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中,张学良算是那个时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千金少爷,而张学良的父亲就是大军阀张作霖,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张作霖既然坐上了省长的位 置,且拥有实力很强的军队,就要做好被别人盯着的准备,曾经杨宇霆是张作霖的得力主将,在“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中了日本人的奸计,被炸身受重伤,于帅 府去世,而小六子张学良则从日本赶回来,继承父业,承担大局。
此时的帅府已经不同往日,张学良还是那个年轻气盛的少爷,只是没有了大帅张作霖的庇佑,此时杨宇霆在张学良身边就俨然以张学良保护人的身份自居。
余皑磊饰演,杨宇霆是个精于谋略、心机颇深的人。作为奉军最年轻的总参谋长,杨宇霆被老帅张作霖视为左膀右臂,但由于自持功高而妄自尊大过分跋扈,他与少帅张学良之间的利害冲突日积月累,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那么,让张学良杀杨宇霆的原因有哪些呢?其实滴水石穿,张学良心中对杨宇霆的埋怨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第一:杨宇霆太过严苛
张学良作为帅府最受保护的公子哥,人人都是顺从他,只有杨宇霆会对其语重心长,即使是张学良不喜欢听的,而杨宇霆军规太过严苛,这令感性的张学良很难接受。
第二:以皇帝和宰相自诩
杨宇霆一直居功自傲,认为自己才是张学良真正的得力助手,而也因其功绩,常常规劝张学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像张学良吸毒,杨宇霆就劝张学良戒毒,而此时还是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只会更加反感他,并不会买他的帐。
第三:日本人的挑唆
虽然张作霖的死是日本人设计的,不过,日本人似乎并不想就此罢休,他们还想让张学良重蹈他父亲的步伐,不断挑拨张学良与杨宇霆之间的关系,他们送给张学良一本《日本外传》,将张学良比作日皇丰臣绣吉,将杨宇霆比作篡位的日相德川,暗示杨宇霆想要谋反。
张学良中了日本人的诡计,再加上以往的一些埋怨,最终张学良下定决心诱杀杨宇霆。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黑龙江省主席常荫槐向张学良提出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要求,张学良推说晚餐再说,后召警务处长高纪毅进府,晚上杨宇霆与常荫槐被高纪毅、谭海率领六名卫士杀害于“老虎厅”,奉天称此事件为“杨常而去”。
张作霖的四夫人是许夫人,叫许澍阳,她生了4个孩子,两儿两女,两个儿子是张学思和张学曾,两个女儿是张怀同和张怀曦,许夫人在教育孩子上很有作为,张学曾后来在联合国工作,张学思参加了共产党,后来任我国的海军参谋长。授少将军衔,还曾任东北大学校长。许夫人于1978年去世,享年90岁
姜登选
张作霖的五虎将之一
姜登选(1880-1925年11月26日),字超六,直隶省南宫县(今河北省南宫市)陈村人,奉系将领。
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参加“同志会”、“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在四川副都统朱庆澜手下任职,先后随朱入黑龙江、广东。后来归于奉系。1922年被张作霖任为东三省陆军整顿处副监。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
1925年为善后会议会员,并任苏皖鲁剿匪总司令。不久任安徽军务督办,旋为孙传芳驱逐。至德州被张作霖任为第四方面军军团长。后被奉系新派将领郭松龄枪杀
张作霖的先祖为求生路,带着家人闯了关东,最后在辽南海城安家落户。
张作霖的祖父名张发,张发有四个儿子。张作霖的父亲名张有财,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三。
张发死后,张有财兄弟四人分家单过,张有财迁徙至海城西之小洼驾掌寺乡叶家铺子村自立门户,开设了一间杂货铺。
张有财原配妻子姓邵,因染病早亡,留下一女。之后,张有财与本村一个25岁的王姓寡妇结婚,生作泰、作孚、作霖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王氏有着中国传统女性所具有的朴实、勤劳与坚韧。
