距今180万年),人参在植物界广为繁衍。世界范围内公认人参分布在北纬33-48度之间。我国本草文献的记载证实中国人参的分布与古地质学史,古生物史是相吻合的。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记载着中国4000年前就已经形成的人参药用的精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人参并用文字记载人参的国家。《甲骨文合集》中查到刻在甲面上的“参”字,这是个典型的象形文字。该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为人参地上部分的集中表现,茎上生着多个核果状浆果,这是人参最主要的植物学特征。下部则代表着人参的根茎,主根,侧根等。甲骨文始于商殷时代,距今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在3500年前我国就已经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参”字,并有准确可靠的记载。[2]
公元121年,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参,人参,药草,出上党。”这是文献中对人参产地的最早记载。[3]
《晋书.石勒别转》:“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盛。”可见人参栽培在当时已经开展, 那是遥远的1800年前。
形态特征
纪录片
恰似人形的人参,生命力竟如此的顽强
人参为多年生宿根草本,人参主根高30-60厘米,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
共4张
人参
人参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茎顶只有一叶,叶具三小叶,俗名“三花”;二年生茎仍只一叶,但具5小叶,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个对生的5小叶的复叶,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个轮生复叶,叫“灯台子”;五年生者增至4个轮生复叶,叫“四匹叶”;六年生者茎顶有5个轮生复叶,叫“五匹叶”。
人参复叶掌状,小叶3-5片,中间3片近等大,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厘米,宽2-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脉上散生少数刚毛,下面无毛,最下1对小叶甚小,无小叶柄。
人参夏季开花,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每花序有4-40余花,小花梗长约0.5厘米。苞片小,条状披针形;萼钟形,与子房愈合,裂片5,绿色;花瓣5,卵形,全缘,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雌蕊
甘草的作用,治疗气虚症,如与桂芝合用治疗胸痹,治疗由脾胃气虚引起的倦怠乏力,甘草一般情况下无明显禁忌证,临床上报道的多是由于单次服用甘草剂量过大引起的,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月经过多等疾病的病人,过量服用甘草会引起不适症状,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