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书籍,中医药相关书籍

 2023-07-14  阅读 760  评论 0

摘要:中医药相关书籍1、《黄帝内经》,分《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是最早的中医典籍。主要考查本书的成就。2、《伤寒论》,汉代张仲景所著,总结了先秦两汉时代的医学成就,继承与发展了《内经》的基本理论,创造

中医药相关书籍

1、《黄帝内经》,分《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是最早的中医典籍。主要考查本书的成就。

2、《伤寒论》,汉代张仲景所著,总结了先秦两汉时代的医学成就,继承与发展了《内经》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主要考查本书的成书年代、作者与成就。

3、《金匮要略方论》,汉代张仲景所著,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主要考查本书的成书年代、作者与成就。

4、《巢氏诸病源论》,隋代巢元方所著,是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主要考查本书的成书年代、作者与成就。

5、《瘟疫论》,明代吴又可所著,为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主要考查本书的成书年代、作者与成就。

中医药的书籍

基本理论

中医药相关书籍推荐书目

一、1.《本草备要》,古代中医药学著作。共八卷。汪昂撰,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刊,本书可视为临床药物手册,亦为医学门径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2.汪昂(1615-1694年),字切庵,初名恒,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贫寒遂弃举子业,立志学医。他苦攻古代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决》等。

二、1.《神农本草经疏》,又名《本草经疏》。全书三十卷,卷一、二为《续序例》上、下,论述药物的性味主治等内容,载有医论30余篇,将药物与辨证结合论述,分列诸病应忌药七门(即阴阳表里虚实、五脏六腑虚实、六淫、杂证、妇人、小儿、外科)。卷三~卷二十九,依《证类本草》编次,将部分《证类本草》中药物分别用注疏的形式,加以发挥。各药主治多遵《本经》、《别录》,若两书不详,再参以诸家论治;每药之后又附有“主治参互”和“简误”两项,来考证药效及处方、宜忌等。其末卷收载《证类本草》未载或未详之药。

2.缪希雍(约1546-1627年),字仲淳,明嘉靖、天启间人。17岁患久疟,自检方书治愈,遂嗜医。生平好游,寻师访友,旨在搜集方药,切磋学问,探讨医理。曾增益群方,几经修订,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及多部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

三、1.《本草崇原》,三卷,约始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此书摘录《本草纲目》中本经药233味,(另有附品56种),作“崇原”之论。《本草崇原》,三卷,约始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著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械续成。继而王琦访得副本,校刊后刻入《医林指月》丛书,时已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以后续有翻刻。

中医药相关书籍有哪些

中医学博大精深,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具有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中医的书籍浩如烟海,且多为古籍,文辞艰涩,寓意深远。

当时,中医尚无一套系统完整的正规教材,我所读医书,甚为杂散。如《内经知要》《医宗必读》《医学三字经》,以及汤头歌括、药性赋、脉诀等书。

直至1960年下半年后,全国中医学院第一版统编教材(试用)出版发行,我才开始系统学习这15门中医课程。

这套教材虽较简略,但已较系统地勾画了中医学的轮廓,显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全貌。

中医药相关书籍推荐

我这几本(套)古今医书,个人认为是最好的。理学内经,药学本草,综合学金鑑。现代中草药学等。

中医用药书籍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2、名医别录

《名医别录》,药学著作。简称《别录》,3卷。辑者佚名(一作陶氏)。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药物的药性功用主治等内容有所补充之外,又补记365种新药物。

由于本书系历代医家陆续汇集,故称为《名医别录》。原书早佚。梁·陶弘景撰注《本草经集注》时,在收载《神农本草经》365种药物的同时,又辑入本书的365种药物,使本书的基本内容保存下来。其佚文主要见《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书。

3、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本草著作,一名《唐本草》《英公本草》,54卷。唐·苏敬等23人奉敕撰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计有正文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目录1卷;《图经》7卷。正文实际载药850种,较《本草经集注》新增114种。

此书以《本草经集注》为基础,增补注文与新药。又将原草木、虫兽2类,析为草、木、禽兽、虫鱼4类,序例亦一分为二。新增注文冠以“谨案”二字,小字书于陶弘景注文之后。新增用药用黑大字书写,末注“新附”。