嫁给张有财的王氏,给张门生儿育女,只是希望与丈夫共同持家,过一种平淡祥和的日子。
王氏在世上度过了77个春秋,嫁入张门的52个岁月里,却经历诸多坎坷,观其一生,享清福的日子不过数年。
纵观王氏一生,她的经历固然与其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但张氏父子独特的性格是造成王氏一生坎坷主要因素!现分述如下:
一、丈夫嗜赌成性,赌场与人结怨死于非命,王氏以柔弱肩旁挑起家庭重担
婚后的张有财终日在外以赌为业,赌赢了就托人捎几个钱回家,赌输了就一连数月杳无音讯,不见踪影。王氏带着几个幼子艰难度日。整日混迹于赌场的张有财,最终在赌场与栾家堡子一个姓王的结仇,后被对方打死。那一年,王氏年逾50岁。
张有财横死后,王氏尽其所能为其伸冤,找来地方的“乡约”(指奉官命在乡里中管事的人)代她报了案。海城县派人验尸,确认张有财是被人行凶致死,但由于家贫,王氏无力向官府诉请缉捕凶手,县衙门也就把这桩人命案束之高阁,只批了个哭主领尸掩埋,听候缉凶,就算完事。
二、丈夫离世两年后,大儿作泰英年而亡,王氏第一次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
相关史书上说张作泰因痨疾发作而亡,追根求源,事出有因,张学良晚年口述历史时这样说道:“我的大爷和一个乡下人的太太,他们俩有关系。”太太的丈夫就到张有财哪里告状,盛怒之下的张有财趁张作泰吃饭之际,用门栓打在腰上,从此落下病根,自此以后,读了十多年书的张作泰就“病疾辍读”、“因痨疾废业”,在张有财死后两年,张作泰痨疾复发,不治而亡。张作泰死时年仅26岁,那一年,张作霖年仅16岁!26岁的张作泰的离去,足以想象给王氏的打击有多么沉重!
三、为了生计,年逾五十的王氏,第三次嫁人
那个时候,辽河下游经常发大水,张有财离世后,张家仅有的几间破草房也被大水淹没。王氏告借无门,为了解决吃饭问题,1888年不得不带着孩子们投奔镇安县(即黑山县)小黑山附近她的娘家。
为娘家添了麻烦,增加了负担,王氏实不得已,可是孩子们又偏偏不作脸。作霖不事农活,整天在外游荡。其兄作孚与当地土匪、赌棍打得火热。这种局面对王氏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倍感在娘家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为了减轻对娘家的压力,也为了让孩子长大后或多或少有点混饭的本事,王氏托人说情,先后将张作霖送到木匠铺学徒,在一家饭馆找了个卖包子的差事、置办货郎箱让其学做生意,但都无果而终。
王氏为张作霖操碎了心,见儿子在外频频生事、闯祸,没有办法,只好暂时把他留在家里。后来赵家沟有个李老兽医丧妻,把王氏娶进门来,张作霖又随母亲来到李家,母亲让儿子跟继父学兽医。通过二年的学习,张作霖粗通医马术,并藉此交上了好运,期间张作霖结识了赵家庙一富户赵占元的二女儿,两人一来二去竟私订终身,在仕途上也大有长进,一路做到清军哨长的位置。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张作霖解甲归田与赵占元之次女完婚。
1900——1901年间,张作霖在岳丈赵占元的资助下,先后当上了黑山县赵家庙和北镇县中安堡一带的保险队小头目。后经不断扩充,所部已达200多人,很快成为横行辽西地区的一支最强悍的武装力量,从此开始崭露头角。而后张作霖凭着这支武装力量,受了清政府的诏安,此后又借各种手段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四、晚年的王氏两度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
张作霖二哥张作孚在一次剿匪战斗中阵亡,让身心疲惫的王氏备受打击。
1912年,悲痛欲绝的王氏携张作孚的妻儿来到省城,张作霖本想在自己功成名就后,母亲能在自己身边安度晚年,也好尽儿子的一点孝心。但王氏初来省城后不久,又适逢儿媳赵氏病逝。
赵氏是王氏非常满意的儿媳妇,她的吃苦耐劳和豁达贤惠使王氏打心眼里喜欢她。可眼下儿媳妇突然先她而去,她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两次精神重创,王氏的精神越来越萎靡不振,饮食也日渐减少,于1912年旧历8月23日病逝,享年77岁。
根据母亲的遗愿,张作霖将她厚葬在辽西锦县东北,距县城78里的驿马坊,同他的结发妻子赵氏一起作伴。
王氏初为人妻,却在25岁上成了寡妇!
