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最新研究成果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为24天,多为3-7天,病人潜伏期也即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发病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多见,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如咳嗽、干咳症状。新冠肺炎患者早期除了以上症状外,还有可能出现不典型症状,如轻度食欲不振、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系统症状;
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结膜充血、眼部分泌物增多等眼科症状;或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障碍等。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该病症状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导致的肺炎症状相似,因而需注意鉴别。
第一、去过哪里很重要
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也就是先问问最近14天都去过哪,有没有可能被传染?
第二、一般检查
症状: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
影像学特征: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抽血等化验: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在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第三、确诊
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第四、治疗
虽然美国、泰国都说有潜在治好新型肺炎的药物,也治好了病人;但一方面病例数据太少,另一方面这些药物要么没有上市,要么国内没有。可信度值得商榷;按照目前我国卫健委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暂时没有明确可以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
一方面靠隔离治疗;一方面就是对症支持治疗部分结合中医药治疗;大部分还是要靠自己的免疫力。
当然不管是大家关心的疫苗,还是治疗的药物,目前科学家正在马不停蹄的研发中;但在疫苗或药物上市,或发到每个人手上之前,我们能做到的还是预防!预防!预防!
来源:天津254医院副主任医师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