补注内容中,以记载药物形态、产地为多,兼述药效、别名等。书中纠正陶氏谬误处甚多,为后世辨正药物基原提供依据。《新修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原书已佚,主要内容保存于后世诸家本草著作中。

4、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

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5、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学著作,38卷。清代吴其濬(瀹斋)撰于19世纪中(约1841~1846年),书未成而作者逝,初刊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该书考订植物名实,然涉及药用植物甚多。共载植物1714种,仿《本草纲目》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12类。

附图1805幅,绝大多数系写生而成。书中一般一物一图,图文对照。其文字内容介绍文献出处、产地、形态、颜色或性味、用途等。所收植物以见于前人本草者居多,亦收有新增品519种。

作者辨认植物,注重实际比较观察及采访民间辨药经验,故对近现代考求植物品种甚有价值。其图形精美,据此常可鉴定植物科属。书中亦收载众多采访所得之植物功用,内涉及医药者较多,故于医药亦多裨益。

中医药相关书籍或名著有哪些

中医药理论核心的原创性重大突破----《自然药观》开创中医科学之路

《自然药观》一书发现了内病外邪的奥秘,也就是《黄帝内经》的核心:五运六气奥秘和规律,并详细地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清晰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中医看病从此变得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依天道行医,而不再只是凭经验、感觉和验方在看病。在明了大道的前提下,老中医的验方和经验会焕发勃勃生机。

《自然药观》诠释了五运六气的“药道观”,以六十甲子为周期,全景详细地再现了“五运”中所蕴含的二十四种症状、相应治则及二十四类方药的选择,全景详细再现了“六气”中所蕴含的三十六种症状、相应治则及三十六类方药的选择,使后人能准确地做到因时制宜。

五运六气可通俗理解为内病外邪。五运对应内病,六气对应外邪。

当前,我们处在五运的四运(处暑后7日-立冬后4日),六气的四气(7月23-9月22日)。见p288页。

一、四运的新病和未病表现为大肠实和胆实,有阴(热)实和阳(寒)实之分,需要辩证。有人可能大肠、胆阳实,有人可能大肠、胆阳阴实,有人可能大肠、胆阴阳两实,身体较平衡的人,则症状不明显。

(一)大肠实(p93页):

大肠实,实有寒热、阴阳。

热实(阳实),则大喘、胸满甚至仰面而喘,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食指,脉所过的部分发热和肿痛而不好施治。

寒实(阴实),则气虚发冷,战栗而不容易回暖。

(二)胆实(p92页):

胆实,实分寒热、阴阳。

热实(阳实),则发怒,头痛,惊悸不安,下额痛,外眼角痛,缺盆肿痛,腋下肿。

寒实(阴实),则导致骨病,自汗,发冷,胸、肋、胁、大腿、膝外侧直至胫骨、绝骨、外裸前以及诸关节都痛。

二、四气的外邪表现为:热在泉和湿在泉。P139页

热在泉症状:

腹中常鸣,逆气上冲胸腔,气喘不能久立,皮肤痛,眼模糊,齿痛,目下肿,恶寒发热,如疟疾状,下腹痛,腹胀。

湿在泉症状:

水饮积聚,心痛,耳聋,头目不清,咽喉肿胀,喉痹,下腹肿痛,小便不利,上冲头痛,眼如脱出,顶部似拨,腰像折断,大腿不能摆动,腰弯不变,小腿似开裂痛。

这些内病外邪的症状,是自然规律的表象,作为普通人也该了解和知晓,看医生时也能讲清楚自己的状况。当然,作为医生是必须要清楚的。

治则和用药举例详见《自然药观》。《自然药观》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中医中药学书籍

你要想自学中医,所有的中医高等教育的教材都不要看,你要想学好必须要有深厚的古文功底,所以必不可少的是一本古文观止,中医里离不开周易,所以要选一本,接着就是理论的书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中药的书要看药性赋简单,医案要看古今医案按,现代的书建议你看一本任应秋的五运六气。其他的有余力可以选择性看一下,不要贪多。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c92B24KDVBWAA.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3965秒, 内存占用1.8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