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的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感受致病因素和体表各种刺激,可以传导到脏腑,脏腑的生理机能也可以反映在体表。运行气血,滋养全身,滋养脏腑组织,滋润筋骨,疏通关节。当外邪入侵人体时,卫气起着抵御外邪、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作用。
人体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是手三阴,下肢内侧是足三阴;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其中上肢外侧是手三阳,下肢外侧是足三阳。十二经脉分别属于十二脏腑,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有络属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十二经脉的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这样就构成了十二经脉的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到达并且营养全身。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丫),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一寸处(中封),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股部内侧,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上达小腹,挟着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 (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的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口诀如下:
1.【手太阴肺经】
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2.【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3.【足阳明胃经】
辰时—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4.【足太阴脾经】
巳时—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5.【手少阴心经】
午时—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6.【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7.【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8.【足少阴肾经】
酉时—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9.【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11.【足少阳胆经】
子时—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12.【足厥阴肝经】
丑时—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王正龙老师的回答:六经中的每一经实际对应着12经脉中的相互表里的经脉,所以6经就是6*2=12经。
当然也有说根本不是一回事的。我也正在学习~~看谁说的对呵呵。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起于中焦,从肺开始而终于肝经,再复由肝上注于肺,如此循环往复,如下文箭头所示: 起于中焦,从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以上流注次序就是气血运行在十二经脉中的次序,如此循环往复,周流不息。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