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的性味归经功效与作用,栀子的性味归经功效与作用禁忌

 2023-08-24  阅读 1043  评论 0

摘要:栀子的性味归经功效与作用禁忌栀子花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素雅,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除观赏外,其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其药用价值如下:栀子花根、叶、果实

栀子的性味归经功效与作用禁忌

栀子花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素雅,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除观赏外,其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

其药用价值如下:

栀子花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消炎祛热、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另外,栀子对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净化大气,0。

5千克叶可吸硫0。002~0。005千克。   

除观赏外,栀子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一般泡茶或煎汤服。栀子含栀子甙、去羟栀子甙、鸡屎藤次甙甲酯及少量山栀甙,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黄疸、血淋痛涩、目红肿痛、火毒疮、降血压等功效。其中栀子果入药,主治热病高烧,心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

根入药主治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本草纲目》称其“悦颜色,《千金翼》面膏用之。”《滇南本草》称其“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鼻衄血,消痰。”   

制法:夏季花初花放时采收花,晒干备用,或用鲜品。9~11月间采收果实,除去果柄等杂质,入甑中微蒸或沸水(可加明矾)中微煮,取出后晒干。

果实不易干燥,故应经常翻动使通风良好,以免发霉变质。根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栀子栽培2-3年开始开花结果。11-12月果实开始成熟,当果皮呈黄绿色时即可收获,选择晴天摘采,采回的栀子及时晒干或烘干即可。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经。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鼻,咯痰,肿毒等病症。   

主要成分:栀子花含有三萜成分,栀子花酸A、B和子酸。含挥发油,包括乙酸苄酯、乙酸芳樟酯,另含色素甙、木蜜醇等。另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及多种生素。

  

食疗作用:   

1.清热凉血,栀子花苦寒,能人血分而清邪热,是疮肿毒,肠风下痢,血热妄行等病症的辅助治疗食品。   

2.化痰止咳,栀子花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生长,释痰液而通畅气道,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作热痰壅而致咳嗽者的食疗品。

  

3.宽肠通便,防癌 栀子花含有纤维素,能促进大肠蠕动,帮助大便的排泄,预防痔疮的发作和直肠癌瘤的发生。   

注意事项:栀子花苦寒,脾虚泄泻,肾阳不足者慎食。   

选方:伤风,肺有实痰、实火,肺热咳嗽:栀子花三朵。蜂蜜少许同煎服。

(《滇南本草》)   

感冒高烧:栀子根60克,山麻子根30克,鸭脚村二层皮60克,红花婆根30克,煎服,效果很好。 果实

黄疸性肝炎:用栀子根30—60克,加瘦肉煮食,半月左右,黄疸可退。   

痢疾:用栀子根同冰糖炖服,效果很好,连服7天见效。

  

眼红肿痛:用栀子叶、菊花各9克,黄芩、龙胆、甘草各6克,用水煎服,连服15天,效果很好。   

高血压:用栀子叶泡茶喝,有降血压的作用。   

烂疮:用栀子叶榨汁,抹在红肿的疮处,7—10天效果显著。

气管炎:栀子10克、鲜栀子根30克,水煎服。

  声音喑哑:栀子花5-7朵,沸水冲泡,代茶饮。

胃脘痛:栀子7-9枚炒焦,加生姜适量,水煎服;栀子根30克、冰糖20克,炖服。

鼻出血:栀子花数片焙干,研为细末,每次取少许吹入鼻腔,用消毒棉塞压。栀子花、槐树花各10克,水煎15分钟,代茶饮。

(《滇南本草》)

肺热咳嗽:将鸡蛋3个煮熟剥去外壳,再与栀子花30克共煮半小时,每日分3次食用;栀子花15克用白糖30克腌半天,每取少许,泡茶饮。

疮疖红肿:栀子、蒲公英、金银花各12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

栀子花保健食谱:

1.凉拌栀子花:栀子花5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

将栀子花去杂洗净,放人沸水中煮一沸,捞出沥水,晾凉用筷子抓松,置于洁白的瓷盘中,撒上葱花、姜丝,浇入香油、老醋,酌放食盐、味精,搅拌均匀即可。此菜清香鲜嫩,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痢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痈肿,肠风下血等病症。   

2.栀子蛋花: 栀子花200克,鸡蛋3枚,葱花、姜丝各适量。

栀子花去杂洗净,放人沸水中稍悼,切成碎末;鸡蛋磕人碗中,打匀;将栀子花放人鸡蛋中,搅拌均匀;锅中加油,烧至八成热,倒人栀子蛋花,炸熟,撒上葱花、姜丝,人食盐、味精,炒匀即可。此菜清香脆嫩,具有清热养胃,宽肠利气的功效,适用于胃热口臭,牙龈肿痛,大便不畅等病症。

3.栀子花炒小竹笋: 栀子花200克,去壳小竹笋150克,腊肉1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稍焯;小竹笋斜切成薄片;腊肉切成小丁;锅中加油,烧至六成热,将栀子花、小竹笋、腊肉一同倒人锅中,翻炒数遍,加葱花、姜丝,再翻炒至熟,酌加味精、食盐即可。