再次改嫁张门,为儿女、为丈夫操碎了心,中年时节目睹第二任丈夫张有财横死!
为了幼子幼女,不得已再次改嫁李门。
王氏一生三为人妻,其间目睹大儿作泰、二儿作孚、儿媳赵氏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遭遇三度在其人生中上演!
纵观王氏一生,称得上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
王氏的坚强与坚韧、一生经历的苦难、尝过的艰辛、目睹的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让后人敬慕的同时,又倍感唏嘘叹息!
张作霖应该是近代中国最有名气的军阀了,东北人对这位统治了东北几十年的“老帅”,也最为熟悉不过。张作霖是一个带有“土皇帝”气质的军阀,动不动还喜欢骂人,这样性格的人当然少不了有几个拜过把子的好兄弟,他们一共有兄弟八人,在张作霖死后,剩下的七兄弟去了哪里,又有着怎样截然不同的命运。
张作霖誓死抗日,日本人恼羞成怒,一代枭雄殒命皇姑屯
张作霖马匪出身,干过很多心狠手辣的事,靠着自己的本事和运气成了“东北王”,统治东北二十多年,修铁路、办学校、改善民生,东北人很少有说他不好的,张作霖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在民族大义上绝不含糊,面对日本人的花言巧语,他直截了当的说:“老子是马匪,不是君子,惹急了明天我就跟你开战”。
日本人看到威逼利诱没有用,心想这个人简直是太不知好歹了,干脆除掉算了,于是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发了,张作霖被炸得只剩下一口气,抬回家以后不久就去世了,留下七个兄弟从此各奔东西。
七兄弟命运不同,有人沦为汉奸,有人英年早逝,有人守住气节
张作霖虽然在兄弟中排行老七,但他可不是说不上话的人,他是所有兄弟中最有本事的人,除了老大马龙潭能和他平起平坐,其他人都要听他的话,老三冯德麟经常骂他“张小个子”,出了事还得是张作霖罩着。
大哥马龙潭是一个生性彪悍的人,从小就喜欢拉弓射箭,到了六十岁仍然生龙活虎,气魄不减当年,马龙潭的文学修养也很高,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诗,是一个文武全才。
这样优秀的人当然逃不过日本人的眼,主动邀请他做伪满洲国的官,并且用高官厚禄来诱惑他,马龙潭一生风风火火,岂能被金钱地位所诱惑,直接就撞向了床头,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也不跟日本人合作,于1940在病死在四平。
老二吴俊升出身贫寒,实在没有活路了才投身军营,他爱国的态度相当坚决,任何卖国行为都会遭到他的痛骂。后来吴俊升认识了张作霖,成为了张作霖的得力助手,当年北伐军一路打过来,张作霖想退回关外,吴俊升为了表示兄弟情谊亲自到山海关迎接他,结果两个人一起回来的路上,遇到了日本人的埋伏,吴俊升当场身亡,也算是实现了当初同生共死的誓言。
老三冯德麟按理说是张作霖的前辈,可是他这个人脾气大、性子直、又看不清时局,最后总是要他瞧不起的“张老七,张小个子”来替他解决问题。
张勋复辟的时候,冯德麟就去凑热闹,带着部队进京支持皇帝复位,结果这场闹剧仅仅十二天就收场了,冯德麟被投进了监狱,幸亏张作霖出面帮他说好话,他才死里逃生,出来之后的冯德麟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一直都没什么大动静,1926年因病去世。
