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团是荨麻疹的症状,一般在莫名其妙情况下突然形成,多剧烈瘙痒,全身扩散,极为难受。要缓解风团,最快的办法是去诊所打激素针如地塞米松,用药后几十分钟即可消除症状。不过要注意若是频繁发作超过三天的,禁止打针,可以吃些扑尔敏等以消除。
这种竹子上长的小疙瘩的确能治病,经济价值也不错,目前中药材市场收购价在90元/公斤左右,下面就来聊聊这竹子上小疙瘩。
这种竹子上长得小疙瘩是什么玩意儿?答:这种竹子上长的小疙瘩是一味中药材,它的中药材正名叫竹黄,别名又称为血三七,淡竹花,竹花,竹茧等。虽然这种小疙瘩别名称为竹花,但它并不是真正的花,而是一种真菌的子座体。
竹黄一般附生在竹枝上,形状略呈不规则圆形或纺锤形,其不规则瘤体的颜色为灰黄色戓柿黄色。大家若要是竹林中发现这种小疙瘩,一定要记得采收,它的市场可不低哦!
竹黄长在什么地方?过去常听老人们说,竹子不能长花,一旦长花竹子就要败,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因为竹黄一般都生长在将衰败或已衰败的竹林,以及竹子上,一些生长茂盛的竹子上很难见到竹黄的踪影。
竹黄的药用来源均为野生,其主产地在浙江,这与浙江竹子多不无关系,也就是说,只要有竹子生长的地方,也就有竹黄的存在。
竹黄真得很值钱吗?竹黄虽然不属常用的大路品种,其用量也不小,上面已介绍过,竹黄的别名又称为血三七,顾名思义,竹黄的作用与三七很相似,所以,竹黄在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时会经常用到,因此需求量与一些冷品种相比,要大很多。
竹黄生长有一个特点,生长一般都呈片状,一生长,几乎整个衰败的竹林都有生长,因此,一旦发现,采收的量比较大。现在竹黄的市场收购价在70元/公斤左右,若运气好,发现成片的竹黄,一次性赚个几千元不成问题。
以上回答,供大家参考,如肖不足,望评论补充。
谢谢阅读!
艾草,别名医草,祈艾,艾蒿,五月艾。具有温经止痛,止血安胎的功效。
艾草为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分裂,有粗齿,背叶灰白色。夏季开淡黄白色花,总状花序多数,管状,蒴果平滑。多分布于荒地,田野,村旁。
其全草,艾叶及艾根皆可入药,一般在夏秋季间采集,5月至6月取地上部分,阴干备用。
艾根味苦,性微温。可治头痛、腹水、肠炎、痢疾。
艾叶味苦、辛,性温,有小毒。能温经止血,散寒除湿,安胎,调经。可用于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神经痛,关节痛,胸痛,跌打损伤,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下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草中含有挥发油(即艾叶油),油中含桉叶素,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苦艾素。艾草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导致中毒性黄疸及肝炎,若过量可兴奋大脑皮层及皮肤下中枢引起痉挛。
艾草若加入祛风,散寒,活血药物,共卷成条状可外用于局部温灸,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功能之效用。其用于温灸的原理有三:通经散寒;开毛窍,通肌肤,使热气内注筋骨;其易燃,不起火焰且不易熄灭。
下面分享几个本草对症疗方
1、脚麻无力
取艾草75克,牛筋头草75克,葱白根75克,三瓶米酒,和三味草药共煮沸,,蒸汽熏蒸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数次,药汤可连续使用。
2、虚寒性痛经
取艾草11.3克,香附15克,红糖适量,益母草18.8克。将上述药水煎加红糖调服。
3、经行腹痛
取艾草12克,黄糖20克,,水煎两次,经前两天温服,连服至经来或经后两天。
又方:取炒艾叶12克,炒香附10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玄胡索10克,肉桂3克,炒吴茱萸3克,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三次。
4、月经不调,腹痛,闭经
取艾叶8克,香附12克,当归12克,丹参12克,益母草10克,上述草药共水煎,分两次服用。
5、鼻血不止
取艾草适量,将其烧成灰,用艾灰吹鼻。也可以用艾叶煎服。
6、肠炎、痢疾
取艾草18.8克,红乳仔草37.5克,含壳草18.8克,凤尾草18.8克,大飞扬18.8克,五碗水,共煎两碗,去药渣,加黑糖溶化,调匀,分2~3次服用。
又方:艾草12克,陈皮8克,生姜12克,鲜石榴树叶30克,共用水煎服,或加入少量食盐调服。
7、血崩
取艾草11.3克,山茶仔头18.8克,鲜侧柏叶18.8克,地榆11.3克,共用水煎两次服用。
8、妇女阴痒症
取艾草37.5克,蛇床子18.8克,白矾11.3克,将艾草,蛇床子,共研粗末,包煎。加水煮好后,加入白矾溶化,调匀,熏洗患处。
又方:取艾叶20克,黄柏15克,花椒6克,蛇床子20克,,共用水煎,取汁,清洗患处即可。
9、盗汗不止
取熟艾草10克,白茯神15克,乌梅两个,加水一碗,煎成八分,临睡前用开水送服。
10、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
取艾叶10克,辣蓼10克,车前80克,用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服,早晚各一次。
11、习惯性流产
取老枝艾草15克,鸡蛋一个,将艾草洗净后和鸡蛋一同放入磁器锅中,加水煮熟,吃蛋。从妇产科医师确诊后开始,每日一次,连服一周,之后每月定期吃一次,每次鸡蛋两个。
这个不是药用艾草,艾草叶片要更大一些,分叉没有这么大,叶背面与茎有白色绒毛,这种类似茵陈蒿,茎没有白色绒毛。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