此菜清淡鲜香,脆嫩爽口,具有健脾开胃,清热利肠的功效,适用于胃纳呆滞,饮食减少,腹胀便结等病症。

4.栀子花鲜汤:栀子花150克,猪瘦肉100克,榨菜丝3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稍焯,沥干水;猪肉切丝;锅中加水,煮沸后投人栀子花、猪瘦肉、榨菜丝,再煮至猪肉漂起,撇浮沫,加葱花、姜丝及其他五味佐料,盛人汤碗中。

此汤鲜香清爽,具有养胃补中,清热利肠的功效。适用于体虚纳差,肠风下血,大便不畅,咳嗽咯痰,牙龈肿痛等病症。

5.花茶:将花朵烘干后冲饮。方法是将花苞或初开的花朵,摘除花萼、花梗,把花冠向下摊成薄层,以文火或考箱烘干。烘干时要不时翻转,以使受热均匀。

烘干后放在密封的容器,置于冰箱内冷藏。饮用时直接用热水冲泡,可加入冰糖、蜂蜜等增加甜味。

6.腌制蜜饯:将花瓣以盐搓揉后,以冷开水洗净、沥干,以花瓣与糖1:2的比例加入糖拌匀,装在密封容器内腌制3天即可食用。

7.另一种凉拌食法:先以盐渍,通常将花瓣以盐搓揉后,放入容器内,食用前取出,以白开水冲去盐分,加入一些调味料,如麻油等。

余烫的时候,为避免变色,应尽量减少时间。将花朵投入热开水后,迅速取出。装入盘内即食。也可依嗜好添加其它调味剂。

8。 油炸:用面粉、蛋汁、清水调制成面糊,以不能露出花瓣为宜。放进油锅中热炸至金黄色即可。

9.栀子蜂蜜汤:鲜栀子花9~15g,蜂蜜少许。

加水煎汤服。本方源于《滇南本草》,栀子花清泻肺热,蜂蜜润肺燥。用于肺热或肺部燥热,咳嗽,或咯血。

10。栀子花炒韭菜:新鲜栀子花,去掉花蕊等只剩下花斑好。把水烧开,将栀子花放入清洗,稍稍变色即可。捞出沥干,韭菜清洗干净,切成3寸长左右一截,讲韭菜和栀子花一同翻炒至熟即可。

如果吃辣椒的话,可以放少于红辣椒,红、黄、绿、白相间,色泽明亮。韭菜补肾、栀子利尿。

栀子的属性和功效

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在临床实践中,栀子可用于治疗眼睛发红、肝炎、黄疸、头痛和肾结石,以及吐血、鼻出血、大便出血、尿血和口腔溃疡,甚至手术中发生的跌打损伤,栀子也可用于治疗。现在认为栀子还可以治疗软组织损伤、失眠和皮肤病,包括痤疮和反流性食管炎。

栀子的性味归经及功效

栀子具有热、火、凉血的功效。治疗发热、黄疸、淋病、干渴、眼红、咽痛、呕吐、鼻出血、痢疾、痢疾、小便、热溃疡、扭伤和疼痛、眼热而痛、胸热而痛、心热而痛、小肠发热、心烦、胃热而伤寒、头痛、疝气、汤火。常用于治疗黄疸性肝炎、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栀子的性味归经及功效作用与禁忌

栀子可以治疗人类的黄疸性肝炎,它还能清热解毒,也能凉血泻血,可以快带消除黄疸。栀子也可以消肿止痛,对人类外伤引起的扭伤和肿痛有良好的治疗功效。止血也是栀子的重要功效之一。

栀子的性味归经功效与作用点

十六香为十六味香:

1、桂皮:樟科樟属植物,是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或川桂等树皮的通称。

2、八角:是木兰科、八角属的一种植物。八角果为著名的调味香料,也供药用。果皮、种子、叶都含芳香油,是制造化妆品、甜香酒、啤酒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3、三奈:也叫沙姜、山辣,为根状茎,其味芳香。药性温、味辛。

4、小茴香:性状:本品为双悬果,呈细椭圆形,有的稍弯曲,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

5、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味辛,性温。

6、红寇:又名:红豆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实,性温、叶辛。

7、香砂仁:香砂。香砂为多年生姜科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已广泛应用于火锅,川菜,烧卤菜等佐料调味的主要香料。味辛,温。

8、甘草:生甘草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除药用之外,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点添加剂,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

9、栀子:植物栀子的果实也称作“栀子”,是传统中药,性味归经:寒;苦。

10、罗汉果:罗汉果被人们誉为“神仙果”。 主要产于桂林市临桂县和永福县的山区,是桂林名贵的土特产。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糖甙、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类等。

11、草果: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丛生,高可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

12、香叶:亦名月桂叶,为樟科植物月桂的干燥茎叶多用于酱类菜肴或汤类的调味,此外,煲仔菜亦多使用。干叶亦可作罐头的矫味剂。为西餐常用芳香调味料之一。

13、白扣:性味:味辛,性温。有芳香而辛辣的气味。

 烹调用途:作调味料,可去异味,增香辛。

14、木香皮:辛、苦,温。

15、香茅草:因其具有柠檬香味,又叫柠檬香茅。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16、良姜:性味:味辛,性温。具强烈辛辣气味。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c99BW4DBVVTBlM.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1352秒, 内存占用1.8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