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没有什么副作用,白芨是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也叫做紫兰、苞舌兰、连及草、白给等,是一种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白芨对疾病是非常有效的,一般不会存在什么副作用问题,在生活中,应用到的情况也比较多,如果达到治疗效果后不必长期服用。
优质白芨有以下一些特点,也可以这样来辨别白芨的优劣:
干燥的根茎略呈掌状扁平,有2~3个分支,长约1.5~4.5厘米,厚约0.5厘米,表面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亦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周围有棕褐色同心环纹,其上有细根残痕;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呈半透明角质状,并有分散的维管束点;闻之气微,口尝味淡而微苦,嚼之有黏性。
药材市场白芨贵州产的统货价格在550元左右。
你好,白芨不算什么特殊的药,普通的药房都有卖的,价格不贵。
大约4毛几10g。
白芨开白花和开紫花品种不同,紫花白芨和黄花白芨都属于一个系列的品种,不过紫花白芨开出来的花朵大多是紫色的。
白花白芨不仅比普通品种的药用价值高,它还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平时可以将白花白芨盆栽养殖,用来做为盆栽观赏植物。
白芨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作用: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
白芨是兰科白芨属的一种。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叶4~5枚,基部互相套叠成茎状,中央抽出花葶。总状花序具数朵花;花紫色或淡红色,直径约5厘米,由3枚萼片、2枚花瓣和1枚特化的唇瓣组成;唇瓣3裂,上面有纵褶片;雄蕊与花柱合生而成合蕊柱,合蕊柱顶端有一个花药,前上方有一个柱头凹穴。地下有粗厚的根状茎,如鸡头状,富粘性,含白及胶质,即白及甘露聚糖、可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也可供作糊料。白及属共有6种,均产于东亚。形态特征:
黄花白芨白芨,多年生草本,高15-70cm。根茎(或称假鳞茎)三角状扁球形或不规则菱形,肉质,肥厚,富粘性,常数个相连。茎直立。叶片3-5,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8-30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鞘状,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3-8朵,花序轴长4-12cm;苞片披针形,长1.5-2.5cm,早落;花紫色或淡红色,直径3-4cm;萼片和花瓣等长,狭长圆形,长2.8-3cm;唇瓣倒卵形,长2.3-2.8cm,白色或具紫纹,上部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先端内凹,中央具5条褶片,侧裂片直立,合抱蕊柱,稍伸向中裂片,但不及中裂片的一半;雄蕊与雌蕊合为蕊柱,两侧有狭翅,柱头顶端着生1雄蕊,花药块4对,扁而长;子房下位,圆柱状,扭曲。蒴果圆柱形,长3.5cm,直径约1cm,两端稍尖,具6纵肋。花期4-5月。果期7-9月。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性味归经:【性味】苦、甘、涩,微寒。【归经】入肺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5~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禁宜人群: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炮制方法:白芨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三叉白芨是白芨的一种.是白芨里面最好的品种。它根部有三个“叉”,因此叫三叉白芨。它多数喜欢生长在有石头的地方,和兰花一样有假鳞茎。
三叉白芨的花非常漂亮,花朵很大,颜色也很美,有的粉红色,有的紫红色,开花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4到5月左右。
白芨粉一般能放年1左右,白芨粉末只要放在干燥的地方,而且是通风的地方就可以啦,千万不能受潮,另外热了也不行,容易变质,受潮了也容易变质,请以后买中药粉的时候少买点儿,再就因为放置的时间太久了,已经发生了变质问题,吃了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个人建议千万不要吃。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