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方法: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土,而且喜欢水排畅通的土壤。
栽培的时候是要选一个比较深的容器,盆底要有非常大的排水孔,可以用塑料盆后瓦盆栽培,也可以选一些透气和排水性非常棒的红陶盆,根茎要埋在土壤下5厘米左右,它的根茎非常大,可以直接挖一块芽眼朝上根茎埋进土里就可以了,放在一个环境通风、光线明亮的地方,可以每一天有适当散射光,但是要避免下午的阳光直射或过度的暴晒。
栽培姜黄一定要用疏松排水好的土壤栽培,可以在土壤中添加一些腐叶土或泥炭土,增加土壤的肥力和适当的保水能力,也可以添加一些珍珠岩或河沙,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土壤最好是选择微酸性的腐殖土,避免选择一些有益结块或粘重的土壤。
一般讲,选一年或两年生种均可,重点要把握好种姜粗细均匀,有2~3个龙头,根须发达,无病虫害。每亩用种量一般200~300公斤。
二是播种关
开沟种植法:一般以67厘米宽为一厢,先在厢中开沟埋肥,合垄后用薄土盖粪,再按大行33厘米、株距16~20厘米,均匀地摆上姜块,然后在行中撒上专用肥,再取沟土覆盖。厢高16~20厘米,盖土深度4~6厘米。包膜种植法:先按80厘来一厢划线,然后均匀地撒上农家肥、专用肥与黄姜种,最后按边线取沟土覆盖。此种植方法每亩可节约工时2~5个,产量无明显差异。
三是施肥关
开沟要深施农家肥,下种要重施专用肥,酌情巧施微量元素肥,如硼、锌、铜肥等,有的可以浸种,有的可以喷叶,有的可以拌肥追撒。专用肥每亩需100~300公斤,据试验总体概算,每亩鲜姜200公斤,约需氮肥45公斤、磷肥100公斤、钾肥60公斤。
四是搭架关
黄姜喜攀怕缠,搭架与否,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在苗芽10~20厘米高时,要及时搭架,架杆一般1.2米左右,3~4杆为一架并扎紧。杆头插地时,要注意防止刺伤种姜,引起腐烂。
五是防病关
新播地块病虫较少,要注意对重茬地土壤消毒,重点防治根腐病、地老虎、蛴螬等,可用多菌灵拌种,减轻病害,或用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喷杀防治,效果较好。
姜黄泡酒喝可以治疗风寒湿痹,有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酒可以当做药引子,增加姜黄的效果。但是要注意喝酒的禁忌,喝酒期间不要用头孢类的药物。姜黄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闭经、风湿肩臂疼痛。要在中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的。
种植技术如下:
1、采种:果实于10月中、下旬采集,采后云掉果翅和杂质,稍阴干,装布袋干藏。种子寿命一般2年。
2、选地整地:选疏松、深厚、肥沃的砂壤土,通风向阳,排水通畅的地方,翻耕整地作床,施入厩肥、磷矿粉、草木灰等作基肥,每亩施2500~3000kg。黄姜不宜连作,否则病害滋生,根茎分叉。
3、播种:在整好苗床上,于3月份条播或撒播。种子轻小具翅,播种时宜拌细砂或肥土。播后覆土盖草,保持土壤湿润。25~30天开始发芽,出苗后,分次揭草,及时除草,灌溉施肥。
4、概茎栽植:取野生栽培的1~2年生黄姜,粗壮均匀、生活力强、无病虫害、有芽头的根状茎,切成5~7cm长的小段,每段保留1~2个健壮芽,栽于苗床,培育2年,即可供大田生产。春秋均可繁殖,以秋栽为好。株行距20×20cm。
大黄姜不同地区种植时间有所差异,在北方地区,三月至四月是种植黄姜的最佳时期,当地温稳定在16度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播种,以清明至谷雨时节为种植小黄姜的最佳时期。每亩栽种小黄姜4000-5000株,最后做好田间管理即可,包括中耕、灌溉施肥等工作。
1、选地整地
种植姜黄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透气、营养丰富的田地,栽种前要对土壤翻耕2-3次,敲碎田地中的土块,清理出其中的杂草和碎石,然后将田地整平,再施入腐熟的厩肥和农家肥。
2、根茎种植
种植姜黄可以在每年的清明前后进行,首先在田地中以40厘米的行距、33厘米的株距挖出土穴,然后将无损伤、无病害的姜种放入土穴中,覆盖细土后,再使用新高脂膜喷洒土面,提高姜种的出苗率。
3、田间管理
姜黄幼苗长到13厘米的高度后,要为其追施一次动物粪肥,促进植株的生长,而且每次施肥前,要对田地松土除草,让肥水更好的和土壤混合,并且天气干旱时,还要为姜黄每天早晚浇水,避免苗叶干枯发黄。
姜黄又名姜花,原产亚洲热带。不耐寒,喜冬季温暖、夏季湿润环境,抗旱能力差,生长初期宜半阴,生长旺盛期需充足阳光。土壤宜肥沃,保湿力强。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姜黄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可每亩产量2000斤左右。我国主产:四川、福建、广东、江西。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