老四汤玉麟性格冲动放肆,动不动就打人骂人,还纵容他的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干一些违法勾当,甚至开设赌馆和大烟馆,后来张作霖亲自任命的警察局长王永江处处针对他,张作霖不仅不管还表示支持王永江,汤玉麟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张作霖。
可是他这个人本来就没什么影响力,离开了张作霖谁还认得他汤玉麟是谁,很快就连抽大烟的钱都没有了,只好厚着脸皮回来求张作霖,张作霖又重新给他安排了职务。
汤玉麟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不抵抗日本人,守了十天就放弃了热河,让日本人占领了承德。1942年,一辈子没有什么成就的汤玉麟病死在天津。
老五张景惠最开始混的比张作霖好,手里要人有人,要枪有枪,是称霸一方的“土豪”。有一次被人追的跑不动的张作霖刚好路过张景惠的地盘,张景惠一看,这个人啥也没有还敢出来干大事,是条汉子,于是干脆带上他所有的家当跟张作霖一起走了,兄弟俩一起打天下。
日本人占领东北的时候,因为张家一家人都走的很匆忙,所以张作霖的棺材就被扔在那里没人管,张景惠看见张作霖身后如此凄凉,一再出面请求日本人帮忙安葬了张作霖,最后让他入土为安。可惜的是张景惠后来又做了汉奸,1959年走完了他既传奇又罪恶的一生。
老六孙烈臣早年就出来当兵,作战十分勇猛,不仅每次打仗都充当马前卒,而且没有一次是战败的,在张作霖剿灭陶克陶胡的战斗中立下大功,张作霖非常信任他,在张作霖当27师师长的时候,孙烈臣就是旅长,后来又接替张作霖当了27师的师长。
不过孙烈臣在1924年就因病去世了,去世时张作霖抱着他的遗像嚎啕大哭,责怪自己给了他太多压力,才让他英年早逝,可见兄弟二人情谊之深。
老八张作相和张作霖的关系一直都很好,用东北话说就是“老铁”,张学良称他“老叔”,因为他的字叫做辅臣,所以后来大家都尊称他“辅帅”,是奉军中说一不二的大人物。
张作相为人正直,从来不做卖国求荣的事,“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日本人请他出山,张景惠也来劝说他投降,张作相宁肯死也不做傀儡,后来蒋公败退台湾的时候邀请他一起走,他也没有答应,一直闲居在家,1949年在天津去世。
兄弟七人,在张作霖死后分道扬镳,有人是浩然正气的有节操之人,有人沦为汉奸,留下千古骂名,有人英年早逝,大业未成,时过境迁,这兄弟八人的故事,总是让人想起那个铁蹄声四起的时代中的风风雨雨。
杨宇霆,原籍宋道口镇代岭村,原名玉亭,字麟阁(又作邻葛)。祖父杨正荣于清同治年间携眷逃荒关外,在辽宁省法库县蛇山沟村落户。父杨永昌,母亲张氏,以开大车店为生。
1885年农历七月二十日杨宇霆出生时,家境已好转。父亲靠劳动起家,认为读书无用,因此反对宇霆上学,后经人劝说,才勉强答应他上了私塾。入学后,启蒙老师高先生发现他聪颖过人,刻苦好学,有过目成诵之才,怕误了他的前程,随将其介绍到铁岭县张秀才那里就读。杨宇霆16岁便考中秀才。废科举后,由堂兄资助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在日本学习期间,常和于珍(后任东北军将军)、邢士廉(后任东北军师长)、熙洽(后任东北军吉林驻军参谋长)一起谈论国事,与孙中山、蒋介石、傅作义也有书信来往。回国后即步入军界,由排长、连长,很快晋升为军械厂厂长。张作霖非常赏识他的才干,调他任二十七师参谋长。此后他协助张作霖逐步打开东北的政治、军事局面,个人也随之扬名,成为张作霖身边的红人,在东北有“智囊”、“小诸葛”之称。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